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琥珀知識的普及,“千年琥珀,萬年蜜蠟”這一流傳了許久的謠言早已煙消雲散。蜜蠟是琥珀中的一種,這已是人盡皆知的事實。但是人總有偏愛,這本無錯,但是一些流言卻正是因爲這種偏愛而產生的。

這不,最近在琥珀圈裏流傳的謠言:蜜蠟蠟質醇厚,因此蜜蠟的密度要比普通金珀高。

這個說法目前在市面上確實廣爲流傳,甚至一些以銷售爲目的的商家也會這麼和客人說。流言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最後傳成了“真理”。

的確,蜜蠟給人一種密實和厚重的感覺,而金珀給人的感覺是輕盈透徹。由於視覺上的錯覺,讓人感覺蜜蠟的密度比金珀大。其實人的眼睛在很多時候都在誤導我們,讓我們以爲看到的就是事實。那麼今天就讓我們用科學的實驗來驗證一切吧。

首先我們選取五塊琥珀樣本,分別是:

1. 白蜜蠟原石

2. 白蜜蠟帶金珀隨形珠子

3. 白花蜜隨形珠子

4. 蜜蠟圓珠

5. 金珀桶珠

將這五塊琥珀放入水中,可以看到下圖中白蜜蠟原石直接浮在水面。而這一現象是否已經顛覆了您對於琥珀的一些認知呢?其實並不是所有琥珀都是沉於清水的。

然後我們開始往清水中加入鹽,加入一定比例的鹽之後,白蜜蠟帶金珀的樣品逐漸開始浮起來,白花蜜樣本也已經不再沉於杯子底部。

繼續加鹽,這時白蜜蠟帶金珀和白花蜜樣本已經完全浮於水面,蜜蠟圓珠和金珀桶珠依然沉在杯底。

再繼續加鹽,這時蜜蠟樣本纔開始緩慢上浮。

加鹽直至飽和狀態,在杯底可以明顯地看到已經無法繼續溶解的鹽顆粒,這時金珀桶珠纔開始出現上浮的跡象。

此時杯底已經沉澱了不少無法溶解的鹽,而金珀樣本也終於完全浮上水面。

我們都知道水的密度是1.0克每立方厘米,絕大多數的琥珀密度是大於水的,所以在清水中會下沉。可是我們選取白蜜蠟原石樣本卻直接浮於清水,這說明這塊原石的密度小於水。

而在我們持續加鹽的過程中,隨着鹽水密度的逐漸增加,發現不同品種的琥珀樣品是依次上浮的,因此可以看出這些樣品的密度大小依次爲:白蜜蠟樣本< 白蜜蠟帶金珀樣本<白花蜜樣本<蜜蠟樣本<金珀金珀

事實勝於雄辯,我想上面的實驗已經可以充分證明,我們的視覺感覺欺騙了我們。其實波羅的海琥珀裏面密度最高的是金珀,而不是蜜蠟。

其實這個原因非常的簡單,蜜蠟之所以要比琥珀輕就是因爲它內部含有大量極爲細小的氣泡,正是這些極爲細小的氣泡使得蜜蠟變得不透光同時也使蜜蠟的密度比起琥珀要略微小一點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