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方日报记者采访获悉,开展乡村振兴竞赛行动是潮南区精心打造的三项党建“自选动作”之一,与“党建文化园”“红色印记”共同组成潮南区3张“党建名片”,为建党98周年献礼,让新时代党的声音融入干群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激励广大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奋发进取、创先争优,推动潮南区新一轮振兴发展。去年以来,潮南区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竞赛行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安排3000万元奖励资金,奖励5个镇(街道)、99个村(社区),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实施乡村振兴主战场上创先争优,擦亮潮南“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名片。

潮南:精心打造三大“党建名片”

7月盛夏,位于潮南区峡山街道南部的大宅村,绿水环绕、荷香幽幽。古老的寨门“河清门”与茂盛的古榕、环流的碧水相互辉映。从空中俯瞰,大宅古村落犹如映日荷花。这座远近闻名的“高颜值”乡村,近年被评为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文明村、汕头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作示范点,成为名副其实的先进村。

潮南:精心打造三大“党建名片”

大宅村的变化与发展,得益于潮南区强化党建引领,实施“以奖代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去年以来,潮南区谋划开展乡村振兴竞赛行动,以“评”促争先,以“兑”促进步,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在实施乡村振兴主战场上思想争先进、工作争一流、目标争前列,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各项任务落实。

南方日报记者采访获悉,开展乡村振兴竞赛行动是潮南区精心打造的三项党建“自选动作”之一,与“党建文化园”“红色印记”共同组成潮南区3张“党建名片”,为建党98周年献礼,让新时代党的声音融入干群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激励广大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奋发进取、创先争优,推动潮南区新一轮振兴发展。

▶▷名片一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竞赛

激励农村基层干部“创先争优”

从端午节开始,历经20多天,大宅村一年一度的龙舟竞渡于6月30日落下帷幕。“今年大宅赛龙舟活动全程所呈现出的文明、祥和、健康、向上,正是大宅创建文明村、美丽乡村取得良好成效的缩影。”峡山街道党工委委员陈松河说。

前不久,大宅村荣获2018年度潮南区乡村振兴竞赛行动一等奖、村党总支部被评为“潮南区先进基层党组织”。面对荣誉,大宅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坚宏表示,“这是肯定,更是鞭策。希望全村干群发扬‘团结拼搏、力争上游’的赛龙舟精神,继续在全区实施乡村振兴主战场上创先争优。”

去年以来,潮南区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竞赛行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安排3000万元奖励资金,奖励5个镇(街道)、99个村(社区),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实施乡村振兴主战场上创先争优,擦亮潮南“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名片。

“乡村振兴竞赛行动的关键,是将基层党建与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创文强管、社会管理、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科学细分了8类28个具体工作项目,明确了各村(社区)的工作任务清单。”潮南区委“两新”组织工委副书记姚锦祥介绍,通过“以奖代补”的办法,根据工作成效和履职情况给予农村基层干部一定的奖金奖励,同时补充基层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激励农村基层干部的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形成“人争先进、事争一流、有旗必扛、逢先必争”的工作导向,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入实施。

大宅村以突出的工作成效,获得了“一等奖”50万元的奖励。“竞赛行动的实施,给予了一种争先创优的动力。我们一开始就提出要力争一等奖,至少要拿到二等奖。”郑坚宏笑着说,“目标还是要有的。”

对于如何使用这笔奖金,郑坚宏表示,将严格按照规定,拿出一部分来奖励“两委”干部,剩余绝大部分将用于新农村建设。“要感谢各位干部的无私奉献,调动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更要把资金用到实处,争取再上2个项目,比如新建一个凉亭和文化长廊。”

大宅赛龙舟活动的结束,带走了节日般的热闹,但挡不住新农村建设热潮。记者在大宅村走访看到,施工队顶着炎炎烈日正在加紧铺设污水管网、自来水管网。“这些年,村民们对‘两委’十分信任,大家全力支持、配合新农村建设。这两项工程都是无障碍施工,预计本月底完工。”郑坚宏告诉记者,接下来还将上马进村路改造升级、雨污分流等3个工程。

通过实施乡村振兴竞赛行动,潮南区各村(社区)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如陇田镇东华村着力打造成为广东省首个省市共建的潮乡科普特色小镇,同时也是粤东地区首个雨污分流建设示范村、首个乡村旅游示范村、首个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目前产业升级和人居环境升级取得明显成效。成田镇华西村则致力打造“田园风光型”新农村,累计投入1700多万元,完成7大项共19个子项目的建设,已建成一个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

潮南:精心打造三大“党建名片”

▶▷名片二 红色教育

党建文化园渐成党员教育“打卡地”

新时代,如何创新党员教育新模式?潮南区给出了一份具有借鉴意义的“答卷”——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度整合资源,精心打造潮南首个“党建文化园”,把党建阵地由室内拓展到室外、由党员扩展至群众,更好地凸显党建引领作用。

潮南:精心打造三大“党建名片”

这个位于峡山街道的“党建文化园”共设立入党誓词雕塑、习语、红色步道、党建知识问答、红色精神、时代先锋等6个展区。走进园内,首先看到的是“习语”展区,摘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涵盖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生态环保等方面内容,作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场所。

“红色步道”展区,以时间轴的形式,梳理了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历经土地革命战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全国解放战争、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各个重要时期,直到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98年走过艰辛、辉煌的历程。

“党建知识问答”展区,是由24块可两面翻转的小板块搭建的互动区,红色面是“问”,黄色面是“答”,寓教于乐,一改党建知识学习的严肃刻板印象。

潮南:精心打造三大“党建名片”

“时代先锋”展区,展示了在波澜壮阔的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涌现出的一个又一个顶天立地、令人敬仰的时代先锋。

这些展区,分别探索“树荫”课堂、“情景”课堂、“互动”课堂等党员教育新模式,创新了教育载体,破解了党员教育阵地单一、形式单一的难题。建成后的潮南党建文化园与“乡村振兴展示厅”“基层党建实训厅”组成“一园两厅”,是集教育培训、成果展示、参观体验为一体的党建教育阵地,为潮南区打造红色教育基地、革命文化展示基地、红色旅游基地增添了新的元素。

潮南:精心打造三大“党建名片”

自6月26日开园以来,每天接待的集体和团队络绎不绝。据工作人员张丽介绍,至“七一”前,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已经有十多批次累计1000多名党员群众前来参观学习。党建文化园已然成为潮南区名副其实的党员教育“打卡地”。

潮南区委组织部表示,将充分利用党建文化园和各类党员教育基地平台,精心组织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促使全区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激发振兴发展的核心引领力和竞争力。

▶▷名片三 “红色印记”

深挖“红色基因”打造发展“红色引擎”

潮南区是我省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拥有宝贵的红色资源和精神财富。全区有革命老区村(自然村)117个,有40处革命遗迹(址)。

为打造区域发展“红色引擎”,该区从去年开始,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命名了“闽粤赣三省边区第一次党代会旧址”“红军医院”等12处革命遗迹(址)为第一批“红色印记”,将红色精神的丰富内涵转化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

今年,该区持续深入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在加快推进2018年首批12处“红色印记”建设的基础上,命名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等8个革命遗址为第二批“红色印记”,并在全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大会上举行授牌仪式,擦亮红色资源名片。

“红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精神源泉,评选和命名“红色印记”是保护利用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的创新之举,也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潮南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坚持在保护传承中弘扬红色传统,在挖掘利用中激活红色基因。

记者了解到,除了评选之外,潮南区还精心制作“红色印记”引导灯箱,安装在深汕、揭惠高速公路出入口、324国道、金光南路等区内各主要交通要道,进一步激发全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和使命认同。同时,深入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进机关“四进”活动,发挥好“五老”人员作用,组建红色宣讲团,讲好红色故事,教育引导和凝聚党员群众传承新时代红色精神。

目前,潮南区正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设计以“红场-雷岭-仙城-两英-成田-井都”为环线,优先修复沿线的红色基地,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一条追忆彭湃、徐向前、李富春、邓发、方方、古大存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斗争的“红色文化”精品线路,全力打造“红色潮南”品牌,力争实现党建兴区。

【全媒体记者】黄嘉锋 杨立轩

【通讯员】郭立峰

【作者】 黄嘉锋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