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建設國家公園省,以大作爲體現大擔當

藏野驢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長江源園區可可西里管理處供圖

6月1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共建以國家公園爲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在西寧揭牌,這次時代“趕考”是我省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爲導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從提出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到正式拉開序幕,這是我省深入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生態文明思想的重大實踐,是深度融入國家戰略、奮力推進“一優兩高”、提檔升級綠色發展方式的有力舉措,將註定在青海生態文明建設史上添上有力一筆。

近日,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管委會榮獲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榮譽,黃河源園區管委會專職副書記、專職副主任甘學斌作爲代表,在媒體見面會上介紹了我省探索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紮實推進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取得的顯著成果。

2016年,全國首屬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式啓動,一條從無到有的改革路徑在美麗的江源大地開啓,以大作爲體現大擔當,青海主動擔負起了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政治責任,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敢爲時代先的探索和創新,創造出一系列可複製、可推廣經驗,爲我省推進國家公園示範省打造了“樣板”。體制試點以來,我省通過構建集中統一的管理體制,形成嚴格規範的管控制度,建立和諧共生的參與機制等具體工作,時至今日,國家公園內31項任務基本完成,“一年夯實基礎工作,兩年完成試點任務”目標實現,自然資源所有權和行政管理權關係被理順,“九龍治水”局面打破,執法監管“碎片化”問題得到解決,全國第一個國家公園正逐漸在江河源頭“綻放”。

到目前,園區內共有17211名生態管護員持證上崗,已全面實現了“一戶一崗”,戶均年收入增加21600元。並已先後累計投入22.5億元資金,重點實施了生態保護建設工程、保護監測設施、科普教育服務設施、大數據中心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今年4月初,生態管護員然培例行巡邏時,在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莫雲鄉記錄到雪豹進食的珍貴影像,這體現了羣衆環保意識的持續增強,還說明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以及生物鏈正在日趨完善。

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範圍內,有一處冠以世界之名的保護地——可可西里,因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讓其成爲了藏羚羊、藏野驢等珍稀野生動物棲息的樂園。

2017年7月7日,可可西里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兩年來,可可西里管理處積極探索符合這片世界自然遺產地的保護管理模式,持續推進專項巡山行動,繼續加大生態保護力度,鞏固反盜獵鬥爭取得的成果,以打擊零星犯罪活動爲目標,確保遺產地野生動植物資源安全。

從美麗的可可西里到動植物資源豐富的祁連山,緊隨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之後,2017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式啓動。

到今年5月,祁連山國家公園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試點工作基本完成,調查成果順利通過國家專家組評估驗收。同時制定了《青海省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制度(試行)》,建立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實物量賬戶覈算體系,完成賬戶表試編等工作。並認真落實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制度,將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和門源回族自治縣作爲試點。

前不久,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開啓跨省區多部門協作聯合執法,打造不留死角、無縫隙的“立體執法”模式,旨在通過加強試點區域動態監測和督查執法,清理整治祁連山國家公園違法違規活動。

今年3月發佈一項結果顯示,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監測到全球罕見、國內首次的5只雪豹同框畫面,並監測到罕見的豺、荒漠貓等珍稀、特有野生動物。

而且還順利完成了2018年度雪豹監測任務,獲取雪豹影像資料957份,並在國際重要溼地申報工作中時隔30年後再次記錄到“鳥中大熊貓”黑鸛,反映出祁連山生態環境持續健康向好。

作爲改革一大亮點,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推進中,正在積極探索建立“村兩委+”爲基礎的社區參與共建共管共享機制,將着力打造“生態保護高地”。

不斷深化“三個最大”省情認識,建設國家公園示範省,這是我省順應時代發展步伐求變求新的一次大膽創新,從實際出發,青海條件得天獨厚,且基礎已經具備。

積極推進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到今年5月,我省已起草完成了《青海以國家公園爲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建設總體方案》;開展了全省自然保護地調查評估工作且進展已過半;

……

緊緊扭住國家公園示範省這個關鍵之舉,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爲高質量發展的增長點、高品質生活的支撐點,努力實現產業優、生態美、百姓富的有機統一,一幅山脈、水脈、人脈交相輝映的綠色畫卷正在高原大地上徐徐展開……(記者 宋明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