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男籃世界盃預選賽結束了第一階段第一窗口期的爭奪,FIBA官網近日公佈了最新的男籃國家隊世界排名。中國隊排名第24,塞爾維亞全球第3。

提到塞爾維亞你最先想到什麼?

中國駐前南斯拉夫大使館?

第一個對中國免籤的歐洲國家?

還是2016年裏約奧運會的女排決賽中,與中國女排有着精彩對決的塞爾維亞女排?

其實,在全世界範圍內,塞爾維亞爲人熟知,最大的功勞歸屬於體育。從地緣意義上,塞爾維亞國土面積僅7.75萬平方公里,人口僅749.8萬,屬於典型的“小國寡民”。但塞爾維亞在體育領域確實不折不扣的強國。

塞爾維亞:一個“一帶一路”上的體育強國

塞爾維亞國寶級運動員——諾瓦克·德約科維奇

7月3日,2019賽季溫布爾登錦標賽展開了男單次輪的較量。衛冕冠軍德約科維奇壓軸中央球場,以6-3/6-2/6-2比分擊敗美國人庫德拉,順利闖進男單32強。

2018年美國網球公開賽上,最終德約科維奇一鼓作氣戰勝了德爾波特羅,榮膺了個人的第三個美網桂冠,並且收穫了自己的第14個大滿貫,這一成就也使塞爾維亞天王追平了桑普拉斯保持的紀錄,並列成爲網球公開賽歷史第三人。

德約科維奇不僅在球場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場外的“成績”依舊不俗。2017年福布斯全球運動員收入榜上,德約科維奇排名第16;2018年德約科維奇沒有與法國鱷魚公司續約,而是轉投優衣庫。雙方簽下了一份爲期五年的代言合同。2018年德約科維奇以2300萬美元的年收入成爲全球網球運動員收入排名第四。但是,在網球職業生涯所獲獎金總數的排行榜上,德約科維奇位居第一。

據悉,德約科維奇通過比賽賺取的獎金達到1億1000萬美元,代言和贊助收入則是幾千萬美元。在2015-2016賽季,在運動員中收入排名第六,比賽獎金2180萬美元,場外收入3400萬美元,共計5580萬美元。

塞爾維亞:一個“一帶一路”上的體育強國

2019年6月萬里智庫出訪塞爾維亞考察時,到訪過在貝爾格萊德的德約科維奇主題餐廳。

塞爾維亞:一個“一帶一路”上的體育強國

塞爾維亞:一個“一帶一路”上的體育強國

(圖爲萬里智庫祕書長趙悅、塞前外交部長伊萬·莫爾客奇)

全球排名第三的籃球

塞爾維亞男籃的前身是南斯拉夫男籃,一直都是硬剛美國隊的存在。

歷史上塞爾維亞一直就是籃球強國,除了開頭提到的2019年排名全球排名第三;1970年、1978年、1990年世錦賽冠軍和1980奧運會冠軍(前南斯拉夫),1998、2002世錦賽冠軍和1996奧運會亞軍(南聯盟), 2010世錦賽、2014世界盃四強、2016奧運會亞軍(塞爾維亞)等。南斯拉夫與塞黑在十六屆世界籃球錦標賽中共獲得五次冠軍,超過美國的四次,排名第一。

前南斯拉夫曾經是世界籃壇的霸主,塞爾維亞爲其輸送了衆多頂級球星。過去20年一共有二十多名塞爾維亞球員征戰過NBA,其中包括佩賈、迪瓦茨等全明星。去年裏約奧運會,塞爾維亞男籃繼世界盃後又一次獲得了亞軍。

網上曾流行過一個段子,塞爾維亞男籃橫掃歐洲,最後輸給了一支青年隊,球隊的名字叫 塞爾維亞國青隊。

曾到出訪過兩次塞爾維亞的萬里智庫在首都貝爾格萊德的見聞:當地居民區幾乎都有至少2個以上的籃球場,每到傍晚都會看到父親帶着兒子、女兒一起打球的場景。在塞爾維亞,籃球可謂是全民運動。

塞爾維亞:一個“一帶一路”上的體育強國

南斯拉夫足球的黃金歲月

足球是國人對南斯拉夫的又一個難以抹去的印象。上世紀後半葉,兼具歐洲人身體和美洲人技術的南斯拉夫足球鼎盛一時。

在二戰後的第一次世界盃上,南斯拉夫就取得第五名的成績,1962年世界盃,他們打入四強。歐洲盃的戰績則更加輝煌,1960年和1968年,南斯拉夫兩度獲得亞軍。

但在1992年,奪冠呼聲極高的南斯拉夫隊卻因爲內戰而不得不退出,前波黑主帥蘇西奇說:“如果不是戰爭,南斯拉夫也許就會在某一天奪取世界盃冠軍。我知道這樣想早就無濟於事,但有時你還會夢想這一切能夠發生。”

目前,足球也塞爾維亞最受歡迎的運動之一。塞爾維亞國家足球隊亦是歐洲足壇的一支勁旅,著名球員包括效力曼聯的維迪奇、國際米蘭的斯坦科維奇以及費內巴切的克拉西奇、切爾西的布拉尼斯拉夫·伊萬諾維奇等。

雖然塞爾維亞足球的成績沒有其他大球項目那麼耀眼,但足球仍是塞爾維亞第一運動,註冊運動員接近15萬人,貝爾克萊德紅星隊和游擊隊也曾經閃耀過歐羅巴。

塞爾維亞:一個“一帶一路”上的體育強國

很多人會問爲什麼塞爾維亞的體育這麼成功?其中一部分原因要歸結於歷史。

上世紀60年代,南斯拉夫男籃主教練尼克裏奇被派往美國,學習了對方先進的訓練方法和教學理念,回來之後創立了教練學院。他們培養了衆多一流的教練員,等到南斯拉夫解體之後,這樣的傳統延續下來,爲各個國家的體育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其中也包括塞爾維亞。

在塞爾維亞人眼中,他們在體育方面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功祕訣與基因有關。他們同時擁有歐洲人高大的身材和亞洲人玩球的靈巧。雖然沒有科學證據表明塞爾維亞人在體育方面具有過人的才能。但塞爾維亞人普遍相信體育就是他們這個民族的基因。

關於塞爾維亞體育成功的祕訣,很難找到準確的答案,這裏的基礎設施相對稀少,投入的錢也比其他國家少得多。很多運動員走上體育之路,往往需要仰仗家庭的輸血,或者早早尋找贊助商。網球選手蒂普薩勒維奇的父親爲了支持兒子打網球,曾經一度打過三份工。塞政府在體育方面的投入非常有限,德約科維奇就曾經批評過政府在網球方面投入匱乏。

萬里智庫今年將大力推動中塞旅遊文化交流,讓體育成爲兩國溝通的橋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