低價股:狂歡之後陷深淵 投資風險莫忽視


作者:李興然

來源:股市動態分析

回想一季度,尤其是春節過後的二月份與三月份,“垃圾股”暴漲,業績爆雷指數(8841183)一度領漲各大指數。但上半年已過,“垃圾股”股羣體經歷了一波火箭升空式的上漲之後,原形畢露,遭遇了一場瀑布墜崖式的下跌,形成了一批低價股。

低價股指數(8841135)顯示,該指數去年收於856.54點,今年1月先揚後抑低見825.49點後,開啓了一段爲期50個交易日的飆升行情,最高見到了1235.52點,區間漲幅49.67%。從4月18日起,該指數急轉直下,至6月20日低見677.89點,41個交易日跌幅45.13%。此後,隨着股市緩慢攀升,低價股指數亦回升到了733.25點,最終,上半年累計漲幅爲-14.39%。

低價股還有春天嗎?


在港股市場上,價格低於1元就只能以“分”作爲計價單位的股票,這類股票俗稱“仙股”,A股市場也沿用同樣的俗稱。這幾年,A股市場不僅在交易規則上越來越完善和成熟,市場參與資金與主體也開始有了變化,由此帶來的盈利模式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一些大膽資金屢試不爽的低價股投資邏輯也同樣發生了重大變化。

據統計,截至7月2日收盤,兩市共有ST股146只,退市整理板塊有3只個股,我們所統計得到的51只低價股(以2元/股以下爲標準)也囊括了這兩個板塊當中的大批個股,即34只ST股以及全部退市整理板塊個股。

三隻退市整理板塊個股和金亞科技(300028)一起組成了A股的“仙股組合”。此外,*ST雛鷹(002477)、*ST保千(600074)、*ST凱迪(000939)只需一個跌停板(漲跌幅5%)就將步入仙股行列。

此前,A股已有中弘股份觸及面值退市的風險,且在退市整理期內,中弘股份的股票價格還下跌至0.2元的水平,創出了當時A股市場的最低價格水平。然而,中弘股份創出的最低價格目前已經被退市海潤(600401)刷新,而近期退市海潤的最低股票價格更是低至每股0.12元,這在以前的市場環境下是無法想象的事情。(見表一)


低價股:狂歡之後陷深淵 投資風險莫忽視



根據交易規則,如果上市公司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於每股面值,那麼將會觸及終止上市的風險,一旦股票價格觸及面值退市的條件,則大概率觸及終止上市的風險,而投資者則需要趕在退市整理期前拋售股份,防止股票進入退市整理期後發生價格非理性下行的風險。

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這是近期A股市場的真實寫照。然而對於一些投資者來說,往往會產生“股價越高風險越大、股票價格越低風險越小”的投資幻覺。實際上,需要區別看待,近年來股價得以迭創新高的上市公司,實際上都離不開基本面好轉或盈利能力提升的刺激影響,而特定資金鎖定籌碼對上市公司股價的影響更爲顯著。對於低價股,除非極端市場環境產生錯殺的因素,否則將長期處於價格很低的狀態,要麼屬於基本面與盈利能力持續惡化的性質,要麼就屬於問題類上市公司等性質。從表一中今年以來的漲跌幅與二季度以來的漲跌幅對比看,絕大多數個股二季度都是殺跌狀態,某些個股甚至將一季度的漲幅全部抹去或更多,與貴州茅臺(600519)、五糧液(000858)等迭創新高的績優股形成鮮明的對比。

多年來,對於低價股尤其是超低價股,除了在牛市初期或單邊上漲趨勢行情中容易獲得炒作的機會外(例如今年一季度),其餘多數時間都處於價格低迷的狀態,而對於一元股上市公司,稍有不慎可能會觸及到面值退市的風險,若不及時止損,在退市整理期內可能會導致持股市值非理性縮水,而這往往也是不少投資者容易忽略的問題。

與港股市場相比,A股市場本身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優勢,不至於像港股市場部分上市公司發生流動性枯竭的問題,對於低價股或者仙股投資者來說,這本來是逃出這類問題股的天然優勢,但一些非理性的投資者反而盲目“抄底”,與政策對賭,前些年可能還有不錯的套利空間,但時至今日,政策的完善及執法的趨嚴,這類套利空間已經越來越狹窄。

政策鬆綁也無法扭轉趨勢


6月21日,隨着上市公司併購重組政策鬆綁,A股市場的殼資源股迎來了一波久違的大漲。然而行情並未延續,“一夜情”似的大漲並不能將“垃圾股”的趨勢扭轉。

6月29日,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劉連起表示,重組新規徵求意見稿出臺以後,也引發了市場很大的關注,有聲音指“借殼政策的鬆綁會讓績差股雞犬升天”,認爲殼公司價值又迴歸了。實際上,完善併購重組並不是放任惡意“炒殼”,從嚴監管下,績差股雞犬升天的情況很難再現。此次修訂的出發點是通過調整相關制度,完善資本市場退出渠道和出清方式,服務於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所謂“鼓勵炒殼”的說法完全是誤讀。

據統計,截至7月2日收盤,兩市共有259只個股總市值低於或等於20億元,這其中有10只個股總市值低於10億元。這259只個股包含60只ST股和3只退市整理板塊個股,其中股價低於2元的有18只。顯然,這18只個股我們需要特別注意投資風險。


低價股:狂歡之後陷深淵 投資風險莫忽視



表二18只個股中,除了業績報告難產的華澤退(000693)、*ST長生(002680)以及業績有所改觀的衆和退(002070)、*ST大控(600747)外,*ST斯太(000760)*ST中捷(002021)淨利潤同比錄得增長,而其它個股營收和淨利潤全部爲負增長。

然而,我們發現上述個股除了漲停的交易日外,每天的成交金額依然少則數百萬元,多則數千萬元,說明參與博弈的投資者仍多。這裏我們對幾家典型的公司特別提示一下風險。

退市海潤、華澤退、衆和退:三家公司股票已於2019年5月27日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三十個交易日,退市整理期漲跌幅限制10%,如不考慮全天停牌因素,預計最後交易日期爲2019年7月8日。退市整理期屆滿後五個交易日內,上交所或深交所將對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筆者注意到這三家公司近日成交金額顯著放大,尤其是6月25日,成交額均達到數千萬元,上演末日狂歡,退市日期將近,投資者勿接最後一棒。

金亞科技:金亞科技在IPO申報材料中虛增2008年、2009年1至6月營業收入,佔當期公開披露營業收入的47.49%、68.97%;虛增2008年、2009年1至6月利潤,分別佔當期公開披露利潤的85.96%、109.33%。深交所已正式啓動對金亞科技的強制退市機制,這是繼欣泰電氣之後,A股的第二例因欺詐發行股票被強制退市的企業。

*ST歐浦:因違規擔保及公司生產經營活動受到嚴重影響,預計在3個月以內不能恢復正常,公司股票觸及其他風險警示的情形。公司已發現違規擔保金額合計約13.41億元,超過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10%。歐浦智網爲控股股東、實控人及其他方借款提供的違規擔保,合計擔保金額(不包含利息及其他)約8.29億元,佔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比例的50.18%。公司商貿業務已基本停滯,倉儲和加工業務也出現縮減。然而,在連續30個跌停之後,6月12日起,該股成交量放出巨量,當日成交1.13億元,幾乎爲市值的10%,此後,日成交額持續保持在4000萬元以上。參與該股博弈的投資者,最後不要“偷雞不成蝕把米”。

*ST利源:2018年實現營收4.78億元,同比下滑84.2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0.4億元,同比下滑872.19%;2019年第一季度報實現營收4568.21萬元,同比下滑92.3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3.38億元,較上年同期由盈轉虧。

懷有“造車夢”的吉林富豪王民、張永俠夫婦是低端製造轉型的一個反面樣本。兩人控制的利源精製原本主營業務是鋁製品深加工。2015年,作爲從鋁材供應商向高端裝備製造商轉型的重要一步,利源精製宣佈投資57億元建設瀋陽利源軌道交通裝備項目。2017年,兩人以30億元身家登上福布斯富豪榜吉林省第五名。然而“造車夢”進展的並不順利。不僅軌道交通裝備項目的實際投資額節節攀高,而且整車樣車試製時間屢次推遲一年有餘,至今仍未試製。

2018年9月25日,利源精製公告顯示,公司債務違約已經高達21.61億元,王民及其一致行動人張永俠所持公司股份質押,並被司法凍結及輪候凍結,軌道交通裝備經營主體瀋陽利源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的廠房全部被查封。

其它未提示或者未在表格中顯示的個股,以*ST康得(002450)、ST康美(600518)等爲代表,投資者同樣最好敬而遠之。

25期封面文章:貿易戰棋至中盤 三季度變數仍多

24期封面文章:

汽車:銷售凜冬依舊 政策催生復甦?

氫能源汽車:國內廠商加速追趕海外企業

23期封面文章:

科創板透視:中國三個第一 平均營收14.39億

三維度甄選“硬科技”九家企業脫穎而出

22期封面文章:漲價概念捲土重來 誰是下一個稀土?

21期封面文章:大撤退 or 大反攻?外資兩融淨流出 增量資金待爆發

(編輯:小股)

版權聲明:股市動態分析除發佈原創財經文章以外,亦致力於優秀財經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聯繫方式:0755-82075959;微信原文留言等(微信號:gsdtfxv)。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