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縫插綠”:朝陽區百萬平米黑橋公園一期預計7月底開園

如今走進位於朝陽區崔各莊鄉的黑橋村,已不再是滿目碎瓦平房,被改建成公園的黑橋村裏,有柏油路、行道樹,廣場音樂噴泉還有大片溼地。7月9日,記者來到朝陽區崔各莊鄉黑橋村,從黑橋村第一書記處獲悉,這座位於北京市東五環與機場高速之間的黑橋公園一期工程預計於本月底開園。

疏解騰退

據黑橋公園設計師魏佳玉介紹,黑橋公園一大設計特色是,該公園設置18公頃水面,蓄滯洪21.6萬立方米。同步規劃建設的何裏棲地公園和山水乃園將串聯鄉域內河湖水系,爲朝陽區東北部新增水面和溼地近40萬平方米。

“公園的湖面上會不時有野鴨到訪,甚至在黑橋公園的湖畔安家,這很大程度得益於黑橋公園的這片溼地建設,也是水質得到改善的力證。”魏佳玉說。

而根據朝陽區崔各鄉社會公共服務中心主任趙立國介紹,2018年前,黑橋公園開工前,村裏滿是土路、平房。而後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也是爲響應《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確定的綠色空間格局和生態建設目標,朝陽區制定出拆除違建、涵養生態、大幅增綠,全面落實城市總體規劃和“疏解整治促提升”的要求,崔各莊鄉也應勢拿出一份“大生態建設總體規劃,黑橋公園則是規劃中的一部分。

據瞭解,規劃施行後,崔各莊鄉黑橋村僅僅用了3天時間,回收出租大院39家,疏解騰退面積達31萬平方米。崔各莊鄉2018年完成非宅回收85.5萬平方米,拆除違法建設35.13萬平方米,清理整治出租大院28家,完成黑橋、南皋兩個村的棚改騰退任務。

趙立國說,目前黑橋公園一期項目已基本建成,未來將新植4.76萬株喬木、4.76萬株灌木,與溫榆河綠色生態走廊連接起來,即可實現“城在水中、水在綠中、綠在人中、人在畫中”的美好景象。

近年來,爲實施“生態立鄉,文化興鄉”戰略,崔各莊鄉將文化和生態元素融入黑橋公園的設計理念中,規劃建設濱水區、生態保育區、林地體驗區、耕讀文化體驗區、健身運動區以及兒童區共計六大區,總佔地面積約138萬平米,主要服務京旺家園、金盞家園等數萬回遷居民及周邊市民。

其實在朝陽區,黑橋公園並非唯一“見縫插綠”成果,截至2019年7月5日,農村地區已拆除各類建築561萬平方米。其中,疏解商品交易市場1家,疏解倉儲物流企業20個,疏解騰退出租大院(公寓)128家。

除崔各莊的黑橋公園外,常營地區、豆各莊地區、來廣營地區、小紅門地區、十八里店地區等一批大尺度建綠工程正逐步形成農村地區連綠成廊、連綠成帶的大生態格局。

城市森林

除鄉村外,朝陽區還將“見縫插綠”理念貫穿到城市綠地建設中。爲美化區域環境、給白領與附近居民提供更好的休閒場所,CBD管委會在原西南綠地項目基礎上,打造了“城市森林”主題公園,這是北京CBD區域首個以“城市森林”爲設計理念的城市公園,園區佔地面積約18000㎡,已於5月公開開放。

據CBD“城市森林”主題公園項目經理孫憶嘉介紹,園區樹木共計1000餘棵,灌木和地被面積約14500㎡,植物種類近50種,修葺環形休閒步道約1000米,在CBD高樓林立的建築“叢林”中,這片綠色顯得尤爲珍貴。

朝陽區委書記王灝在政府工作報告會上提到,2019年,朝陽區將實施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計劃新增1萬畝。具體任務分解爲3個一綠城市公園、3個二綠郊野公園、3處城市森林、1項景觀生態林、6個公園綠地。

截至目前,已經施工的項目共有13個,佔比約80%,已栽植面積1500餘畝,已栽植喬灌木共計近3.7萬株。

報告會指出,經過持續造林綠化,目前朝陽區綠化覆蓋率已達48.22%,森林覆蓋率達22.35%。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由“十二五”末的83.72%提升至92.6%,前兩項正按節奏推進,第三項則已提前兩年完成“十三五”目標。

此外,2019年朝陽區綠化工作還將突出以下幾方面重點:在綠隔地區加快“兩環”建設,激活“一綠”城市生態休閒功能,提升“二綠”生態修復和生態保護功能,同步構建副中心西部生態帶,主動服務副中心建設,實現共建共享;在重點區域實施景觀生態林建設,對接區域規劃騰退還綠、連接碎片化資源,不斷增強綠隔地區規劃綠地整體連通性;在城區實施小微綠地、休閒公園、城市森林公園等建設,進一步實現宜綠則綠、見縫插綠,重塑街區生態環境,逐步滿足人民羣衆身邊增綠等休閒需求;在重要交通聯絡線重要節點通過高標準環境建設,整體提升東部一廊地區生態環境品質。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實習記者 劉瀚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