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处理父母子女关系

百依百顺不是孝。慈和孝是一对,有个上慈下孝的辩证关系。如果父母过度地提要求,就违背了做父母的慈,上面的慈也是要符合万事万物的根本规律,有一个正确和真善的道德规范要求的。

一家之主如何正确的处理父母于子女的关系?

很多古文里面都有这种说法,孝不是盲目地顺从,不是百依百顺,要能够善巧方便地去规劝父母,引导父母。

所谓大孝,就是不仅要从物质生活上关心父母,还要引导父母提升其道德品质,多行善事,诸恶不作,众善奉行。

子女还要用自己正确的认知,去反作用于父母,去影响父母。

一家之主如何正确的处理父母于子女的关系?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只是在物质上给予父母关怀和提升,满足了父母的物质要求,却没有去注重用自己的孝道行为去关怀父母精神领域的同步提升,这只是抓正确了一个环节,还是片面的孝道。

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要去尽自己的孝道,这才是一种正确的方法。

一家之主如何正确的处理父母于子女的关系?

行为的作用力是最大的。在父母面前,子女的言行举止和学习习惯要做出来,做人的表率起到无形的标杆作用,对父母的影响是最大的。

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再来善巧方便地劝导父母,那么父母肯定是容易接受并且改变自己本身的不足,来认同子女的正确认识。

开始父母可能比子女要顽固得多,坚持自己错误的认知,例如,不愿意接受道德根文化的理念,不认同子女的良好表现,觉得这可能是假的、一时的。

但是只要做子女的长期坚持,最终父母由于其天然的疼爱之心,很容易被感动而再去改变自己。

婆媳是否能够和谐共处

一家之主如何正确的处理父母于子女的关系?

每个人与人之间都应当是平等的,也应当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不存在彼此的差异性。现在社会上出现彼此隔阂的一些情况,是一种心灵隔阂。

心灵隔阂所产生的矛盾,是由于我们对人与人之间平等和谐关系的认知没有升华到一定的层面,没有了解保持相互依存、和谐关系的必要性和必须性。

媳妇是别人的女儿、婆婆是丈夫的母亲,婆媳关系无形中构成了心灵沟通障碍。所以,婆媳关系当中最常见的就是相互的猜忌心。

一家之主如何正确的处理父母于子女的关系?

再一个就是妒忌心。妒忌心表现在媳妇、婆婆对对方的行为有一种嫉妒,将对方与自己母亲、与自己女儿进行比较而产生嫉妒心。

第三个是包容心的缺如。三个因素构成婆媳关系不易融洽。这些不融洽,实际上通过平等的交流,多一些宽容心就容易和谐起来。

一家之主如何正确的处理父母于子女的关系?

这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但通过提升对孝道的认识是可以改变的。

要使人知道,孝任何人都是在孝自己的父母,因为舍和得都是相辅相成的,你舍出去就必然会有所回报、有所得,并不是要固定在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个人身上。

中国古语说: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把这个作为自己生存的一个法则,认识到吃亏是福,你吃了亏有一定的丢失,但是从其他方面还是有所回馈和回报的。

不要认为我吃了亏、我自己受了气,就想不开。

只要把心放宽一点,那么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包容,相互的影响还是很容易达成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