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時報網】最近,一個女人引爆了世界輿論——沒錯,她就是“花木蘭”。

新聞“全歐了”:花木蘭錯在刻板印象?長安十二時辰瞭解一下

(電影海報。圖片來源:貓眼電影)

美國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在女足世界盃決賽直播期間首發第一款預告片,瞬間刷爆網絡,相繼霸榜推特、Youtub和微博熱搜。

新聞“全歐了”:花木蘭錯在刻板印象?長安十二時辰瞭解一下新聞“全歐了”:花木蘭錯在刻板印象?長安十二時辰瞭解一下

(圖片來源:推特、微博截圖)

預告片一發布,很多歐洲網友給出好評~

新聞“全歐了”:花木蘭錯在刻板印象?長安十二時辰瞭解一下新聞“全歐了”:花木蘭錯在刻板印象?長安十二時辰瞭解一下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但一篇期待聲中也有不少人表示遺憾,這些外國網友最大的槽點在於“木須龍”這個角色的消失。

新聞“全歐了”:花木蘭錯在刻板印象?長安十二時辰瞭解一下

“相信每個人發現真人版《花木蘭》中沒有木須龍這個角色後都是相當失落的吧。”(圖片來源:推特截圖)

但這並不影響外國網友對預告片的喜愛,有外國博主在觀看預告片時甚至流下了眼淚。

新聞“全歐了”:花木蘭錯在刻板印象?長安十二時辰瞭解一下

致敬經典=刻板印象?花木蘭造型引“吐槽”

有觀點稱,迪士尼通過這部電影致敬1998年版本的“回憶殺”,同時打造女版《戰狼》的設定,讓外國觀衆很“買賬”。

不錯,“懷舊主義”和“致敬童年”能引起大部分觀衆的共鳴。

從網友扒出的對比視頻中不難發現,真人版電影力求還原1998年動畫電影《花木蘭》場景。

新聞“全歐了”:花木蘭錯在刻板印象?長安十二時辰瞭解一下新聞“全歐了”:花木蘭錯在刻板印象?長安十二時辰瞭解一下

(圖片來源:預告片視頻截圖)

而這些努力卻引來中國網友的吐槽,尤其是預告片先後出現了福建土樓的外景和內景,有網友見此戲稱,“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胡建’人。”

還有調侃的聲音說可能因爲土樓像歐洲城堡所以才這麼搞。

新聞“全歐了”:花木蘭錯在刻板印象?長安十二時辰瞭解一下

隨着預告片鏡頭的推移,爭議最大的還是花木蘭在準備相親時的“盛妝”,這一令中國網友大驚失色的妝容以白粉打底,額頭施以明豔的鵝黃色,加之兩頰濃重的胭脂,“詭異嚇人”幾乎成了多數中國觀衆的第一反應。

新聞“全歐了”:花木蘭錯在刻板印象?長安十二時辰瞭解一下

然而也有網友貼出魏晉時期的古畫圖片進行對比,認爲“對鏡貼花黃”說的就是這種妝容。反對者認爲,即使有一定歷史依據,但也應當適當考慮當代人的審美標準。

藝術是活的,《花木蘭》並非歷史片,這其中難說沒有刻意的獵奇以及對中國文化的“刻板印象”。

《長安十二時辰》服畫道瞭解一下

與此同時,同樣是中國古代故事,中國網劇《長安十二時辰》近日卻因其完美考究的服化道頻頻引人關注。

新聞“全歐了”:花木蘭錯在刻板印象?長安十二時辰瞭解一下新聞“全歐了”:花木蘭錯在刻板印象?長安十二時辰瞭解一下

從網友“野馬共和”的對比研究中,該劇的用心可見一斑。這或許也是這部網劇能以“付費”形式在Viki、Amazon和Youtube北美地區上線的原因。

還請迪士尼同仁們在刷劇的同時,也感受一下撕掉便籤,改變外界的刻板印象的中國力量~

花木蘭——又一個“好萊塢式”超級英雄?

同樣,從真人版《花木蘭》預告片中的一些對白,也能感受到超級英雄的邏輯和思維。

新聞“全歐了”:花木蘭錯在刻板印象?長安十二時辰瞭解一下

當花木蘭被告知給她找了個好婆家的時候,她的反應並不是一般中國古裝劇裏女主的反應“我不要,我不要,我死都不要.......”

新聞“全歐了”:花木蘭錯在刻板印象?長安十二時辰瞭解一下

而是非常有責任感的說“Yes I will bring honors to us all!”我會爲家族帶來榮耀!

這不就是好萊塢式的英雄責任和榮耀?

新聞“全歐了”:花木蘭錯在刻板印象?長安十二時辰瞭解一下

在預告片的結尾,花木蘭在沙場上“一夫當關”時內心OS是:

“It is my duty to fight!”戰鬥,是我的責任!

這不也是典型的好萊塢英雄式思維和內心獨白:英雄都是正義的朋友~

迪士尼的“中國嘗試”是否值得肯定

從《功夫熊貓》到《花木蘭》,迪士尼對中國市場的努力一直被國人看在眼裏。

有業內人士總結了2010年以來迪士尼真人改編動畫電影的票房詳情,發現其電影的國外受衆普遍大於美國國內的受衆。所以不難理解,迪士尼爲什麼會選擇黑皮膚以及黃皮膚的演員來飾演主角,他們需要迎合外國觀衆。

有媒體思考,如果拋開對《花木蘭》的成見,我們是否應該期待迪士尼的這一嘗試?

從《花木蘭》首支預告片放出後的反應可看出,它確實引起了國人的廣泛關注。《花木蘭》已經是華人或者說中國文化走向國際的一大突破。由於《花木蘭》絕大部分演員是亞裔,剛剛過去的《小美人魚》選角爭議又被帶了出來,尤其歐洲網友更是發酸,“所以中國人能夠擁有他們的迪士尼中國公主,而我們歐洲紅髮人種就要變成黑人,還打着多元化的旗號。”

但當大衆在譴責迪士尼或者好萊塢在政治正確上矯枉過正時,也不妨想想,也許正是因爲他們開始注重政治正確,華人以及黑人等纔有機會站在更主流的位置讓衆人看到?所以《花木蘭》固然會有很多自身缺陷,但我們或許可以用更包容的態度去看待它。

新聞內容來源:中新社、中新網、《世界日報》、都市快報、環球網、新京報、十三盤娛樂、每日經濟新聞、娛樂資本論等

(編輯:李璟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