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color: #f85959。阳明先生被朝廷提拔升任南赣巡抚平定江西匪患后,公元1519年,又赶上宁王朱宸濠叛乱,兵部尚书王琼力荐王阳明去平乱获皇帝准许。

文化学者余秋雨曾说:

“中国历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两方面都臻于极致的却寥若晨星。三国时代曹操、诸葛亮都能打仗,文才也好,但在文化的综合创建上毕竟未能俯视历史;……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阳明的出现,才能让奇迹真正产生。”(《乡关何处》)

圣人必有非常之处,儒家四圣之一、心学宗师王阳明亦如此,尤为令人瞠目结舌、拍手叫绝。

年少能赋诗,洞房不在场,石棺悟大道,三射震北军

阳明先生塑像

1

五岁能读书,年少能赋诗

《王阳明年谱》里记载,王阳明即将出生时,他祖母还做了个“神仙驾祥云送子”的梦,于是他祖父王天叙(竹轩公)给他取名王云。可这孩子长到5岁了还没有开口说话,可把家人急坏了。

一天,有个僧人路过见到玩耍的王阳明,惊叹道: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意思是可惜名字道破了他出生的天机。爷爷竹轩老人赶紧改名为“守仁”。之后,果然大变。一次,王阳明突然开口读起了爷爷常看的书。爷爷很是吃惊,过去问原因,小阳明说:“闻祖读时已默记矣。”

因为家人还没教他识字,这确实够奇的,而之后小阳明的表现更令人惊奇,完全符合一个天才儿童的标准。

年少能赋诗,洞房不在场,石棺悟大道,三射震北军

11岁时,小阳明跟随爷爷准备北京,他的状元父亲当时在京任职翰林院学士。路过镇江,天性潇洒的爷爷在江边聚集了一班好友饮酒作诗,众人还没想好诗句,小阳明突然先开口吟了一首: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众人皆惊,有人不相信,以为这是背了谁的诗,就让他以“蔽月山房”为题再作一首。谁知,小阳明略微想了一下,又随口念到: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于天,还觉山小月更阔。

第一首诗气概不凡,第二首诗有辩证思想。众人听闻后,无不称奇叹服。

小阳明的才气与他出生文人世家有很大关系,他的先世可是大书法家王羲之,也因为此,后来他自学书法,在明代书法家的名单里也是能排上号的。他的父亲王华是明宪宗时期的状元,官居翰林院学士、礼部侍郎、南京吏部尚书等。

年少能赋诗,洞房不在场,石棺悟大道,三射震北军

王华

2

洞房花烛夜,他竟不在场

少年时期的阳明不思科举,整日想着做圣贤,但又去骑马射箭,还私自出长城游荡。17岁那年,父亲王华觉得儿子不好管教,于是暗中给他订了门亲事,新娘是阳明外舅的女儿诸氏,准备用女人来管束儿子。虽然是入赘,但外舅家不敢怠慢,毕竟新郎可是状元家的公子啊,所以阳明只管两手空空地去江西南昌新娘家成亲就是了。

他外舅是江西布政司参议,婚礼自然高朋满座、热闹非凡。正当众人等着看新郎新娘行礼入洞房时,新郎官突然找不见人影了。

年少能赋诗,洞房不在场,石棺悟大道,三射震北军

十七八岁的年纪,血气方刚,晚上就能洞房花烛夜,他却不在场,要是你,你会不在场吗?急不可耐还差不多。可王阳明不,他走哪儿了呢?

跑外面的铁柱宫(也叫万寿宫,是个道观)去了,然后遇到一位道士,两人便畅谈了起来,当然谈些道家的养生之类的东西,王阳明当时对佛道比较感兴趣,所以乐于结交一些僧人和道士。这一谈就是一宿,直到新娘家来人找,他才想起自己是来成亲的,昨晚婚礼都还没完成,让新娘空守洞房花烛夜,赶紧回去补上。

年少能赋诗,洞房不在场,石棺悟大道,三射震北军

南昌铁柱宫

而正是在新婚蜜月期间,他在老丈人的书房练字,将人家一箩筐的宣纸都写完了,不过就这一练,王阳明也排进了明代书法家的行列。

3

龙场阳明洞,石棺里悟道

公元1508年,王阳明躲过了此前的诏狱劫难、刺客追杀,来到了他被贬谪的地方——贵州龙场驿,做驿站的站长。当时的贵州蛇虺魍魉、蛊毒瘴疠,与少数民族语言又不通。奸臣宦官刘瑾以为王阳明虽然半路侥幸逃脱,到了那鬼地方也是必死无疑。

可令人称奇的是,阳明不仅抵御了各种疾病的侵害,还在阳明洞的自制石棺里修炼悟得大道。

年少能赋诗,洞房不在场,石棺悟大道,三射震北军

王阳明

《年谱》里记载: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由此确定了阳明心学的第一个理论:心即理(心外无物)。意思就是说,理存在于内心,而通过格外界的事物去获取我们追寻的“理”是有误的。

不少人认为阳明这是主观唯心主义,关于这点,我会改篇专门对此作论述。

当然,阳明先生龙场悟道后,他的心学体系完善还有待于后来提出“知行合一”与“致良知”两个核心点。

4

文人比骑射,竟三发三中

阳明先生被朝廷提拔升任南赣巡抚平定江西匪患后,公元1519年,又赶上宁王朱宸濠叛乱,兵部尚书王琼力荐王阳明去平乱获皇帝准许。王阳明先是攻其不备占了宁王的老巢南昌城,而后在鄱阳湖设伏,一举擒拿了朱宸濠,前后历时仅仅43天。当然过程比较复杂,这里略过。

这个战功,朝野震惊,必然有人嫉妒在心,当时皇帝身边的宠臣许泰、江彬等就是这类人。他们鼓动皇帝自封武威大将军、镇国公,率北军南下抢功。朱厚照这个荒诞皇帝居然听信谗言,兴师动众南下,一路劳民伤财。

年少能赋诗,洞房不在场,石棺悟大道,三射震北军

明武宗朱厚照

许泰让王阳明交出罪犯朱宸濠的阴谋未得逞,又加之北军对王阳明以礼相待感念在心,许泰、江彬等佞臣对王阳明怀恨在心,临走之际想当众羞辱他一番。怎么羞辱呢?比武,项目是骑射。

许泰为什么想到比骑射呢?他可是明孝宗十七年(1504年)的武状元,骑射之术自然不在话下,而王阳明只不过一介书生,必定不擅骑射。

年少能赋诗,洞房不在场,石棺悟大道,三射震北军

许泰等大将及数千北军士兵等着看王阳明的笑话,谁知,只见王阳明横跨上马,张弓搭射,连射三箭,皆中靶心。全场震惊,随后是如雷般的欢呼声。许泰等大惊,开始惧怕,赶紧商量撤军。可见,许泰可能没有调查过阳明先生的经历,要知道阳明年少时曾用心练习骑射,甚是精通。不过,即使调查过,作为武状元的许泰太自信了。

参考书:《王阳明传》(梁启超等著)、《王阳明年谱》(钱德洪王汝中)、《传习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