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文/锦时III

你以为的成功之道,也许是不知道高手懂得用暗箱

2011年,我的大儿子出生,我正式迈进了“煮妇”行列。从2011年到现在的2019年,电饭锅换了好几个,小女儿也出生了,我的厨艺仍不见长。煎个鱼,十次有六次它们是尸首分离,甚至是粉身碎骨了。我自认为是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也就得过且过了。

上个星期,先生发现我用的炒锅不锈钢的,太沉,他建议我试一下传说中的不粘锅。关于不粘锅的成分,我之前一直有顾虑,但也没有多去做了解就直接决定不使用不粘锅,这直接决定我错过了成为“私房菜”主的黄金几年。

你以为的成功之道,也许是不知道高手懂得用暗箱

不粘锅昨天到货,早餐的时候,想着给孩子做个胡萝卜鸡蛋饼,也试一下传说中不粘锅的魅力。好家伙,我的胡萝卜鸡蛋饼整个呈现金黄的圆饼状,中间点缀着鲜艳的胡萝卜红,没有煎底,没有烂块,先生评价,我今天成了“煎蛋侠”,孩子们也对此赞不绝口。是我厨艺见长了吗?不是,是我用对了工具。这一刻,我才顿悟到了古典老师《跃迁》一书中说的“高手的暗箱”。

古典老师在2017年出版的《跃迁》一书,开篇第一章“高手的暗箱”,其中一节主题是:拉斐尔也用投影仪。案例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英国画家,国际画坛大师之一大卫.霍克,他在一次聚会上得到,16世纪的画家已经知道有暗箱,这暗箱就是我们说的“小孔成像”这个玩意,通过小孔成像这个原理,把影像投射到画布上,然后勾勒出素描,然后上色,并非全靠基本功成就举世画作的,这让霍克非常的震惊。大卫.霍克经过大量的研究确定:达.芬奇在暗箱里看过蒙娜丽莎,拉斐尔也用过暗箱进行操作,于是出版了一本书《隐秘的知识》,引起了世界级的震动。

你以为的成功之道,也许是不知道高手懂得用暗箱

看,我们以为的高手是一种完全专业的基本功,但其实他们只是更加早知道了一些处理问题的工具和方法。

我和一个做汽车销售的朋友聊天。他在一家汽车企业做销售快一年了,我问他销售业绩如何,他一阵长唉短叹,工作时间长,提成低,赚不到钱,工作一年没有什么意思,想提升自己又不知道怎么做……我建议他做个目标定位梳理,比如半年的时间,从现在的一线销售岗位上升到销售主管、经理的岗位,平日里关注、了解、留意主管、经理的岗位需求是什么,自己需要补缺的技能和知识有哪些,哪些是平时工作里就可以学习到的升职技能,哪些是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提升的,也可以直接找到目前企业的对标人物是怎么做的,模仿着做。但是,不管我建议是哪一块,他都觉得这是不可能的,自己要当个主管和经理,一定要三五年的时间工作积累。但我一个80后的老阿姨,看到太多90,00后优秀又成功的人了,他们怎么没有等个十年半载才成功呢。

长江学院的校训是“取势、明道、优术”,优术,是个人成长、方法论被放到了第三位,我们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把握趋势(取势),理解系统运行之道(明道)。

你以为的成功之道,也许是不知道高手懂得用暗箱

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儿子爱玩游戏,读书成绩不理想,估摸分数感到本科线无望后,他果断地让他孩子高考填报志愿时,选的学校和专业都是计算机相关的,小孩顺利入读了计算机专业。去年小孩学校毕业后,被一家做编程研发的公司录取,收入超过了很多同龄人,而且还有很大的职位和薪资上升空间。

这就是我朋友的取势之道。他早早地判断了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化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早在几年前孩子入读学校的时候就给他选对了航道,虽然他的起点不如别的同学好,但是现在几乎可以实现弯道超车了。

我们有很多人每天忙忙碌碌,等着修练完自己的一万个小时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但是,有时方法就用错了。你以为的刻意练习,方向都不对。就像我煎几年的鱼,不如用上一个不粘锅,然后我可以把余下的时间去做营养搭配,摆盘装饰了。

你以为的成功之道,也许是不知道高手懂得用暗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