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之際,基金產品的半年業績得以顯露。如今的公募基金行業,正面臨較爲明顯的“馬太效應”,但部分特色基金公司也有差異化競爭的機會。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發現,部分中小型基金公司正在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其管理能力特別是主動管理能力,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中顯得力不從心;此外,還有部分小型基金公司依靠明星人物或是投研團隊等,力爭在市場競爭中打造“別樣風景”。

中小機構有壓力

年中業績盤點之際,公募基金產品特別是主動權益類基金產品的業績表現引發市場關注。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各類型基金表現優異,平均收益率全線飄紅。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最高,爲23.43%,大幅跑贏了上證綜指19.45%的同期漲幅。混合型基金等也有相當多的基金產品業績表現突出;顯示出機構投資者在上半年行情中表現較好。

觀察上述主動權益類基金產品的業績榜單發現,頭部公司佔據着績優基金榜單的前列。股票型基金榜單上,易方達消費行業、銀華農業產業股票發起式、鵬華養老產業股票等基金產品佔據收益率排行榜前列。混合型基金產品中,易方達瑞恆靈活配置混合、富國消費主題混合、前海開源中國稀缺資產混合A等收益率表現靠前,此外,景順長城旗下共有4只基金擠進收益排行前20名,顯示出突出的管理能力。

熱鬧的榜單背後,還有一些公司旗下的產品則明顯喫力,特別是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多面臨基金產品業績乏善可陳的窘境。數據顯示,上半年主動權益類產品(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靈活配置型)的收益率榜單中,先鋒基金、匯安基金、格林基金等中小規模基金公司部分產品頻頻出現在收益率靠後位置,考慮到這部分基金公司本身主動權益類基金產品數量有限,其整體的主動管理業績由此可見一斑。

部分機構主推特色

當然,在上半年的主動權益類產品的收益榜單中,還是有不少中小基金公司的產品收益率排行靠前。例如,匯安豐澤A/C、創金合信消費主題A/C等主動權益基金產品業績表現較好,顯示出中小規模基金公司同樣擁有業績亮眼的產品。

具體到公司層面,以去年年末規模(非貨幣)居中的申萬菱信基金爲例,從公募基金產品相對排名來看,公司無論是權益還是固定收益的投資管理能力都在2019年上半年取得了顯著提升。海通證券研究所金融產品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權益投資管理能力排名37%,固定收益投資管理能力排名14%,分別較2018年提升36%和81%。同時,根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末,申萬菱信34只產品中,有6只產品進入同類排名前1/4。

此外,近年來,行業內不少中小規模基金公司多有打造名牌基金經理和名牌基金產品、塑造獨特市場定位的舉動,這些基金經理和基金產品也受到市場關注,當然其中的業績表現也是參差不齊。例如,中庚基金重點打造的基金經理丘棟榮,其管理中庚價值領航混合上半年的淨值漲幅爲19.92%,業績雖不出色,但也跑贏了同期上證綜指表現;其管理的中庚小盤價值股票則在4月3日成立以來,上半年淨值下跌7.26%,在同類產品中的排名靠後。

行業“馬太效應”持續

雖然只是觀察了行業機構主動權益管理能力,但是主動權益管理能力的分化,也是行業競爭態勢分化的表現。

“固收業務、被動投資等,更多考驗的是公司股東方背景以及相關業務的資源稟賦、人員配備等,而主動權益投資則更加考驗一家機構在投研團隊和投研能力的配備和建設。主動管理能力建設也需要股東背景、業務資源配備等方面的支持,但是沒有像固收業務、指數和量化投資乃至委外業務等那樣倚重這些因素。所以主動權益投資能力,可以作爲公募機構市場競爭地位的一個觀察面。”有基金分析機構人士表示。

也有基金行業人士表達了不同觀點,認爲主動權益投資只是基金公司競爭力的有限的一面。“不能只看到這一方面,現在行業內有公司差異化定位的情況很多,比如專注固定收益投資、專注指數和量化投資、專注FOF投資等等,不一而足,主動權益投資看似是基金公司的必備看家本領,但是也有不少機構已經在打破這種慣例。”一家基金公司市場體系負責人表示。

儘管行業生態仍在分化和塑造中,但是“馬太效應”目前看難以避免。觀察發現,近年來,基金行業的衆多創新與很多基金公司“無緣”,例如在ETF產品的狂潮、科創基金的熱浪等等之中,鮮有中小規模基金公司的身影。而公募行業分化發展的宏觀環境,以及費率改革等實操層面的壓力等等,則是這些機構所共同面對的。“要接受這樣的新情況,畢竟行業也有產能過剩的問題,也有優勝劣汰、頭部化和邊緣化的情況出現。”前述基金分析機構人士直言。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關注天天基金網微信號【tiantianjijin1818】,每天爲您提供基金交易、淨值、排行、資訊等全面理財服務,超5600只基金,申購費全面1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