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週出臺十餘文件,這個羣體被“盯上了”

原創: 張文暉

對小微企業而言,減費降稅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如此密集的頻次與力度,仍然令人驚訝。

僅今年1月的前三週,財稅部門就接連出臺十餘份涉及減稅的政策細則和解讀文件。如此密集發文,力度之大實屬罕見。近日,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司副司長劉寶柱又表示,按照《關於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的通知》規定,小型微利企業的實際稅負將從原來10%降到5%。

減稅,其實並不陌生。近年來國家不斷出臺政策爲小微企業“減負”。數據顯示,2015年、2016年小微企業優惠政策減稅額均超1000億元。

但也難免會聽到有小微企業抱怨,“雷聲大,感受不明顯”。今年的“雨點”到底有多大?能不能落在每家小微企業身上?

政策“禮包”發不停

“落實好減稅降費政策是2019年稅收工作的主題和必須扛牢抓實完成好的政治任務。” 通過劉寶柱的表態可以看到,減費降稅已然成爲今年稅收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9開年以來的減稅“大禮包”中,涵蓋範圍就包括了小微企業普惠性所得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徵增值稅、創投企業個人合夥人個稅優惠、農產品批發市場房產稅等多項內容。

此外,稅務總局還將建立健全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等政策措施實施情況的統計覈算辦法,做到自上而下、整齊劃一、清清爽爽的統計覈算分析,確保客觀反映減免稅效果。

中央在行動,地方也在落實。截至目前,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已發文明確,小微企業“六稅兩費”按50%幅度頂格減徵。大連、青島、寧波、廈門、深圳5個計劃單列市按照本省規定執行。

其中“六稅兩費”指的是,今年1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再推出一批針對小微企業的普惠性減稅措施,允許各省(區、市)政府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在50%幅度內減徵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印花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等地方稅種及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今年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提高到300萬元後,我們只需繳納企業所得稅11萬元,減稅29萬元,這個數字可真不少。” 北京一家軟件公司財務負責人享受到稅收優惠政策後不禁點贊。

值得關注的是,地方此次公佈的減稅降費新政與此前已經享受的稅費優惠政策可以疊加享受。如城鎮土地使用稅,根據有關通知,對在城鎮土地使用稅徵稅範圍內單獨建造的地下建築用地,暫按應徵稅款的50%徵收城鎮土地使用稅。在此基礎上,如果各地進一步對城鎮土地使用稅採取減徵50%的措施,則最高減免幅度可達75%。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蔣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從目前已經出臺的減稅舉措來看,都是大招、實招,而且行動迅速、落地很快。

成立工作組促政策落地

政策不斷推出,還需要有力推進。

截至目前,不僅稅務總局成立了由總局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實施減稅降費工作領導小組,全國省市縣三級稅務部門也已全部組建了減稅降費領導小組。

據悉,稅務總局成立的減費降稅工作領導小組下設還有若干專項工作組。如辦公室和政策制定組、徵管覈算組、督察督辦組、服務宣傳組等工作組,統籌抓好減稅降費政策措施的落實。

而各級稅務機關也基本比照總局建立了相應工作機制,由一把手“掛帥”,對標對錶開展好每一項工作,確保實而又實、細而又細地將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措施各項工作抓到位、抓出成效。

稅務總局還專門設立了小微企業服務處,負責集中受理和協調解決中小微企業涉稅訴求。同時要求各省稅務機關也要指定專門部門、安排專人負責,密切跟蹤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政策實施情況。並且要在辦稅服務廳設置小微企業優惠政策落實諮詢服務崗,確保小微企業涉稅訴求有處提、疑惑有人解、事項有人辦。

此外,對發票服務也進行了優化。據《關於擴大小規模納稅人自行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試點範圍等事項的公告》,將小規模納稅人自行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試點範圍擴大至8個行業,擴大取消增值稅發票認證的納稅人範圍至全部一般納稅人。同時合理滿足納稅人發票使用需求,全面推行發票網上申領。

分清小微和小型微利企業很重要

政策福利這麼多,但是一定要找準“自身定位“,才能更好對號入座。

劉寶柱表示,按照《關於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的通知》規定,小型微利企業的實際稅負將從原來10%降到5%,稅負比原來降低一半。

這裏所講的小型微利企業和小微企業又有何區別?兩者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可不同。

據劉寶柱解釋,工信部、國家統計局、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於2011年6月發佈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根據企業從業人員、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指標,將16個行業的中小企業劃分爲中型、小型、微型三種類型,小微企業可以理解爲其中的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而‘小型微利企業’的出處是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指的是符合稅法規定條件的特定企業,其特點不只體現在‘小型’上,還要求‘微利’,主要用於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方面。”

據悉,經過幾次政策變化,小型微利企業標準不斷提高,範圍不斷擴大。當前只要是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且同時符合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3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5000萬元等三個條件的企業就可以劃入小型微利企業範圍。

劉寶柱介紹,有數據顯示,今年小型微利企業標準提高以後,符合小型微利企業條件的企業佔所有企業所得稅納稅人的比重約爲95%,也就是說,95%的企業都是企業所得稅上的“小型微利企業”。

此外,他提醒,在進行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時,一定要謹記稅法上的“小型微利”四個字,並按照企業所得稅相關規定去判斷是否符合條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