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曹慧茹 實習記者/張錦 李紹平 凌雅嫺 李夢林 趙耀培

編輯/劉汨


中國博士生在美自殺:遺書稱導師逼其學術造假,導師常說“最不喜歡學生拒絕”

▷陳慧祥


“我以後的生活會生不如死,完全進退兩難。我反覆考慮到了所有情況,覺得真的無路可走。”

作出自殺決定後,30歲的在美華人博士生陳慧祥設置定時郵件,分別發送給自己的父母、導師、摯友和實驗室的同學,留下他最後的一段內心獨白。

遺書中,他直指在自己即將發表於業內頂級會議的論文中,數據漏洞百出,難以自圓其說,而導師不同意撤稿。

美國時間6月13日,陳慧祥被發現在學校實驗室樓中自縊身亡,並留下一張紙條,暗示他的華人導師可能存在學術不端的行爲。

美國中文網披露的郵件截圖顯示,導師李濤對陳慧祥的逝去表示“悲痛、震驚和惋惜”。但他稱,事發時自己在國內,對此並不知情,並對網上攻擊他的言論表示強烈譴責。

校方新聞發言人Steve Orlando在接受媒體採訪中回應,在死者遺體發現當日,學校已經開始着手調查。

北青深一度記者多次嘗試聯繫李濤,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覆。


中國博士生在美自殺:遺書稱導師逼其學術造假,導師常說“最不喜歡學生拒絕”

▷佛羅里達大學官網對導師李濤的介紹


“我要自殺了”


6月13日清晨,位於美國南部的一所知名高校佛羅里達大學,警方在ECE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的實驗樓內,發現中國籍在讀博士生陳慧祥的遺體。此時,距陳的朋友們發現他失蹤已經過去了近一天。

中英雙語的尋人啓事中寫道,陳慧祥身着紅色帽衫,黑色長褲,黑邊眼鏡,6月12日早晨10點左右於學校所在城市蓋恩斯維爾消失,如有線索,請儘快聯繫。

失蹤前一天晚上,好友王一林的微信突然彈出陳慧祥視頻聊天的邀請。20多分鐘的對話中,陳慧祥提及要自殺。

在美國另一所大學就讀,如今已經留美工作的王一林認識陳慧祥十餘年了。他們共同在的小羣裏,大家都是“話癆”,每天無話不談。而一旦涉及負面情緒,陳慧祥不願在羣裏說,他習慣選擇一對一交流。

當時,陳慧祥臉色很差,鬍子也沒刮,“整個人看起來非常絕望”,獨自待在一間沒有窗戶、擠滿了超級計算機的機房內工作,與主要的實驗室隔開。

因爲論文的壓力,陳慧祥總是心神不寧,晚上睡不着,早上很早又會醒來,王一林說,“他最後是一種很不正常的狀態。”

失蹤前一週左右,陳慧祥還發了一條很喪的朋友圈,後來刪掉了,“不想朋友擔心吧,他是那種不願意給別人添麻煩的人。”陳慧祥的本科同學楊銘稱,最近兩年,他們的聯繫不那麼頻繁了。

看到朋友狀態比較消極,楊銘主動私信陳慧祥詢問緣由。他回憶,陳慧祥當時很不自信,簡短的聊天,緊緊圍繞着那篇進展不順的論文。

“導師擅長畫大餅,實驗還沒做完就又接到導師安排的新任務,跟他說論文設計有問題,但導師讓自圓其說……”陳慧祥向老朋友大致訴說了自己遇到的困擾。

王一林第一次接收到陳慧祥想要自殺的信號,是案發一個多月前的事了。他當時盡最大的努力,一直撫慰陳慧祥的情緒:不斷開導、勸他找心理醫生、告訴他付出生命的代價不值得。

王一林無奈嘆氣,找心理醫生的作用可能也不明顯,“雖然我們都努力了,但是你要知道有很多人,他決定了一件事你是攔不住的。 ”

但陳慧祥從未向朋友們透露過有關自殺計劃的細節。北青深一度記者翻閱陳的網絡痕跡,5月25日,他在某社交媒體上記錄了體驗上吊的感覺。他將彈力繩懸掛在風扇上,發現“滋味兒沒那麼好受”。他形容自己還是挺“貪生怕死”的。

事後,名爲“Huixiang Voice”的賬號逐漸在網絡平臺上披露疑似陳慧祥與匿名者的微信聊天記錄。陳的哥哥告訴北青記者,該聊天內容是陳慧祥與其朋友的一些交流記錄。

其中一段截圖中,陳慧祥稱,當地時間6月6日,他在遠離實驗室的地方和導師李濤大吵一架,“差點叫警察了”。他稱導師堅持不同意撤稿,“如果我要是毀了他聲譽的話,他會弄死我。”


中國博士生在美自殺:遺書稱導師逼其學術造假,導師常說“最不喜歡學生拒絕”

▷陳慧祥生前和朋友的聊天記錄


師生意見不合的中標論文

去年12月,陳慧祥在很短的時間內寫就一篇有關人工智能加速器的論文,並向ISCA(計算機體系結構國際研討會)投稿,被該計算機體系結構頂級會議之一成功選中。論文由李濤指導,四人合著,陳慧祥是第一作者。

ISCA官網中的時間表顯示,投稿者需要在去年的12月3號提交論文摘要,12月7號完成初稿。今年1月底,會議公佈第一輪的入選結果,3月中旬正式公佈中選論文,5月底定稿。

陳慧祥在遺書中稱,在實驗過程中他發現,得出的結果和論文最初的設想不一致。他與導師主動坦承論文的設計和數據等方面存在問題,李濤卻讓其自行解決。

一切試圖修正論文的努力無果,陳慧祥認爲推倒重來是唯一的解決辦法,但來不及在截稿日期之前完成。

據其和好友的聊天記錄,陳稱,爲了自圓其說,只能盡力做出一點類似的可靠數據。陳慧祥曾告訴多位好友,他反覆申請撤稿卻遭導師的拒絕,“他認爲論文符合發表標準”。

據報道,陳慧祥離世後,導師李濤依然帶着這篇被陳慧祥斷定“問題很明顯”的論文,前往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在6月24日的ISCA會議上發表演講。

不針對此次事件,只談技術問題,美國一所知名高校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鍾孝峯(化名)強調,“在各個科研領域,不僅是計算機架構領域,通常審稿人不會對論文進行實驗結果覆盤,因爲每篇文章都這樣做的代價太大了。”

而審稿人在審閱的過程中會基於文章的敘述,評估假設是否合理,設計是否新穎,實驗所考慮的條件是否全面、結果是不是顯著,對於結果和數據的分析是不是邏輯自洽。

鍾教授指出,數據造假和數據錯誤是兩個學術概念。錯誤的數據源於科研認知不足,一般通過深入研究逐漸發現並修改,而造假的數據是“很嚴重的學術不端”。一旦被認定是造假,科研人員的學術聲譽將會受到極大影響,甚至學術生涯可能就此結束了。

芝加哥大學一名計算機科學系的教授同樣表示,論文故意造假的情況非常罕見,一旦被發現,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最壞的情況是,終身教授會失去其終身職位並被學校開除。

談到發表一篇數據造假論文的後果,佛羅里達大學研究生助理聯盟(GAU)聯合主席表示,對於導師和學生,“都徹底摧毀了自己在專業領域的地位,並會遭到排斥。對於後者的影響更大,因爲他們沒有受到職位的保護”。



中國博士生在美自殺:遺書稱導師逼其學術造假,導師常說“最不喜歡學生拒絕”

▷陳慧祥發給實驗室同學的遺書


“我最不喜歡學生拒絕我”

事發後,陳慧祥的哥哥發微博稱,“五年了,再次面對面卻已是天人永隔。”2013年前往美國深造,陳慧祥就讀於佛羅里達大學計算機工程專業。此後,他沒有回過國。

五年來,遠在山東臨沂的大家庭發生很多變化,爺爺去世了,哥哥的小家迎來新生命的誕生。

在幾位好友的印象中,陳慧祥一直都很忙碌,沒有固定的假期,學術研究嚴重擠壓他的生活。“他所有的休息都是趁着導師不在,偷偷跑出去玩一下,比如導師回國的間隙”。

王一林稱,即便這樣,李濤也時刻盯緊陳慧祥的動向,隨時彈視頻過去,說要開會,有時是美國時間的深夜,而國內正好是上午。

2018年本有一次機會。當時,陳慧祥的另一篇論文入選HPCA(高性能計算架構國際研討會),那也是計算機體系結構頂級會議之一。

會議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陳慧祥本想借此機會前往歐洲,順道回國一趟,看望親人和當時國內的女友。王一林說,當陳慧祥把多程的機票、火車票和簽證搞定之後,準備啓程的一週前,導師駁回了他離開美國的申請。

此外,在王一林的印象中,陳慧祥經常被李濤使喚着做各種私事:半夜去機場接送他及其家人、去導師家裏鋤草…… “在美國正常的師生關係是非常獨立的。可是李濤常說,我最不喜歡我的學生拒絕我。”

據王一林所知,陳慧祥幾乎沒有拒絕過李濤的要求。他說,陳就是被老師壓迫慣了,久而久之,老師的話,都先答應下來,“形成一種慣性”。他把陳慧祥那篇論文中的數據比作一雙假鞋,即使假的,也要把假鞋的質量做到最好。

和陳慧祥2017年暑假同在Facebook實習的張希,向北青深一度記者展示兩人當時的聊天記錄。

由於實習內容和研究方向不相關,導師李濤並未對學生獲得的“萬里挑一”實習機會給予肯定,“把我實習罵成狗,說我這是disaster(徹底失敗)”,陳慧祥告訴張希。

一位前佛羅里達大學博士後研究人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研究生對導師存在一種依附關係:做研究的資金及生活費都來自導師,發表文章需要導師的協助,未來進入科研領域的推薦信需要導師撰寫,畢業時間也全權由導師決定。

佛羅里達大學研究生助理聯盟聯合主席表示,在三年的工作期間,他曾接到多起來自非本土的研究生學生羣體的匿名投稿,控訴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被忽視和老師欺凌學生的行爲。

王一林稱,李濤最初告訴陳慧祥去年7月可以畢業,後來推遲到今年暑假,6月6日雙方的爭執之後,“畢業遙遙無期。”


中國博士生在美自殺:遺書稱導師逼其學術造假,導師常說“最不喜歡學生拒絕”

▷陳慧祥在遺書中寫道“希望大家以後能在這個社會中保持一份單純和善良”


校方稱正展開深入調查

赴美留學之前,陳慧祥2011年本科畢業於吉林大學,兩年後獲得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碩士學位。

消息傳來,國內的同學感覺“非常震驚”。碩士期間與陳慧祥同在一個實驗室的同學稱,“他那時候沒有表現出任何心理問題,這個我確定”。

開朗、樂於助人,是同學楊銘給陳慧祥的標籤。

王一林則形容陳慧祥是個近乎完美的人,“陽光、靠譜、待人真誠”,在朋友生日時會貼心地贈送禮物。在美國這個華人男生較少的環境裏,長相清秀的陳慧祥,特別受女生歡迎,“很多女孩見了他,第一件事就想跟他談戀愛。 ”

王一林回想起一羣人結伴去海里抓螃蟹。陳慧祥飛快地掌握了技巧,像個經驗老道的捕蟹者,一抓一個準兒,“學習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極強”。王一林認爲,陳慧祥只是固執在學術上,覺得自己一定能成功。

陳慧祥和實驗室的其他同學則僅僅是合作關係,並無深交。事發後,導師李濤研究團隊中的其他成員不願過多談論此事。北青深一度記者多次嘗試聯繫李濤,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覆。

聊天截圖顯示,選擇自殺前的那段時間裏,陳慧祥屢次向好友抱怨論文給他帶來的困擾:局面不受自己控制、違背道德……矛頭直指導師李濤,他稱其不關心論文質量,只看重投中的結果,“沒有學術道德”,“就是個商人”。

導師李濤現任佛羅里達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正教授、博士生導師,在數據挖掘及應用領域研究成果豐厚,論文頻繁亮相於業內頂級學術會議。

2017年,李濤在接受寒武紀的ASPLOS系列專訪時表示,他門下已有六名博士生畢業後直接在美國任教。一名博士生稱,雖然和李濤只有兩年的合作時間,但從李老師處掌握了做研究的理念和思路,受益良多。

李濤在專訪中表示,在指導學生論文的時候,要杜絕“快餐式”快速而短視的想法,要像釀酒一樣,通過大量的讀、寫、思考來進行研究。他強調做論文態度要嚴謹。

談及發表論文和學生畢業的關係,李濤極力反對“純粹爲了發論文而發論文”的想法,他稱從學生的角度來看,畢業需要論文,但是自己培養博士的方式是令其具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前述聯盟GAU正在推動對陳慧祥一案的調查。GAU呼籲校方不僅要儘快介入對陳慧祥之死的調查,還要調查可能存在的學術不端問題、陳的精神狀況及所有國際研究生羣體的待遇問題。

7月3日,佛羅里達大學在聲明中指出,學校正在就陳同學自殺案展開深入調查,除了校內的警力部門,還會聘請一位在高等教育問題上有專長的人士擔任獨立調查員。

“希望大家以後能在這個社會中保持一份單純和善良。我會在另一個世界祝福你們。”在遺書最後,陳慧祥這樣寫道。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北青深一度】創作,在今日頭條獨家首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