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戚帅好,欢迎作客古人访谈录,今天很多人来到现场,照例先跟大家打个招呼吧!

戚继光:HI,大家好,我是戚继光。作为古人,很多故事都被我们带进了坟墓,结果后世很多人猜来猜去,但很少有人猜得对。

专访戚继光:您是怕老婆的人?万历一直不喜欢你?

记者:您也喜欢直率敏感的问题?不怕影响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吗?

戚继光:我可以告诉你,形象很重要,毕竟大家都害怕历史的评判,也怕后人指指点点,但跟真实相比,形象显得没那么重要。你能明白我说的话吗?形象这个东西太复杂,每个人都可以跑上去画两笔,结果肯定是失实,但真相只有一个,搞清真相,还原真实,才是一种对历史和后人负责的态度。你的古人访谈录如果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那还有什么看头?

记者:没想到您这么平易近人,那我要改称呼了,戚大哥,我相信您早知道了,您是很多男人的偶像,主要原因您估计是什么?

戚继光:我觉得主要是在大明那几百年里,阴柔的东西太多,阳刚的东西太少,而且在打日本鬼子方面我作过一些努力,有一些心得。

记者:提到这个,不得不赞美一下,您是真正的常胜将军,特别是与日本倭寇的几十仗,几乎没有失败过。

戚继光:不是几乎,是完全。当时我们的武器都差不多,都是冷兵器,打不他们就太说不过去了。后来的抗日战争我也关注过,他们的武器最初比我们好太多了,那就另当别论了。

记者:您那一辈子有很多好朋友,如张居正、谭纶、俞大猷等等,他们既是您的伯乐,也是您的知已,可以谈谈他们吗?

戚继光:你知道的,大树底下不仅好乘凉,还好干活。我虽然是世袭的四品武将,但是完全凭自己的奋斗,是不可能把事业做得那么大的。俞大猷对我亦父亦兄,他有很高的志向,但屡屡被奸臣弹劾和申斥,难酬壮志。他还是一位武林高手,如果说我一辈子佩服过谁的身手,那就是他了,他一个人可以打几十个,不带喘的。他对我影响最深的是,他一直认为武术不是为自己,而应为他人,为国家所用,这是武术的终极价值所在。

专访戚继光:您是怕老婆的人?万历一直不喜欢你?

戚继光:谭纶是我遇到的最好的领导,在文官拼命踩武官的时代,你不知道我们做一件事有多困难。他能发现我,一直举荐我,给我舞台展现自己,我很感谢他。张居正是我最尊敬的人,他对人心和时势的把握能力极强,让我想起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最后我还想补充一个人,那就是汪道昆,他是我从浙江转战福建时,去车站接我的人,也是后来给我写墓志铭的人。

记者:既然您事先声明过,不怕敏感问题,那我就来替观众问一问,有人一直坚持说,您给张居正送的礼很重,而且还包括美女?

戚继光:这个问题我是有准备的,在长年的战争中,我确实缴获了不少战利品,我会从中挑一些送给朋友,包括上级。张居正大人是首辅,没有他的直接支持,不管是我个人,还是抗倭工作,都不会取得很大进步。但我需要声明的是,逢年过节包括张大人的生日,我都会托人送些东西给他,但对那些太贵重的东西,他是从来不收的。其实收不收,都不影响我对他的崇拜和感激。如果这成了我的历史污点,我无话可说,看历史的人,很多人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记者:是的,还有人说您是一个怕老婆的人,您夫人不能生育,所以您在外面另找人生了5个儿子?

戚继光:不能叫怕老婆吧,她也是一个女中豪杰,上过战场,打过倭寇。她在家里有时候是强势一点,但我觉得主要是我宠的。对于在外面找人生5个儿子的事,是真实的,这事在封建社会并没有那么严重,老婆知道后我曾经不敢面对她,但几天后她就原谅了我。

记者:还是不谈这些八卦了,让我们回到您的主业上,您打日本鬼子怎么那么厉害呢?能否介绍一下经验。

戚继光:你在之前的文章里谈到过,我是在少儿时期就开始研究怎么跟他们打仗的,我的父亲戚景通一辈子都在琢磨这件事,一个人长时期研究一件事,时光不会辜负他。我觉得不管是跟谁打仗,首先要有一支执行力强的队伍,不然再好的想法也没有实践,再就是反应要快速,决策要准确。在那大大小小80多场战斗中,没有哪一场战斗是一模一样的,需要指挥员临阵作出判断。上有朝廷支持,下有士兵冲锋,中间有我的正确指挥,战斗怎么会失败呢?

记者:在台州大捷、福建之战、兴化之战、仙游之战等著名战役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战?

戚继光:毫无疑问是福建之战,虽然那不是最大型最残酷的一仗,但我记忆最深刻。那一年是1562年,我34岁,倭寇先后攻陷寿宁、政和、宁德等地,一路打得很嚣张,其它地方的鬼子也有联合作战的趋势。当时总督胡宗宪让我带兵剿贼,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为敌人退守小岛上,四面环水,涨潮退潮比较复杂,一不小心可能全军覆没,我只能采取笨办法,让将士们每人手持一捆稻草填壕而进,最终大获全胜,杀敌2200余人,后乘胜追击,杀到福清,端了倭寇老巢。那场战斗结束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那就是凡事皆有取胜之道,办法总比困难多。

记者:您写过两部重要兵书,即《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他们在军事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被收录到《四库全书》中,占到该书军事内容的十分之一,您觉得这两部书能概括自己所有的军事思想吗?

专访戚继光:您是怕老婆的人?万历一直不喜欢你?

戚继光:那两部书是我练兵打仗的经验总结,特别强调了练兵的重要性,我所有的想法都在里面了。我要特别强调一下整体与个体、纪律与武艺之间的关系,在我之前,军队中受到重视的是个人武艺,能把很重的武器挥舞自如的人是大家心目中的英雄好汉,但战场上需要的是整体作战能力,是严明的纪律。

记者:想念自己的士兵吗,特别是最初的3000“戚家军”?

戚继光:(擦眼泪)我一直以为你的节目是以犀利和令人难堪闻名,没想到还有煽情和催泪的环节。是的,我一直很想念他们,我们彼此成全了对方,谈到他们我只能流泪。我们一起创造了辉煌,除了严格要求他们,我还很关心他们的生活,包括亲自研究制作干粮的方法。但后来我北上任职,朝廷为了限制军事力量的流动,只让我带了很少的士兵,没有他们,我不再是戚帅,他们也不再是戚家军。后来我的对手——那些什么事也不会干的文官们,还到皇上那儿告状,说我虽然没有造反的想法,但是有造反的实力。我真是无语了。

记者:万历皇帝一直不是太喜欢你?

戚继光:我也不知道他喜欢谁,他都可以去挖张居正先生的墓,要知道张先生为国家所作的贡献实在太大了,我真的很寒心。当时朝中有一个干部建议重新启用我,但万历很生气,罚了那个干部3个月的工资,不过这些都过去了,因为这件事发生后3个月,我就离开了这个让我既爱又恨的世界。那一辈子我大体还是满意的,没有留下什么太大的遗憾。

记者:时间过得真快,又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如果送一句话给大家,您想说的是?

戚继光:谁都想让老天再给500年,但是如果生活得没有滋味,5000年又怎么样?所以珍惜活着的每一秒,不要等到失去这一秒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记者:谢谢戚大哥!再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