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悟空杯”漫画大赛培育数字时代第二个手塚老师

第二届“悟空杯”中国国际漫画大赛(以下简称:“悟空杯”)组委会于7月2日下午在北京举办颁奖仪式,中日韩三国多名嘉宾、获奖者和参赛人员100多人出席。第二届“悟空杯”共收到来自中日韩的漫画投稿1000多部。其中15部作品最终获奖。包括2部日本作品和2部韩国作品。

颁奖仪式结束后,嘉宾们在现场举行了一场小型的座谈会,从本届“悟空杯”开始谈起、就中日韩三国民间交流、中日漫画发展现状等话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期待“悟空杯”漫画大赛培育数字时代第二个手塚老师

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副秘书长山本恭司


颁奖嘉宾、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副秘书长山本恭司首先发言,他肯定了“悟空杯”这样以漫画创作为载体的活动在国际交流方面的意义,指出:“虽然经常提倡日中韩友好的是政府,但所有的国际交流中,最大的动力往往还是来自民间的交流。而漫画则是日中韩三国交流最好的载体之一。首先,日中韩三国都拥有大量热爱漫画的年轻群体;其次,漫画自身具有极好的商业延展性。而共同的商业利益可以对国际民间交流起到极好的推动。所以说,真正的动力来自在座各位的推动,期待诸位今后的大力支持。”

期待“悟空杯”漫画大赛培育数字时代第二个手塚老师

漫画岛联合创始人刘慧敏(左2)为获奖者颁奖


漫画岛联合创始人刘慧敏对山本恭司的看法非常认同。她表示:“我们漫画岛在漫画产业深耕多年,也见证了‘悟空杯’从零开始一路走来。我们愿意与中日韩三国全体漫画从业者一起共同努力,推动三国民间交流,促进三国漫画产业的发展,期待‘悟空杯’今后的成长。”


期待“悟空杯”漫画大赛培育数字时代第二个手塚老师

韩国动漫协会战略顾问李载元(左一)为“最佳画面表现奖”作品《山鬼》作者李荣颁奖


协助本次大赛韩国地区征稿的韩国动漫协会战略顾问、昌原大学校外顾问李载元也表示:“韩中日同为东亚文化国家,有着很深的地缘和文化根基,我愿意今后为三国间的漫画事业尽更大的力量,为大赛发掘更多优秀的作品。”


期待“悟空杯”漫画大赛培育数字时代第二个手塚老师

日本株式会社手塚制作公司社长松谷孝征


日本株式会社手塚制作公司社长松谷孝征认为大家应共同应对传统纸漫产业的瓶颈。他说:“100多年前印刷机的发明,带来了纸质媒体行业的发展。但如今,包括传统纸漫在内的整个纸质媒体行业都处在低迷状态。我们现在面临的一大课题就是如何在纸媒低迷的当下,培养新一代纸漫作者成长,并让他们能够维持生计。如果手塚先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他一定会想到一个新的方法,来带给纸漫新的活力。不要灰心,纸漫还没有到卖不出去的地步!今天有志于纸漫创作的日本和中国的漫画家们应该一起努力思考未来的出路!”松谷孝征还建议“悟空杯”应该推动获奖作品的出版。


期待“悟空杯”漫画大赛培育数字时代第二个手塚老师

滋庆学园COM集团FCA教务部负责人齐藤茂


日本滋庆学园COM集团也是从首届“悟空杯”开始就支持的单位之一。来自福冈县的滋庆学园COM集团FCA教务部负责人齐藤茂表示:“日本各县中,福冈是距离中国非常近的一个县,有着日中友好的长期传统。不过我本人之前还没有来过中国。这次通过‘悟空杯’这个平台,我第一次来到中国,看到了很多中国优秀的漫画投稿作品。回到福冈后,我要告诉学生们,中国的漫画现在已经得到了什么样的发展,我们可是要努力啦。我们学院今后也愿意出一份力,不仅为日本,也为中国培养更多漫画方面的人才。”


期待“悟空杯”漫画大赛培育数字时代第二个手塚老师

日本数码漫画协会事务局局长山田五郎


日本数码漫画协会事务局局长山田五郎是本届“悟空杯”的评委之一。他也对中国漫画作品的迅速发展深有感触。他表示:“我曾认为日本的漫画是世界上最好的。但是通过这次‘悟空杯’,我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我发现在这些青年人的投稿作品中,中国的投稿作品在画面、情节上都要高于日本的投稿作品。”

山田五郎还很赞同山本恭司关于用发展漫画产业推动民间交流的观点。他说:“我思考今后‘悟空杯’的意义,第一是要挖掘出新生代的漫画家;第二是挖掘新的商机,推动日中韩三国整个漫画行业的发展。如果漫画交流不能促进日中韩三国的商业共荣,就很难长期发展。”

作为数字漫画协会事务局的局长,山田五郎认为漫画产业今后的发展要特别重视数字化的技术。2016年的首届“悟空杯”时,工作人员是将入围作品打印装订后,再寄给日本评委。传统纸漫还好,条漫则需要先切图后再打印,费时费力不说,效果还不好。而这次大赛,日方评委直接在电子平台上浏览。山田五郎说:“正是因为有了数字化的技术,我才能够身在日本,却担任中国这次‘悟空杯’大赛的评委。在上世纪,手塚治虫老师确立了日本漫画的画法。而我们今天需要开拓数字漫画的新方法。许多读者是通过数字技术来阅读漫画的,那么漫画家也应该通过数字技术来创作。这样读起来更流畅,更方便。我期待‘悟空杯’能够培育出数字时代的第二个手塚老师这样的创作者。”


(文:蔡梦瑶 王焱 摄影:黄泽西 杨振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