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阶下囚洪承畴不顾及士大夫斯文,蓬头散发,赤脚待人,任皇太极派遣的汉臣范文程等人如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总是寻求速死,来实现他作为明末士大夫所共有的“那种虚幻的道德英雄主义”(魏斐德《洪业——清朝开国史》)。直至两年过去,顺治继立,乾纲独断的摄政睿亲王多尔衮不但接受了洪承畴“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掠财物之意”“有首倡内应立大功者,破格封赏”(《清世祖实录》卷四,顺治元年四月庚午)等建议,还很快以其仕明原衔任命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内院佐理军务,授秘书院大学士,不久出任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敕赐便宜行事,代替和硕豫亲王多铎经略南方。

向敬之

1

满人能问鼎中原,最大的成功,莫过于人才战略。

否则,仅凭努尔哈赤初起时,遗甲十三副,属众数十人,还遭到家族成员的集体围攻和侵害,是无法一统建州、征战女真、挑衅明朝的。

他自知实力不济,于是延揽人才,用尽了手段和计谋,除了在女真内部四处联姻外,还积极亲善蒙古,推行满蒙政治联姻计划,笼络分裂的蒙古诸部为己所用。但是,他在后期,对治下的汉官及汉人,动不动就展开杀戮。

皇太极在此,要比乃父聪明得多。他在登极之初,就表明了“满汉一体”的政治态度。他不但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智囊团队内三院、行政机构六部一院,有不少汉官出掌要津。不仅如此,他还对汉官封王拜相,甚至对宴请归附的汉官的细节与赏赐也特别注意。

孝庄诱降洪承畴被辩诬,“无冕之王”取向耐寻味

皇太极

他这样做,不免引发了他们的强烈不满:“昔太祖诛戮汉人,抚养满洲,今汉人有为王者矣,有为昂邦章京矣。至于宗室,今有为官者,有为民者,时势颠倒一止于此。”(《清太宗实录》卷六十五,崇德八年正月辛酉)

然而,他仍然执拗成性。

为了招降俘获的明朝名将洪承畴,他不惜亲自上阵,还惹出了不少误会。

2

清代第八代礼亲王昭梿,在《啸亭杂录》卷一说《用洪文襄》中记载:“松山既破,擒洪文襄归。洪感明帝之遇,誓死不屈,日夜蓬头跣足,骂詈不休,文皇命诸文臣劝勉,洪不答一语。上乃亲至洪馆,解貂裘与之服,徐曰:‘先生得无冷乎?’洪茫然视上久之,叹曰:‘真命世之主也!’因叩头请降。”

崇德七年(1642)三月,清军俘获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皇太极下令把他押到盛京,派心腹汉臣范文程、张存仁等轮番劝说。

洪承畴始终不屈,皇太极颇费踌躇。

为了降服这个曾让李自成、张献忠闻风丧胆,也让皇太极和八旗兵吃尽苦头的洪承畴,皇太极可谓是想尽了办法。

后世传说,洪承畴降清,还是庄妃的孝庄太后上阵,红袖添香、情乱忠诚,让英雄过不了美人关。

现在还有不少电视剧渲染,接受过儒家礼制观念教育的范文程,为主子献计献策,采取冷暴力的手段强迫永福宫庄妃上阵。庄妃以壶承其唇,一口一口给洪承畴灌下人参汁,动之以情,喻之以理。

经过数天的努力,终于说服洪承畴投诚清廷。

孝庄诱降洪承畴被辩诬,“无冕之王”取向耐寻味

《孝庄秘史》洪承畴与庄妃剧照

究竟是庄妃一语惊醒梦中人,还是宽衣解带上床解决招降事?各有谣传。但是,洪承畴是感激地臣服的,清帝并没有给他拉清单。

庄妃劝降洪经略一事,并不见诸正史,就是《清史列传》将洪氏纳入贰臣之列,也没有记载这一出军营办不了的事拿到床榻上去办的好戏。

民间还是传说甚广,而传说的前提是,这是一个挺煽情的传闻。

当征服者处于半开化状态时,为了收获和利用征服者的智慧与价值,完全可能采取有违伦常的野蛮手段,近乎牺牲地融化文明人为道义浇注的心门,使之成为征服者权力和富贵的新奴仆。

事实上,昭梿的解说也有不少道理。阶下囚洪承畴不顾及士大夫斯文,蓬头散发,赤脚待人,任皇太极派遣的汉臣范文程等人如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总是寻求速死,来实现他作为明末士大夫所共有的“那种虚幻的道德英雄主义”(魏斐德《洪业——清朝开国史》)。

洪承畴弄成了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却被细心精明的范文程察觉,洪氏对梁上掉落在肩头的灰尘,不时轻拂。

他不想死。

他在装疯卖傻。

他还是注意仪表的。

于是,范文程向皇太极回禀:“承畴必不死,惜其衣,况其身乎?”(《清史稿·洪承畴传》)

皇太极亲自出马,至拘禁洪承畴的处所,当面脱掉带着自己体温的黑狐大衣,为洪承畴披上,嘘寒问暖。

洪承畴在明朝,几年时间由一个提学道台、藩台属官,逆袭成为封疆总督、军事统帅,但只要他一出差错,暂时无功,就遭政敌权臣弹劾,被皇帝削职,困守孤城时久不见救援。而今太宗纡尊降贵,解裘披肩,更暖人心,让洪承畴感激涕零:这才是真命天子啊!

解裘为之御寒,无疑是一种亲近,或曰一种亲热。

平常人之间,此为也足以让人感激涕零。更何况,从皇帝身上脱下的是龙袍,给臣下披上即为顶级的荣耀。八年后,已贵为皇父摄政王的睿亲王多尔衮被举报,私藏黑狐褂等非常之物,列作僭越大罪。

而此时,皇太极亲力亲为,那是天大的恩典,莫大的殊荣,难怪群臣埋怨他不该如此厚待一个阶下囚。

3

按荣耀披身而使感激臣服,是说得通的。

可是,昭梿笔锋一转:“毛西河谓洪初不降,继命优人诱惑。洪故闽人,夙习好男宠,因之失节。”

洪氏的性取向非比寻常,他好男宠!

昭梿是和硕亲王的出身,近水楼台,对于皇家和大臣旧闻秘事掌握的程度,较之他书作者的可信度要高一些。他还引经据典:清初学者毛奇龄说,洪为同性恋,抵不住男色的诱惑。

孝庄诱降洪承畴被辩诬,“无冕之王”取向耐寻味

洪承畴

明末博物学家谢肇淛在《五杂俎》中说,当时官僚士大夫绝大多数有娈童之好,在京城外交友接客时,总以自己有一个或几个文人书生为相好而炫耀。这样的同性恋,最早出现在晋代,士大夫们热衷此道。后来随着宋朝道学的兴起,而日渐衰落,但至明末再次兴盛。而以广东、福建为中心区域。洪承畴即为京官文人,福建泉州人士,难免有娈童的喜好。

昭梿援引毛奇龄之说,貌似为孝庄太后曾委身降臣辟谣,虽又加了一句“何厚诬之甚”,笔锋又一转:“故明帝初闻其死,设坛以祭,非无因也。”他把火烧到了洪承畴故主的身上。

崇祯帝初闻洪氏殉国,为他举行大祭,活动进行一半,前方送来可靠的情报,洪已降清,崇祯帝哀伤不已。这,潜在地说洪承畴有断袖之癖,可能和崇祯帝之间有不清不楚。

他记载洪承畴“分桃断袖”、牵扯崇祯帝一段,真实性如何,无他书互证,还是很难确定的。

值得注意是,皇太极殚精竭虑地降服洪承畴后,并未委以重任,而是只做咨询,不给实职。直至两年过去,顺治继立,乾纲独断的摄政睿亲王多尔衮不但接受了洪承畴“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掠财物之意”“有首倡内应立大功者,破格封赏”(《清世祖实录》卷四,顺治元年四月庚午)等建议,还很快以其仕明原衔任命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内院佐理军务,授秘书院大学士,不久出任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敕赐便宜行事,代替和硕豫亲王多铎经略南方。

顺治十年五月,洪承畴任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佐理机务,被加太保兼太子太师,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总督军务兼理粮饷。

顺治帝下旨,洪承畴经略南方,吏、兵二部不得掣肘,户部不得稽迟,就是吴三桂等诸藩王也受其节制。最后只得了个三等轻车都尉世职的洪承畴,在此时也是一个“无冕之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