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坐月子”?

“坐月子”可以追溯至西漢《禮記內則》,稱之爲“月內”,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爲產後必須的儀式性行爲。從社會學和醫學的角度來看,“坐月子”是協助產婦順利渡過人生生理和心理轉折的關鍵時期。俗稱的“坐月子”,通常是指胎兒分娩後到產婦身體復原的一段時期,一般需要 6周,約42天。

在醫學上將這段時間稱爲產褥期。 產褥期要完成產婦體質恢復、子宮復舊、惡露排出、乳汁正常排出等。(血性惡露3-7天,漿性惡露4-14天,白色惡露2-4周)很多產婦在生完孩子之後會身體虛弱,需要經過一個月的時間來休息,以恢復到產前的狀態。

中醫上認爲產後由於氣血虧虛,所以需要進行進補,來彌補身體的虛弱。但是如果進補過多,或者補錯了,也會造成過剩,使得身體虛弱。(在臺灣,人們把坐月子作爲女性極其重要的時期,認爲可以逆轉身體體質,所以,月子裏的飲食和疾病防治很重要,最早的月子中心也是從臺灣開始的。)

產褥期所需的營養的確會更高一些,幾乎是女性一生當中的最高水平(除重大疾病外)。主要是因爲,這段時間裏,產婦既要恢復身體,也要給寶寶準備口糧(乳汁)。 但是,營養需求更多,並不意味着要大魚大肉來補。

名中醫告訴你:坐月子期間要注意些什麼?產後康復技巧有這些


二、那麼坐月子期間,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1.坐月子期間,女性的下體分泌物較多,這時候就應該保持清潔和乾淨,建議用毛巾浸泡溫水,清潔外部,以免感染。

2.一般產後一週之後可以洗澡,最好是擦浴,洗盆浴或者是淋浴會讓髒水進入到下體,導致感染。

3.保持室內的通風,室內的溫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具體情況應該跟媽媽多溝通,感覺上舒服即可。

名中醫告訴你:坐月子期間要注意些什麼?產後康復技巧有這些


三、坐月子期間,應該怎麼合理膳食?

坐月子期間我們的原則是一排二調三補。

第一週:主要是要把多餘的水分和毒素以及惡露排出體外,每天喝生化湯,喫麻油炒豬肝。

第二週:主要增強骨質和腰腎的功能,恢復骨盆。每天喫炒腰子和杜仲粉,有助於緩解尾椎骨等骨疼。

第三週到一個月:可以適當攝入較補的麻油雞、人蔘、蟲草等;薏仁飯、糯米粥、紅豆湯、麻油魚(鱸魚、鯽魚、鯉魚、烏魚、黃花魚等都可以);蔬菜(菠菜、甘藍、紅色蔬菜等都可以);水果(木瓜、蘋果、荔枝、葡萄、蓮霧、哈密瓜、龍眼等);爲了從食物中獲得各種營養素,增加食慾,使產婦身體恢復得快。


推薦【名中醫劉曉暉醫生】關於婦女產後的課程

主要講解產後康復的技巧,以及產後體型的恢復?請看詳細課程。

劉曉暉

原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主治中醫師

在產後治療和調理方面積累多年臨牀經驗

擅長女性不孕,孕期不適,產後康復,更年期進體質調理等

學習完本次課程

你將瞭解產後常見的病症,清楚其發病原理,學會其防治方法;

瞭解哺乳期與坐月子期間常見的病症,學會預防和治療的手段;

學會產後體形與身體健康的運動康復方法,產後體型恢復的技巧;

相信很多產後媽媽都面臨產後體型變化的問題,既影響美觀,也影響正常的生活;

到底怎麼解決呢?請看詳細課程。

#快問健康說##超能健康團##產後修復,產後媽媽的必修課##坐月子##產後怎麼恢復身材#@頭條健康聯盟@頭條養生@頭條健康@劉醫生說產後康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