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起初,以爲其管轄範圍僅限於膠東半島,但詳查方知,登州鎮總兵不僅可以統轄膠東各營兵馬,盛時一度能節制山東全省綠營,堪稱重鎮大員。調整之後,在登州鎮總兵轄下的有文登、膠州二協,以及濟南、萊州、即墨、青州、武定、安東、寧福、壽樂等營。

閱讀膠東歷史資料,經常會看到“登州鎮總兵”這一官銜。起初,以爲其管轄範圍僅限於膠東半島,但詳查方知,登州鎮總兵不僅可以統轄膠東各營兵馬,盛時一度能節制山東全省綠營,堪稱重鎮大員。下面就以史料爲基礎,簡要盤點一下登州鎮總兵的歷史由來和職權範圍。

1、 由來

清承明制,登州鎮總兵這一官銜雖然主要存在於清代,但其肇始,則是在明末。

清代設在蓬萊的登州鎮總兵,管轄範圍有多大?

登州向來爲海防要地,唐宋之時,就常派兵駐守。到了明初,爲了防禦倭寇,先後有登州衛、登州營之設。至萬曆、天啓時,朝鮮之役、後金戰爭相繼爆發,尤其是在遼東半島大部失守之後,登州的戰略地位進一步提升。因此,明朝陸續在膠東地區設置登萊巡撫和登萊總兵,構築起對後金的海上防線。

清代設在蓬萊的登州鎮總兵,管轄範圍有多大?

清光緒本《登州府志》載:“天啓元年設登萊巡撫贊理軍務,專轄沿海屯衛兼轄東江諸島;二年設登萊總兵。”

登萊總兵即登州鎮總兵之前身。不過,明末政令多變,地方官職也屢有調整。登萊巡撫和登萊總兵時設時裁,後登萊巡撫重新設立,而登萊總兵移鎮臨清,此職不復設立。

在明末清初的十幾年間,山東省境內共有臨清、沂州兩鎮總兵,臨清鎮控制山海,沂州鎮捍禦漕河,兩鎮的管轄範圍,大致以齊長城爲界,齊地歸臨清鎮,魯地歸沂州鎮。膠東屬其地,在臨清鎮轄下。

這種局面到了順治十一年之後逐漸改變,當年沂州鎮改爲膠州鎮,順治十七年,以臨清鎮於登州,改爲登州鎮。到了此時,登州鎮總兵這一官銜,才正式出現在歷史舞臺上。

2、 管轄範圍

登州鎮總兵設立之初,管轄範圍應與原臨清鎮大致相同,其轄下大營主要有文登營、武定營和寧福營等。

到了康熙二十二年,膠州鎮降爲膠州營,裁撤總兵,改設副將統領。此時,整個山東省境內就只剩下了一個總兵,即登州鎮總兵。按照綠營兵制,總兵之上爲提督。而在康熙二十一年,山東提督就已經裁撤,雖然巡撫亦可節制總兵,但畢竟屬於文官序列。因此,在當時山東省內的綠營兵體系內,登州鎮總兵是實質上的最高官職。故,《登州府志》稱:“通省二十七營,皆歸本鎮節制。”

不過,登州地處膠東一隅,到山東內地路途遙遠,古代交通不便,有鞭長莫及之感。因此,到了雍正年間,清廷再次做出調整,在內地設立兗州鎮,與登州鎮分治。調整之後,在登州鎮總兵轄下的有文登、膠州二協,以及濟南、萊州、即墨、青州、武定、安東、寧福、壽樂等營。從現在的區劃來看,德州、東營、濱州、濟南、淄博、濰坊、煙臺、威海、青島、日照等市,山東全境的海岸線,都在登州鎮總兵的轄下。

清代設在蓬萊的登州鎮總兵,管轄範圍有多大?

到了嘉慶年間,朝廷再次調整,兗州鎮分出曹州鎮,登州鎮的部分轄區劃給兗州鎮。調整之後,濟南營、武定營、安東營劃給兗州鎮,剩餘部分歸登州鎮。此時,登州鎮總兵管轄的範圍,大致就相當於登州、萊州、青州三府之地(與文官中的登萊青道相仿),也就是最廣意義上的膠東地區。

3、 歷任總兵之代表人物

登州鎮臨近渤海海峽,控遏京畿咽喉,因此頗受朝廷重視。乾隆皇帝就曾在上諭中說:“山東登州鎮總兵缺,甚屬緊要,朕已將顧春調補。”

在這種背景下,能當上登州鎮總兵的,自然也不是一般人物。

乾隆十一年,調任登州鎮總兵的,是來自漢軍鑲黃旗的馬負書。馬負書的名字,聽起來像個文人,但他卻是武狀元出身。史載,乾隆元年,馬負書考中一甲一名武進士(狀元),授頭等侍衛。五年,授山東萊州營參將。七年,遷膠州營副將。十一年任登州鎮總兵。總兵是二品武官,一般人可能需要幾十年時間才能熬上,不過馬負書是武狀元出身,起點較高,又是旗籍,因此升遷較快。離開登州鎮之後,他輾轉在閩粵任上,最終升任福建陸路提督,成爲一品大員。

清代中前期,雖然屢有戰事,但基本都沒有涉及登州鎮。不打仗,總兵因此也不出名。在歷任登州鎮總兵當中,知名度最高的,當屬光緒年間的章高元。在德國強租膠州灣這一歷史事件當中,他作爲當事人,名字被屢屢提及。

章高元爲合肥人,屬淮軍將領,在他的一生裏,曾多次與外國軍隊打過交道。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以及德國強租膠州灣事件中,都有他的身影,可惜結果是每況愈下,中法戰爭中,他協助劉銘傳守臺有功;甲午中日戰爭,他在遼東作戰不利;德國強租膠州灣時,他作爲時任登州鎮總兵,被幽(被俘)。梁啓超撰寫的《李文忠公事略》記載:“德人聞報,即日以兵船闖進膠州灣,拔華幟,樹德幟,總兵章高元擄焉。”

清代設在蓬萊的登州鎮總兵,管轄範圍有多大?

當時,清軍與德軍戰鬥力相差懸殊,因此膠州灣失守,亦難以苛責章高元。他被釋放之後,調任其他職務,平淡收場。

章高元雖然調離膠東,但他的影響一直留存至今。現在青島海邊的著名景點棧橋,根據記載最早就是由章高元所設。只不過,他當時建設棧橋是出於軍事功能考量,而如今則是遊人如織的地方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