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近平強調,要以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爲統領,以推進黨和國家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爲着力點,把機構職責調整優化同健全完善制度機制有機統一起來、把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同提高國家治理水平有機統一起來,繼續鞏固機構改革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決策部署的一個重要舉措,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大動作,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次集中行動。

原標題:焦點訪談丨機構改革,一年多來成效如何?這些數據告訴你

在7月5日召開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總結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對黨和國家組織結構和管理體制的一次系統性、整體性重構。”“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放在全面深化改革大盤子裏謀劃推進的,是我們打的一次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性戰役。”那麼,自去年2月十九屆三中全會以來,短短一年多時間,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效和寶貴經驗?我們又將如何鞏固機構改革成果,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發展呢?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決策部署的一個重要舉措,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大動作,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次集中行動。短短一年多時間,十九屆三中全會部署的改革任務總體完成,取得一系列重要理論成果、制度成果、實踐成果。

中央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王滿傳說:“總書記強調這是一次叫做系統性整體性的重構,重構就是對我們黨和國家組織體系適應新時代發展需要,適應我們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樣一個需要,來進行重新部署,它是一個系統性的、整體性的,系統性就是各個領域,整體性就是中央各個層面都做了一個深化的改革。”

這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在中央和國家機關層面,涉及180多萬人,涉及管理體制、機構設置、職責和人員調整的部門達80多個;新組建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3個、更名4個,不再保留黨中央議事協調機構4個、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2個,組建和重新組建部級機構25個,調整優化領導管理體制和職責部級機構31個。

中央層面有39個部門重新制定了“三定”規定、25個部門調整了職責。

重新制定“三定”規定的部門,同劃入基數相比,共精簡內設機構107個,精簡15.4%;精簡司局領導職數274名,精簡10.8%;精簡編制713名,精簡3.1%。地方省、市、縣級層面黨政機構和行政編制也進行了相應的精簡。

這些數據的背後,是一年多來黨和政府機構設置、職能配置的深刻調整和全面優化。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副局長門曉瑩說:“這次機構改革,解決了多年來由於部門職能分散、交叉(所導致的)難以解決的一些問題。”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一年多來,人民羣衆對高質量公共服務的需要正獲得回應,最期盼解決的一些突出問題正得以解決。

山東淄博某藥店負責人孫秀麗說:“我辦六個證,原來需要跑六個部門,兩個多月的時間,現在通過咱們的機構改革,蓋一個章,提交一套材料,跑一趟腿,很快就辦好了。”

重慶永川市民馮彬說:“現在改革之後,在重慶當地就可以實現(異地)報銷,剛出醫院,甚至不出醫院就能解決問題。”

2018年3月28日,中央全面深改領導小組改爲中央全面深改委員會之後的第一次會議召開。一年多來,中央深改委共召開8次會議,審議通過近100個改革文件。

王滿傳說,黨中央機構改革,新建立了三個決策議事協調機構,把原來四個議事協調機構領導小組改名爲委員會,這實際上是強化了黨中央決策的職能。

機構改革,不僅帶來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刻變革,更在改革中積累了諸多寶貴經驗,習近平用“六個堅持”對這些經驗進行了總結:堅持黨對機構改革的全面領導,堅持不立不破、先立後破,堅持推動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堅持中央和地方一盤棋,堅持改革和法治相統一相協調,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改革全過程。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祁凡驊說:“從建國開始到現在,我們每一次機構改革都是由黨的會議先開會通過機構改革的決定,然後再走人大的法律程序,政府再進行落實的,我們每次機構改革實際上都是由黨來驅動的,堅持黨對機構改革的全面領導,實際上是我們執政經驗的第一條,所以要堅持下去。”

雖然經過一年多從中央到地方,上下同心、紮實推進的努力,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積極效果已經逐步顯現。不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完成了組織架構重建、實現了機構職能調整,只是解決了“面”上的問題,真正要發生“化學反應”,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長王敬波說:“(比如)應急管理部它建立之後,不僅僅是說建立了就夠了,還需要建立一整套的制度來去保障它,比如說它的運行機制,它的協調機制,應急方面整個法律制度體系的創設,這個工作方式的一個重新設計,這些方面都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那麼怎樣才能推進機構改革實現“化學反應”?習近平強調,要以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爲統領,以推進黨和國家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爲着力點,把機構職責調整優化同健全完善制度機制有機統一起來、把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同提高國家治理水平有機統一起來,繼續鞏固機構改革成果。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一場自我革命,需要決心和勇氣。

去年,習近平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時指出,這次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力度規模之大、涉及範圍之廣、觸及利益之深前所未有。在今年7月5日的這次講話中,習近平又特別強調,要增強幹事創業敢擔當的本領,結合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釘釘子精神抓好工作落實。

祁凡驊說:“改革過程當中必然牽扯到部分利益的調整,在這個大局面前,特別是共產黨人,在這個時候把國家利益,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是我們做工作的一個核心點,也是我們工作當中的一個優勢,這一點堅持下去,我們很多改革的任務就可能會迎刃而解。”

對於機構改革工作下一步的方向,習近平提出了指引。他強調,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放在全面深化改革大盤子裏謀劃推進的,是一次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性戰役。全面完成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的改革舉措,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硬任務。現在距離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僅有一年多時間,我們要乘勢而上、盡銳出戰,繼續打硬仗、啃硬骨頭,集中力量突破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精準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是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鮮明指向。習近平強調,下一步改革,把解決實際問題作爲制定改革方案的出發點,把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改革、涉及重大制度創新的改革、有利於提升羣衆獲得感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優先抓好落實。

編後:

改革關頭勇者勝。我們所致力的改革,不是“面”上的改革,而是深層次的改革,是徹底的改革,是管長遠的改革。現在,我們還有不少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需集中力量突破。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爲全面完成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的改革任務創造了有利條件。在這樣的一個關鍵時刻,我們要乘勢而上、盡銳出戰,繼續打硬仗、啃硬骨頭,繼續鞏固和深化機構改革成果,爲決勝全面小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