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大会盛大开幕

2019年7月4-6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欧洲临床微生物和感染病学会(ESCMID)协办的第五届中国教育协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暨第十一届全国侵袭性真菌病实验室诊断及临床治疗新进展研讨会,暨2019辽宁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年会,暨第一届中国感染疾病大会于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本次会议由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徐英春教授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陈佰义教授担任执行主席,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俞云松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邱海波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教授、复旦大学抗生素研究所王明贵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胡必杰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王睿教授、解放军总医院陈良安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管向东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担任副主席。来自全国各地的1700余位感染与微生物、感控专家学者共赴盛会,进行精彩的学术交流。另外还有18000余人观看了线上直播。

大会开幕式

7月5日早上8点,会议盛大开幕。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黄正明会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于福、杨新波副会长,《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部主任李文慧,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IDSC)主任委员刘又宁教授,候任主任委员俞云松教授,以及副主任委员徐英春教授、陈佰义教授、邱海波教授、王明贵教授、胡必杰教授、王睿教授、管向东教授和吴德沛教授出席开幕式。IDSC秘书长,解放军总医院解立新教授主持开幕式。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大会盛大开幕

开幕式现场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大会盛大开幕

解立新教授主持开幕式

专家致辞

刘又宁教授

在开幕式上,刘又宁教授首先致欢迎辞。刘又宁教授介绍,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学会学术大会已成功举办四届。与前四届会议不同的是,本届会议还是第一届中国感染疾病大会。这一方面预示着会议规模将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们希望进一步扩大会议影响力的决心。希望IDSC能够为中国的抗感染事业和国人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大会盛大开幕

刘又宁教授致辞

黄正明会长

黄正明会长致辞指出,本次会议虽然有四个名称,但总体的内涵都是为临床控制感染性疾病而努力。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多学科亟待解决且必须解决的问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已成功举办四届,每届会议均是大咖云集,临床各领域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抗感染问题。会议内容新颖,充满创新型和前瞻性。今天的会议又增添了一个新内容,即第一届中国感染疾病大会。这是协会紧跟国家战略部署,即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对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以及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举全国之力,共同抗击和攻坚克难,所做出的响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作为全国慢病防治健康行大型系列公益活动的发起者,举协会之力,整合相关专家资源,集中相关专业机构优势力量,以责任、攻坚、合作、创新为宗旨,分别召开了全国性四大慢病大会,为健康中国助力。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大会盛大开幕

黄正明会长致辞

徐英春教授

徐英春教授谈到,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众多专家都为本次大会的顺利召开做了大量工作。针对感染性疾病,来自临床、感控、微生物、药学等领域的专家,在IDSC这个多学科、多领域的平台上携手前行。希望在未来5年,在IDSC这个抗感染领域“航母”级的平台上,来自各个领域抗感染的“战斗机”们,不断攻克难关,为解决各种抗感染领域问题,不断前行。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大会盛大开幕

徐英春教授致辞

俞云松教授

俞云松教授致辞指出,IDSC是个特别的学会,聚集了我国各个学科抗感染领域的“大咖”。作为候任主任委员,将继续秉承学会宗旨,做好学会各项工作。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大会盛大开幕

俞云松教授致辞

吴德沛教授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会议将于2020年在苏州举行,会议执行主席吴德沛教授对明年的会议进行了展望,“此时,此地,这边,那边,都挺好。”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大会盛大开幕

吴德沛教授致辞

颁发证书

在开幕式最后,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黄正明会长,于福、杨新波副会长分别为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又宁教授、候任主任委员俞云松教授以及副主任委员颁发了证书。第二届委员会常委代表也上台领取了证书。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大会盛大开幕

IDSC五年历程

大会报告环节,大会主席、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教授回顾了IDSC五年发展历程。刘又宁教授介绍,IDSC成立于2014年11月14日,是国内首个专注于感染疾病诊治和抗感染药物应用管理的真正意义上的感染疾病专业组织。成立近5年以来,IDSC与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欧洲临床微生物和感染病学会(ESCMID)及日本的有关学会交往密切,先后制定3部专家共识,包括《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法专家共识》、《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理论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分别于第一届、第三届、第四届学术会议上发布,指导和规范临床抗感染诊疗工作。

关于IDSC成立的背景,刘又宁教授谈到,感染病既对人类健康乃至生命威胁巨大,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可期望在短期内治愈的疾病。临床各科室,例如呼吸、肿瘤、血液、心脑血管、风湿、肾脏、内分泌等疾病患者往往最终并非死于原发病,而是因继发的肺炎、脓毒症等严重感染性疾病而死亡。同时,细菌耐药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应对感染性疾病和细菌耐药问题,需要微生物、感染、药学、感控、急诊、重症、外科以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力合作。IDSC因此应运而生。

IDSC的专家都是相应领域内的顶级专家,刘又宁教授分别对第二届委员会的核心专家进行了介绍。在第四届学术大会上,IDSC将“终生成就奖”授予至今仍健在的国内感染领域四位最有影响力的老一辈学者,李家泰教授、陈民均教授、王爱霞教授和汪复教授。

在本次年会上,还发布了学会组织专家编写的《碳青霉烯类药物临床应用精要》。

展望

最后,刘又宁教授对IDSC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希望IDSC能将国内抗感染领域最有权威、最有影响力的专家汇集到一起,继续发扬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多学科精诚合作的学会精神,在IDSC第二届常委会领导下,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5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