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3年初,冯先生提议由各方考古界人士共同组织对王建永陵的第二次发掘,商议决定由前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和中央博物院共同组成“琴台整理工作团”,由著名学者吴金鼎领导发掘,中研院由史语所王文林、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王天木以及中国营造学社的莫宗江、卢绳等专家学者组队。图注:成都永陵文物。

由乡野无赖到割据巴蜀,前蜀王建积极作为繁荣天府死后葬于永陵

王建,字光图,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年轻时是个无赖之徒,以杀牛、偷驴、贩卖私盐为业,被乡人称为“贼王八”。后犯罪被捕入狱,经同党营救得以逃脱,藏匿于武当山。一日在武当山上偶遇一高人,高人惊奇王建的面相,指导他去从军博取功名。王建于是到忠武军从军,后节度使杜审权提拔他为列校,从征王仙芝有功。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后,唐僖宗匆忙逃往巴蜀。忠武军节度使杨光复带领着王建等人起兵勤王,之后王建与晋晖、韩建、张造、李师泰四人入蜀,面见唐僖宗,被十军观军容使田令孜收为养子。

由乡野无赖到割据巴蜀,前蜀王建积极作为繁荣天府死后葬于永陵

图注:永陵

唐僖宗将五人的部队并入田令孜麾下,赐号“随驾五都”,官拜卫将军。河东军叛乱时,王建因救护唐僖宗有功,成为神策军将领。后被排挤出朝,任利州刺史,此后不断发展势力,逐渐壮大。文德元年(公元888年),王建投奔成都,为陈敬瑄所阻,于是开始攻打西川。历经三年苦战,王建夺下西川,被封为西川节度使。此后,王建接连击败黔南节度使王建肇、东川节度使顾彦晖、武定节度使拓拔思敬,占有两川、三峡,取得山南西道,被封为蜀王,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

由乡野无赖到割据巴蜀,前蜀王建积极作为繁荣天府死后葬于永陵

图注: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

天复七年(公元907年),唐昭宗被朱温所杀,唐朝灭亡。朱温建立后梁,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王建号召天下兴复唐室,但无人响应。5个月后,他即帝位,定都成都,国号大蜀。908年,王建下《大赦诏》,广求贤才、整肃吏治。910年,王建下《劝农桑诏》,鼓励生产。他礼贤纳士,唐朝大批旧臣、名臣世族后裔入蜀投奔。经数年发展,蜀国境安民富,兵足粮广,人文荟萃,文化鼎盛,国力强盛当世,成都繁盛甲冠天下。大梁皇帝朱温遣使修好蜀国,致书尊王建为“皇帝八兄”、蜀国为兄长之国。前蜀成为历史上唯一被中原政权承认对等并奉为尊长的南方国家。918年6月,王建因积劳成疾病逝,享年72岁,谥号“高祖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葬永陵。

由乡野无赖到割据巴蜀,前蜀王建积极作为繁荣天府死后葬于永陵

图注:永陵风光

千载之后,沧海桑田,王建的永陵也不知所踪。但是一个偶然发生的事件,让其得以重见天日。成都西郊有一处地方,传说是汉朝大文人司马相如抚琴之处,当地人为了缅怀古人,在其上修建了琴台一座。1940年初,成都人为躲避日机轰炸,时常“跑警报”,习惯上又均出西门避难,故而产生“西门平安之说”。这年秋,当时的天成铁路局在抚琴台北面挖防空洞,工程进行中被巨型砖墙所阻,工程停顿。当时人们众说纷坛,以为挖到了历史上相传的司马相如抚琴台的基石。四川大学考古学家冯汉骥闻讯赶往现场调查,认为从砖墙的形制看,应为一墓葬,因当时不具备发掘条件,天成铁路局暂时封闭了防空洞。冯汉骥教授为筹集“抚琴台”考古发掘资金四处奔波,幸得当时的四川教育厅厅长郭有守大力支持,愿意拨一笔教育经费来资助这一考古发掘。

由乡野无赖到割据巴蜀,前蜀王建积极作为繁荣天府死后葬于永陵

图注:永陵文物

1941年春,四川博物馆筹备处成立,就拟定了抚琴台的发掘计划。1942年9月15日,发掘工作正式开始。参加发掘工作的有四川博物馆的刘绍和、刘复章,华西大学博物馆的郑德坤、林名均。工程进行中,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由于人手紧张,请了一名年轻女教师杨怡负责记录,又请华大外籍年轻教师苏立文(中文名)来负责测绘。当地居民和前树德中学的学生见男女混杂,还有金发碧眼的“老外”,于是“高鼻子在抚琴台挖金娃娃”的流言不胫而走。

当地乡公所人员率一些地痞流氓趁机捣乱,挥舞着几条破枪,借发掘人员没有出示施工执照为由,冲进发掘现场,并抓了刘绍和回乡公所关押。其他发掘人员见势不妙,四处逃散。冯汉骥闻讯后,四处奔走营救,后经郭有守出面干预,刘绍和被释放,这场风波才草草收场。11月底工程结束,出土文物中有王建石像、谥宝、玉册等,使南宋之后便隐没不彰的王建永陵大白于天下,也纠正了所谓司马相如筑抚琴台之误传。

由乡野无赖到割据巴蜀,前蜀王建积极作为繁荣天府死后葬于永陵

图注:成都永陵文物

为正视听,永陵出土文物在成都皇城明远楼、少城公园、华大博物馆等处展览,新闻媒体争相报道,轰动一时。远在重庆的郭沫若对此事也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他在与友人车瘦舟的信中写道:“承你迭次把抚琴台发掘的消息寄给我……特别是最近附的一张发掘情形的略图,更使我好象身临其境游历了一番……”字里行间十分动情。1943年初,冯先生提议由各方考古界人士共同组织对王建永陵的第二次发掘,商议决定由前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和中央博物院共同组成“琴台整理工作团”,由著名学者吴金鼎领导发掘,中研院由史语所王文林、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王天木以及中国营造学社的莫宗江、卢绳等专家学者组队。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坐镇宜宾李庄,与吴金鼎等人密切交流,关注着最新的发掘进度,并根据汇报做出相应的指示,为考察团提供稳定丰富的物质保障和技术顾问。

由乡野无赖到割据巴蜀,前蜀王建积极作为繁荣天府死后葬于永陵

图注:考古现场

1943年3月1日从墓正南再行开工,9月17日全部竣工。挖掘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找到了墓门和墓室的主结构,墓室里面出土了大量的陪葬品,如:金银器、玉器、漆器等。墓室周围有丰富的壁画与浮雕,雕刻着女乐舞蹈,颜色鲜艳,形象生动,对于研究唐朝、五代十国时期的服饰、音乐、生活习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尤其是出土了王建本人的石像,这是中国考古史上从未有过的。王建真容石刻,是现存惟一中国古代皇帝真容雕像。王建像为红砂石圆雕,通高86厘米。身著锦袍,头戴幞头,腰束玉带,足蹬皮靴。其形象隆眉广颡、状貌伟然,神态睿智神勇、端庄安详,与史书所载王建之形象颇为吻合。石像雕刻手法写实逼真,雕造技艺精湛传神,人物形象刻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目前所知我国历代陵墓中仅见之帝王写真肖像,被评定为国宝级文物。

由乡野无赖到割据巴蜀,前蜀王建积极作为繁荣天府死后葬于永陵

图注:瓦当

消息传到李庄,梁思成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带着营造学社的莫宗江、卢绳一起前往成都,帮助吴金鼎他们对出土的石刻雕塑进行了全面清理保护。李济虽然不能亲自参与王建墓的发掘,可是对田野发掘的情况非常关注,经常写信给吴金鼎,嘱托相关事宜。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了半年的辛苦挖掘,沉睡千年的永陵重现人间。所有出土文物全部运至四川博物馆整理,文物登记造册由高等法院、市政府、四川博物馆三方签字后,由四川博物馆管理。这期间,为避日机轰炸,四川博物馆工作人员携永陵文物和王建石像坐滑竿疏散到郸县犀浦镇暂避。永陵是中国人首次科学发掘的古代帝陵,也是20世纪重大的考古发现,在考古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

由乡野无赖到割据巴蜀,前蜀王建积极作为繁荣天府死后葬于永陵

图注:乐舞

永陵石刻“二十四乐舞伎”与“十二神”聚集一堂,亦文亦武,刚柔相济,簇拥着端坐于龙床御座上的九五之尊。墓室顶、壁施彩,石刻贴金着色,棺椁上悬灵帐帷幔,五彩绚烂,焕丽恢宏,虽为幽冥世界,却俨然一派人间宫殿之生动气象。永陵石刻棺床四周的浮雕“二十四乐舞伎”,其中乐伎22人,舞伎2人,乐伎演奏乐器共20种23件。乐器可分为弹拨、吹奏、打击三大类。弹拨乐器有琵琶、竖箜篌、筝等3种;吹奏乐器有笛、篪、笙、箫、吹叶、贝等7种;打击乐器有拍板、正鼓、和鼓、齐鼓、毛员鼓、答腊鼓、羯鼓、革兆牢、鸡娄鼓、铜钹等10种。

由乡野无赖到割据巴蜀,前蜀王建积极作为繁荣天府死后葬于永陵

图注:西域风情

其中有汉民族的传统乐器,也有少数民族的乐器,还有来自外国的乐器。其乐舞性质一般认为属唐代龟兹乐系统,亦有认为当属佛乐或西凉乐。在我国同时代的各类文物中,永陵石刻乐舞的场面最大,表现的乐器种类最多,且最为写实、最具神韵,完美地显现出晚唐五代宫廷乐舞的盛大规模及壮阔场景。精美绝伦的永陵乐舞,是中国本土音乐与外来音乐相互融合的集大成作品,是极为罕见的文物奇珍,对研究唐五代音乐文化具有很高的价值。

由乡野无赖到割据巴蜀,前蜀王建积极作为繁荣天府死后葬于永陵

图注:乐舞

如今,永陵博物馆是国家专题性博物馆,园林环境优雅、鸟语花香。陵墓墓室、文物展览每日对中外游人开放。博物馆内设有茶园,是成都最负盛名的品茶胜地。还特设有蜀宫器乐演奏表演,以满足中外游人的需要。(彭忠富/整理;图片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