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更重要的是,這座龐大古城的發現,或許就此將良渚文化推進了文明的大門。良渚也是一座古城。

作者:伊森

2019年7月6日,正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行的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審議通過將浙江杭州良渚(zhǔ)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我國第一次爲新石器時代的遺址申遺就獲得成功,或許正說明了良渚古城遺址的特殊性。

考古學家蘇秉琦曾稱良渚是“最古老的杭州”。那麼它到底有多早呢?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比中國最早的朝代夏朝要早幾百年。她的存在證明了長江下游的複雜社會比出現城市化的二里頭和安陽要早了一千多年。而且,古城內莫角山土臺的總土方量與古埃及的大金字塔相當,可以看出良渚文化不僅早,而且已經是可以興建巨型工程的強大文明。國家文物局評價良渚遺址爲“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規模和水平的地區之一”。

良渚古城到底有多古老?夏朝還沒出現,大禹還沒出生

▲ 莫角山臺地。莫角山是古城的制高點,也是古國的心臟。攝影/潘勁草

良渚古城遺址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可以說是實至名歸。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良渚那些事兒。

良渚是什麼?

良渚首先是一個地名,杭州市餘杭區良渚街道(舊稱良渚鎮)。良渚文化正是因爲發現於此,才按照考古學慣例以發現地命名。

1936年,生長於良渚鎮的西湖博物館館員施昕更主持發掘了家鄉的古遺址,發現了大量的陶器、石器,並且在日寇侵略、杭州淪陷的動盪時局中,排除千難萬險出版了6萬餘字的《良渚(杭縣第二區黑陶文化遺址的初步報告)》一書。雖然施昕更將他發現的文化遺存劃爲龍山文化分支,但這一發現,終於讓世人有機會認識沉睡於地下數千年的良渚文化。

良渚古城到底有多古老?夏朝還沒出現,大禹還沒出生

良渚古城到底有多古老?夏朝還沒出現,大禹還沒出生

▲ 出土的刻符陶片。各種刻符很有可能是文字萌芽出現前的原始文字,上面描述了良渚文化時期的各種動物。良渚文化的陶器,主要有黑陶和紅陶兩種。上圖/視覺中國;下圖攝影/潘勁草

1959年,良渚文化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夏鼐正式命名。1986年,反山大墓被發現,出土了大量種類辨識度高、紋飾持續一致的玉器,證明了一個有自己特色的文明的存在。1987年,瑤山遺址考古發掘出祭壇遺蹟。隨着時間推進,良渚文化一點一點揭開了神祕的面紗。

良渚古城到底有多古老?夏朝還沒出現,大禹還沒出生

▲ 良渚文化時期玉組合項飾,南京博物院館藏。圖/視覺中國

良渚也是一座古城。200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隊在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展開考古發掘。此時,良渚遺址羣已發掘出一百多處遺址,規模宏大者如反山大墓、莫角山建築基址,都足以證明良渚文化的成就之高、發展之純熟。但是,考古隊的這一次發掘才真正令人震驚。

良渚古城到底有多古老?夏朝還沒出現,大禹還沒出生

▲ 反山王陵。攝影/潘勁草

此次發掘中,考古隊發現了一條1米深的古河道,裏面都是良渚時期的生活垃圾,其中就包括大量碎玉料。良渚文化以精美的玉琮、玉鉞、玉璧等等玉器聞名,因此考古隊迅速將目標鎖定緊鄰河道的高地,希望可以發現良渚時期的玉器作坊。

良渚古城到底有多古老?夏朝還沒出現,大禹還沒出生

▲ 良渚文化時期的精美玉壁。圖/視覺中國

然而,奇怪的是,這裏不僅沒有玉器作坊,反而出現了大量人工鋪設的碎石,石塊之上,又是厚度近4米的人工堆築的黃土層。這一發現讓考古隊員頗爲激動,也頗爲費解,爲什麼這裏會有如此巨大的人工建築呢?

經過爲期一年之久的勘探,才終於有了答案:這裏是一座古城。良渚古城距今約5000年,面積近300萬平方米,與頤和園相差無幾,是良渚文化遺址羣中最大的一個,也是目前發現的同時期中國最大的古城。這座古城是良渚文化的核心區,發現它,也就找到了解決疑難的一種可能性。更重要的是,這座龐大古城的發現,或許就此將良渚文化推進了文明的大門。

爲什麼良渚很重要?

良渚古城到底有多古老?夏朝還沒出現,大禹還沒出生

▲ 古城遺址(局部)。攝影/潘勁草

爲什麼發掘82年後,良渚古城遺址才正式啓動申遺程序?因爲除去動盪時局的干擾,良渚文化的內在信息量實在太過龐大。

八十多年的時間對於梳理良渚文化,研究大大小小的良渚文化遺存的內在聯繫來說,遠遠不夠用。良渚文化屬於新石器時代,其分佈範圍大致在以太湖平原爲核心地帶的今蘇南、上海、浙北地區。自發現以來,考古學家們對這一文化共同體的研究從未中斷,背後需要做的系統性工作體量巨大。考古工作的推進又不斷豐富信息。

因此,2018年1月26日,良渚古城遺址(包括14.3平方公里的遺產區和99.8平方公里的緩衝區)正式申報2019世界文化遺產。這距離良渚遺址被國家文物局推薦進入申遺預備清單已14年之久,距離首次發掘更是過去了82年。

良渚古城到底有多古老?夏朝還沒出現,大禹還沒出生

▲ 對良渚遺址的挖掘工作從未停止。圖爲2017年10月的一次挖掘工作現場。攝影/朱關城

此外,良渚古城的發現使得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有了更加強而有力的證據,也增強了良渚申遺的底氣。

傳統上認爲,中國文明起始於商代(大約公元前1600年),黃河流域是文明的搖籃。然而,良渚古城的發現有力衝擊了這一觀點。

另外,建立這麼一座城池,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據推算,如果動員10000人在農閒時間建造,要用將近30年才能完成。而且提供在工程進行期間所需的食物飲水等補給也要興師動衆。良渚古城四周還有修建於距今約5000-4850年的水利工程,是中國迄今發現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遺址,也是已發現的世界最早的堤壩系統之一。那麼良渚時期必然已經出現了有組織的社會動員,才能支撐如此規模的工程。

良渚古城到底有多古老?夏朝還沒出現,大禹還沒出生

▲ 谷口高壩區、平原低壩區、山前長堤區共同構成的外圍水利系統位於良渚古城遺址的西面和北面,是古城建設之初統一規劃設計的城市水資源管理工程。良渚先人修築水壩有個獨特的創造:使用草裹泥築底。攝影/朱關城

良渚古城到底有多古老?夏朝還沒出現,大禹還沒出生

▲ 老虎嶺水壩遺址。攝影/朱關城

國際考古學界流行的學說中,克拉克洪的標準定義一個可稱作文明的社會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個五千居民以上的城市;文字;複雜的禮儀中心。根據考古發現推算,良渚古城的人口在20000到30000人,遠高於標準。古城遺址內發掘出的廣場遺蹟,證明當時已有禮儀、祭祀儀式,而且幾乎所有良渚玉器上都有神像,這些玉器也被認爲與等級階層有關。

良渚古城到底有多古老?夏朝還沒出現,大禹還沒出生

▲ 瑤山祭壇。每年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這四個特殊的日子,太陽都會在祭壇固定的方位升起和落下。祭壇有着“觀象臺”的功能,也是良渚先民懂得“觀象紀年”的證據。攝影/潘勁草

良渚古城到底有多古老?夏朝還沒出現,大禹還沒出生

良渚古城到底有多古老?夏朝還沒出現,大禹還沒出生

▲ 玉器上的圖案——神人獸面紋(原大小:3x4釐米),是象徵着良渚先民精神信仰的標誌性符號。上方佩戴介字型冠冕的神人+下方橢圓形重圈大眼的神獸=太陽神。上圖攝影/潘勁草;下圖/良渚遺址官網

唯一稍顯薄弱的證據在文字。商代甲骨文是目前公認最早的文字。但是,甲骨文已比較成熟,如果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文字,用夏鼐先生的比喻來說,就像“一出生就長了白鬍子”。所以,甲骨文之前很有可能存在文字發展的過程。良渚遺址出土的許多器物上,發現了抽象的符號,雖未完全破譯,也不能證明已發展出完善的書寫系統,但仍能發現其中的象形意味。甚至還有一些基本的連詞造句。

良渚古城到底有多古老?夏朝還沒出現,大禹還沒出生

良渚古城到底有多古老?夏朝還沒出現,大禹還沒出生

▲ 這一套符號系統,有可能在良渚人的信息記錄和傳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們就是良渚人的“文字”。你們猜猜看都是什麼意思?繪圖/Q年

從發現的種種實物證明來看,良渚已具備文明的形態。良渚古城的存在,說明當時也有了城內城外的分別。城中高臺上發掘出的大型墓葬,與其他地區發現的墓葬對比,也可以證明良渚人內部已存在身份高低的差別。其他各種器物、遺蹟,可以幫助我們還原一個鮮活的良渚社會。

良渚古城到底有多古老?夏朝還沒出現,大禹還沒出生

▲ 姜家山貴族墓葬展示廳。攝影/朱關城

良渚人的日常:種田、“上班”、喫肉肉

良渚人跟現在的大部分南方人一樣,以稻米爲主食。除了稻穀之外,考古也發現了大規模的稻田。比如餘杭茅山良渚遺址,發現了總面積5600平方米的稻田遺蹟,說明稻作已是農業的重點。

良渚古城到底有多古老?夏朝還沒出現,大禹還沒出生

▲ 5000年前的良渚稻米。攝於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工作站。圖/視覺中國

可能與我們想象的不同,良渚人的餐桌實際上極爲豐富。餘杭卞家山良渚遺址出土了葫蘆、甜瓜、桃、梅、杏、柿、南酸棗、葡萄(東亞種羣的山葡萄,非西域傳入的歐洲葡萄)、芡實、菱角等等植物種實遺存。證明這些植物都被納入了良渚人的食譜。

良渚人喫米、喫水果,當然也喫肉。良渚遺址中出土過貝殼、豬骨等良渚時期的“幹垃圾”。江南是水鄉澤國,良渚古城周邊有面積不小的人工、自然水域,依水而居的良渚人經常會捕捉魚類果腹,也會撿拾貝類作爲補充。除了採集和狩獵,良渚人也有了基本的畜牧業。最重要的家畜就是豬,是良渚人穩定的肉類來源。

良渚古城到底有多古老?夏朝還沒出現,大禹還沒出生

▲ 大木作羣組雕像。人們得以遙想良渚時期成熟精湛的木作技術與分工有序的木作場面。2018年12月出土的大型木構件,有力印證了這些模型的真實性。攝影/朱關城

良渚人也需要“上班”。良渚文化精美的玉器證明了熟練工匠的存在。他們不從事農業生產,而是負責製作玉器。玉在良渚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有學者認爲,玉是貴族階層享有的稀缺資源,良渚古城的統治者正是壟斷了玉器資源,才得以號令四方,發展出規模龐大的城市。爲了滿足對玉器的需求,養活一大批手工業者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良渚古城到底有多古老?夏朝還沒出現,大禹還沒出生

良渚古城到底有多古老?夏朝還沒出現,大禹還沒出生

良渚古城到底有多古老?夏朝還沒出現,大禹還沒出生

良渚古城到底有多古老?夏朝還沒出現,大禹還沒出生

☞ 按住圖片左右滑動查看 ☜

▲ 良渚文化時期的人形飾件、玉玦、玉琮。圖/視覺中國

相比之下,貴族階層的生活就要舒適許多了。良渚古城內莫角山宮殿區東側曾經發現過一個灰坑,裏面足足有2.6萬公斤稻穀。這說明良渚時期已存在稅收或納貢系統,使得統治者可以坐擁龐大財富。

如今我們可以想象的是,幾千年前的太湖平原已經有了一個延續千年、強盛富足的國家,可是良渚文明卻戛然而止,消失在了歷史之中。關於良渚文明消亡的原因,也有大洪水、戰爭等等多種推測。《尚書·禹貢》說揚州(大致爲今淮河以南、長江流域)“厥田惟下下”,《史記》也說“江南卑溼,丈夫早夭”,似乎這裏一切都是蠻荒落後的狀態。

良渚古城到底有多古老?夏朝還沒出現,大禹還沒出生

▲ 工人在對遺址進行維護。攝影/艾琳

良渚古城到底有多古老?夏朝還沒出現,大禹還沒出生

▲ 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攝影/潘勁草

經過漫長的發展歷程,今天的太湖平原,又成爲了中國最發達、最富足的地區之一。良渚也即將作爲世界文化遺產被世人熟知。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將於7月7日早上9點起正式開放網上預約,每日限額3000人,遊客可通過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微信公衆號或小程序預約1-7日內的參觀遊覽,近距離一睹良渚文化的風采。

良渚古城到底有多古老?夏朝還沒出現,大禹還沒出生

▲ 良渚博物館。攝影/朱克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