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2019年7月6日,中國良渚古城遺址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7月7日,良渚古城遺址公園網上預約系統對外開放,遊客通過線上的方式可以進行實名預約,每天限制3000人。遊人可在良渚古城“穿越時空,看到五千年前水草豐美、河網密佈的王國都邑。而對於那些還來不及預約前往的朋友,這篇文章可以滿足你對良渚古城的所有幻想——

那麼首先,

良渚是什麼?

她是美麗的小洲,是杭州市餘杭區的一個小鎮,是一個以該鎮命名的史前文明——幾十年前,因出土了大量神祕良渚玉器而轟動學界,十年前因發現良渚古城而爲公衆所熟悉。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良渚神徽:餘杭反山出土的良渚文化時期玉琮,上有神人獸面浮雕紋樣,它已成爲良渚文化的標誌符號。

琮(cóng),一種外方(或弧方)內圓的筒狀玉器,早在《周禮》中便被記載‘以黃琮禮地’,在中國古代的權力譜系中佔據着顯赫的象徵地位。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玉琮王(反山出土)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四處古文明分佈示意圖。

距今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明,有着“中華文明曙光”之稱。它與同時代的古埃及文明、蘇美爾文明、哈拉帕文明並存於世。但是,因爲消失得太久,也因爲認識得太晚,以致於它對中華文明形成的重要性,被忽略了。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良渚文化主要遺址分佈圖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C形盆地內的良渚文化遺址分佈圖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良渚古城結構圖

良渚文明分佈於環太湖流域,在浙江、江蘇、上海、安徽、江西地區都有分佈,由於範圍太廣,使良渚考古持續不斷地有所發現,目前已發現600餘處遺址,其中良渚古城遺址是良渚文明的都城,此外,還有武進寺墩、崑山趙陵山、青浦福泉山等次中心聚落,學界認爲良渚文明已經進入王國階段。

良渚古城的發現以及確認,卻經歷了相當相當漫長的過程——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莫角山宮殿區結構圖

1936年,年僅25歲,在西湖博物館工作的施昕更先生髮現良渚遺址,隨後出版了《良渚——杭縣第二區黑陶文化遺址初步報告》,由於之前出土的良渚玉器被認爲是周漢之物,良渚文化的重要性並沒有得到認知,學術界認爲良渚出土的黑陶是北方龍山文化南漸的結果。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攝影:熊劍

良渚古城宮殿區今日已成“大草原”。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良渚古城勘探場面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大莫角山南坡挖掘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莫角山宮殿區鑽探

1959年,夏鼐先生提出了良渚文化的命名。

1973年江蘇吳縣草鞋山遺址的發掘,第一次確認原來被認爲屬周漢時期的琮、璧等玉器,是出自良渚文化墓葬中的。浙江餘杭良渚一帶的考古工作處於遺址點數量默默積累的階段。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東城牆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攝影:熊劍

北城牆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西城牆

1986年—1987年,先後發掘了良渚反山貴族墓地、瑤山祭壇及貴族墓地、莫角山巨型土臺等,清理了一批隨葬玉琮、玉璧、玉鉞等玉禮器的權貴大墓,引起了學界轟動,良渚文化已顯露出文明曙光,甚至已進入文明階段。良渚遺址的考古由“遺址點”的階段跨入到“遺址羣”階段。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俯瞰反山墓地

2006年-2007年良渚古城的發現使我們認識到,良渚文化已處於成熟文明和早期國家階段,是同時期中國文明程度最高的。古城是良渚文明的都邑,這也使良渚考古從邊界模糊的“遺址羣”階段,跨入到中心明確的“都邑”考古階段。原來的130餘處遺址,都能在新的考古版圖上找到基本的功能定位。隨後規模宏大的外郭、水利系統的發現,正是在全新的大遺址考古的思路上的成功實踐。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玉鉞王(反山出土)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玉梳背(反山出土)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玉牌飾(反山出土)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玉端飾(反山出土)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漆器復原

良渚古城遺址位於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大觀山村,處於一處面積達800平方公里的C形盆地的北部。

古城南北分別峙立着大遮山和大雄山,西部散佈着一系列低矮山丘,向東則是敞開的平原,總體有一種以山爲郭之感,東苕溪自西南向東北蜿蜒流過,最終向北注入太湖。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瑤山發掘場景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玉三叉形器(瑤山出土)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玉琮(瑤山出土)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玉璜(瑤山出土)

良渚古城遺址由良渚古城核心區、水利系統、祭壇墓地和外圍郊區等部分組成,佔地總面積達100平方公里,規模極爲宏大。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良渚古城晚期遺址和水系分佈

其中良渚古城的核心區面積爲800萬平方米,可分三重,最中心爲莫角山宮殿區,其西側的南北向高壟上,分佈着反山王陵等高等貴族墓地。宮殿區和王陵區又被城牆和外郭所環繞,堆築高度也由內而外逐次降低,顯示出明顯的等級差異,形成類似後世都城的宮城、內城、外郭的三重結構體系。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良渚古城建城前的地貌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良渚古城及外圍水利系統

良渚古城北部和西北部還分佈着規模宏大的水利系統和與天文觀象測年有關的瑤山、匯觀山祭壇及權貴墓地。在古城外圍也存在着廣闊的郊區。良渚古城核心區及水利系統均爲人工堆築而成,工程極爲浩大,整個古城及外圍水利系統的土石方總量近1000萬立方米,古城系統無疑是一個經歷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建設過程的龐大的系統工程。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老虎嶺水利遺址

良渚古城略呈圓角長方形,正南北方向,古城南北長1910、東西寬1770米,總面積近300萬平方米。城牆總長約6公里,寬約20-150、高約4米。除南城牆無外城河外,其餘三面城牆均有內外城河,共發現8座水城門,四面城牆各2座,古城內外河道縱橫,形成水城的佈局特點。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草裹泥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草裹泥工藝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老虎嶺出土的文物

從古城的佈局來看,莫角山宮殿區位於整個古城的正中心,而可能爲王的居所的大莫角山又是宮殿區內最重要的宮殿基址,站在大莫角山上,城內外以至於大遮山與大雄山之間均歷歷在目,使得在其上居住的王者或權貴擁有廣闊的統治者的視野,充分顯示了王權的尊貴,體現了王者居中居高的特點,宮殿區處於城內高地也是中國歷史時期大多數都城遺址的共性。從反山、瑤山的墓葬排列來看,兩處權貴墓地中出土遺物最豐富的墓葬均位於成排墓葬的中心部位,也充分顯示了王者居中的特點。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秋塢、石塢、蜜蜂弄壩體現狀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獅子山、鯉魚山、官山壩體現狀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崗公嶺水壩被取土破壞的剖面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鯉魚山壩體堆築結構圖

在良渚古城的西北部的水利系統,共由十一條水壩組成,主要修築於兩山之間的谷口位置,是良渚古城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系統可能兼有防洪、運輸、用水、灌溉等諸方面的用途。整個水利系統土方量達260萬立方米。其測年距今約5000年前後,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最完善的防洪水壩系統,具有極高價值。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塘山長堤出土的玉料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塘山長堤頂上的良渚墓葬

良渚古城的外圍分佈着瑤山、匯觀山等祭壇遺址和權貴墓地,祭壇均始建於距今5000年前後。這兩處祭壇是在自然山丘上人工平整修築而成,最初起到觀象測年的功能,廢棄後埋葬有高等級大墓。古城核心區之外還分佈有100多處良渚文化遺址,包括兩片遺址密集分佈的區域,分別是位於以荀山爲中心的良渚鎮一帶及古城東北部的大遮山山前地帶,這是良渚古城最主要的郊區。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南湖出土的良渚時期竹筏

良渚密碼:今天起,請叫我世界遺產

美國《國家地理》中文版

《華夏地理》7月新刊現開通預售,

新刊搶先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