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如今的志高空調卻遠遠落後格力電器、三星集團,一度陷入生存窘境,這不僅與市場變化有關,還與其創始人的作風、企業自身的不合理經營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其實,志高空調市值跳水反應的不僅僅是一家企業的問題,而是整個空調行業如今面臨的挑戰。

一提起志高空調,“創始人賣冰棍起家,從格力搶走代言人成龍,把超越海爾作爲目標。”之類的媒體報道便會出現在我們的腦海裏。它不斷提醒世人,當時的志高在市場上也是神話般的存在。

但截至目前爲止,這家作爲國內空調業第二梯隊領跑的公司總市值僅6.66億港元,一時間陷入了80多億市值蒸發,且兩次變賣資產脫困的窘境。較其2010年巔峯時候的市值,跌幅超過90%,嚴重縮水。

而如此大的落差背後,到底是什麼造就了志高空調的現狀呢?


1

7月6日,中國經營報在報道中就提到:本來近日炎夏來臨,是空調行業一年中的生產、銷售旺季。而志高空調,卻在遣退工人、集體放假,進入自己的淡季。

在這之前,也有相關媒體 發文表示:志高空調82億元市值蒸發,從格力挖走成龍的空調龍頭,如今只能賣房求生。媒體接二連三的報道,再次將志高空調推進了我們的視線裏。

他曾跟格力搶成龍,而今公司90%市值蒸發,82億成泡沫靠賣地求生

公司2018年公佈的年報顯示,志高空調在去年虧損近5億元,較上年同期暴跌1109.2%。而今年以來,志高空調控股更是通過兩次變賣資產來補充公司的運營資金,最近一次是在5月底賣地。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今至高空調的慘狀,也並非是一蹴而就的。其實,早在2011年志高控股就開始虧損,也是當年家電行業唯一虧損的企業。而隨後幾年虧損額進一步擴大,2018年度更是虧損4.8億元。

關於其虧損的原因,志高控股在年報中稱是全球經濟不好、原材料成本增加等原因導致的。但尷尬的是,當年被志高“搶”走成龍的格力電器,卻在2018年營收突破2000億元,同比增長33.33%,淨利潤突破260億元。

同時,截至目前爲止,志高空調股價報0.08港元,總市值僅6.74億港元,較其2010年巔峯時候到市值下跌超90%,昔日的風光早已不在。

2

事實上,說起國產空調品牌,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格力、美的和海爾,而這個叫“志高”的空調品牌,也曾排到了第4名。作爲空調行業第二梯隊的領頭羊,志高空調的發家史是值得我們深挖的。

他曾跟格力搶成龍,而今公司90%市值蒸發,82億成泡沫靠賣地求生

據公開資料顯示,廣東志高空調有限公司創建於1994年,其總部位於珠江三角洲工業重鎮佛山市南海區,是一家以家用和商用空調生產、銷售爲主的大型現代化企業集團。它擁有兩大工業園,並在泰國、越南、尼日利亞等國家設有獨家合作工廠,市場營銷網絡遍佈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他曾跟格力搶成龍,而今公司90%市值蒸發,82億成泡沫靠賣地求生

尤其是作爲創始人的李興浩,更是傳奇般的存在。因爲,他是不折不扣的農民出身,製冷產業的夢想也是從賣冰棍開始的。反觀格力電器,其前身是珠江經濟特區工業發展總公司,享有特區環境的先天優勢。

志高空調成立以後,李興浩先後經歷了兩次大危機。一次是在剛進入空調業時,由於產業環境變化引發的空調價格大戰,幾乎將至高空調扼殺於襁褓之中。

另一次危機發生在1995年底,由於空調價格戰影響,志高沒賺什麼錢,合資方沒有信心合作,不僅撤走資金,還對外宣稱志高空調已經破產,使至高空調的賬戶被佛山市人民法院查封。這次事件,幾乎使至高空調真正走向終結。

但讓人不解的是,在經歷這兩次生死存亡的事件之後,至高空調並未吸取教訓打磨自己的產品,研發方面也未取得進展。

然而,格力電器自成立以來,就以“一個沒有創新的企業是一個沒有靈魂的企業”爲座右銘,致力於技術創新,把掌握空調的核心技術作爲企業立足之本。

如此看來,至高空調之所以走到今天,也並非意料之外的事。


3

其實,志高空調市值跳水反應的不僅僅是一家企業的問題,而是整個空調行業如今面臨的挑戰。

7月3日,家電行業資深分析師丁少將對此次志高困局做出了深度分析,並由此指出如今空調行業的三大弊病:


他曾跟格力搶成龍,而今公司90%市值蒸發,82億成泡沫靠賣地求生

他首先提到的是目前空調行業發展沒有擺脫“靠政策喫飯”。家電下鄉、節能補貼以及房地產政策寬鬆等政策,是刺激空調銷售等有利外在因素。

而另外一方面,企業本身也沒有擺脫“靠天喫飯”思維。市場上一旦空調銷售不佳,很多企業就會將原因歸結爲天氣不夠熱、熱得晚,而沒有從技術升級、需求升級等維度去創新自身產品。

最後,是空調企業沒有差異化競爭力。對空調企業而言,它的技術、功能和價格都應該有自己的特定人羣,而並不只是爲了價格戰而價格戰。否則,競爭者也只能兩敗俱傷。

而至高空調除了以上提到的三大弊病,其創始人李興浩的出身也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因素。賣冰棍發家、機緣巧合進了空調業,在風光時與格力搶代言人成龍,再到定下2020年銷售額突破千億地目標,恰好這一切是被董明珠嗤之以鼻的。

在至高空調的發展中,李興浩始終秉持着“漏勺理論”:市場就像一池水,各個企業則是舀水的勺子。很明顯,至高企業本身就是個漏勺。對於多數人而言。他們會選擇停下來把勺子補好,而李興浩卻選擇了快速舀水。雖然漏掉了一半,至少還舀到了一半。

李興浩的理念在初期幫助了志高空調迅速發展,但也埋下了隱患。尤其是與靠技術推動穩紮穩打的格力相比,志高空調的經營格局似乎是有欠缺的。

同時,如若我們將眼光放到全球便會發現:雖然市場是瞬息萬變的,但同樣是有着家族企業背景的韓國三星集團卻依舊能在家電行業擁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在2009年世界經濟蕭條的情況下,銷售額較2008年增加27%,創行業最高增長率。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爲其賦予消費者高檔品牌的形象,另一方面則是在面對新興市場時採取符合當地生活文化的個性化技術戰略。

而且在2016年,三星還推出了“healthy home”家電概念,關注消費者生活健康,這也成爲了三星產品與衆不同的賣點,足以讓它在家電市場獨樹一幟。

而如今的志高空調卻遠遠落後格力電器、三星集團,一度陷入生存窘境,這不僅與市場變化有關,還與其創始人的作風、企業自身的不合理經營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