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剛起步的創業公司來說,除了繞不開已經建立用戶使用習慣的BAT,還要在垂直領域面對與其他對手的激烈競爭,能夠騰挪的空間已經變得非常狹小。想要完善PF模式,被PIMC所吸引,就要變幻不同的玩法。有這樣一批創業公司,就像變戲法般,在業績表上拉出極爲亮眼的用戶增長幅度。

01 機遇總留給第一個喫螃蟹的人

說到流量時代發展初期,應該要回到新浪微博剛剛興起的年份,從“系統”劃分爲“個體”的運營模式,幾乎吸附了當時整個互聯網的關注度,突然興起的人口紅利激發出對商業潛能的無線想象——即時性的發佈個人想法及強互動性的平臺的確是個剛需。萬物皆可複製的騰訊隨之也推出微博緊跟其後,確實付出了諸多努力,但依舊難以與第一個喫螃蟹的新浪微博相匹敵。

2011年,騰訊推出在移動終端上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APP——微信,稱得上是騰訊在微博戰之後的反攻類產品。坦率的說,微信在後來的發展勢力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八年時光過去,微信將10億用戶(據2018年微信數據報告顯示)的生活牢牢地拴在了手機上:朋友圈曬生活、社交、互動、支付、外加發展萌芽期的小程序

互聯網時代下如何抓住“流量”這根救命稻草?

微博微信

強悍的社交屬性需求如同被喚醒的巨獸,促使阿里巴巴也要下定決心做出可以抗衡的產品,卻又不得不慎重思考,避免重蹈覆轍騰訊微博的老路。最終還是未能做到一家獨大的水準,倒是在微信不曾涉及的“公司團隊”屬性中,搶先一步推出釘釘,並將這款APP一炮帶紅。

互聯網時代下如何抓住“流量”這根救命稻草?

國內潛在用戶流量被新秀APP火速瓜分

正當我們對微信、微博龐大成熟的流量體系咋舌的時候,半路殺出個今日頭條,再一次掀起了流量時代的高潮,隨後頭條孵化出火山小視頻、抖音等流量“當家花旦”。毫無疑問,流量已經成爲了互聯網巨頭的必爭之地,但別以爲這樣就到頭了,諸如趣頭條、比心、毒APP等再次刷新了觀衆對於流量的看法與認知。

02 各大巨頭加碼短視頻 力爭現象級的爆款產品

說短視頻的流量戰爭是程一笑挑起來的一點也不爲過。

互聯網時代下如何抓住“流量”這根救命稻草?

快手創始人——程一笑

2011年,程一笑和幾個人在民房裏看新聞,密密麻麻的字讓他們讀起來覺得麻煩,便建立了一個用GIF圖記錄生活的軟件【快手GIF】,在當時假如你想自己製作GIF圖,還需要找一臺電腦,用PS去做,相當麻煩,而【快手GIF】可以將拍攝的視頻轉換成一幀一幀的畫面,支持實時拍攝製作的GIF圖,非常方便。再到2013年,快手GIF又發展成了以視頻傳播爲主的“快手”。

互聯網時代下如何抓住“流量”這根救命稻草?

“快手”引發的戰鬥

在2014年,手機端有兩個視頻巨頭,擋在了快手的面前,一個是美拍,另一個是秒拍。美拍APP就和它的名字一樣,美女多,各個長得花枝招展的,吸引了不少用戶去看。秒拍更厲害,和微博有合作,微博直拍的視頻一般都會轉換成秒拍,並且帶上秒拍的logo,微博在移動互聯網也是一大霸主,好傢伙多少億用戶都在用吧。

互聯網時代下如何抓住“流量”這根救命稻草?

開創初心主打“高顏值”的美拍

互聯網時代下如何抓住“流量”這根救命稻草?

與新浪微博密切合作的“秒拍”

快手肯定不能慫,我不能怕你。它迅速找到了美拍和秒拍共同的致命點:用戶羣體比較集中。當時美拍和秒拍內部有一道“鐵令”,兩家老闆跟互動運營的兄弟們說了,咱們的應用主打高質量的年輕人,只有長得好看的年輕人才給他視頻推薦!其餘長得不好看的讓他們沉入海底吧。

“高顏值”成了兩大巨頭的標準,可以說在2014年到2016年兩家公司還沒有變革的時候,你幾乎很難在首頁推薦上看到長得不好看的主播或者是顏值中庸的用戶拍的視頻。

快手不一樣,剛剛興起那會真的是魚龍混雜,啥玩意兒都有。有自拍喫蜘蛛的、生喫金魚的、約架打仗的、紋身的、殺馬特的、惡搞的....(當然這些只是早期視頻類型,經過2016年整改,不良風氣全部刪除),下限極低,但上限極高!

互聯網時代下如何抓住“流量”這根救命稻草?

長相一般,正能量滿滿的快手giao哥 截止發稿前坐擁345萬粉絲

快手真的有些類似貼吧,我在快手上看過根雕大師製作上百萬的工藝品,也看過勵志小夥爲了夢想騎行大半個中國,也看過人民律師在線普及各種法律知識。

有大神,同樣屌絲也衆多。

所以說快手使用人羣非常清晰,人羣起步的時候就是小鎮青年,所謂的“屌絲羣體”,這個人羣有什麼特徵?都是在我們主流的社交平臺,例如微博微信上一羣沒有任何存在感的人,長相樸素甚至沒有審覈才藝,快手直擊最真實的生活,給予了他們廣闊的平臺,讓他們紅。截止日前,快手日活用戶3億。

好景不長,2016年9月,萬惡之源 抖音上線了。

抖音真的是一款集合了當時大火APP所有優勢的產物:主打高顏值的美拍,抖音也主打;主打基層人羣的快手,抖音起步階段也將核心人羣定位十五六歲的青少年;以“對口型”爆火的小咖秀,抖音也採納了提供音頻配音的視頻拍攝手法;在臉上加個小貓咪耳朵,豬鼻子的自拍軟件faceu激萌等,抖音也支持在面部加可愛貼紙;美圖秀秀主打的美顏濾鏡,抖音也擁有一大批美顏開發團隊,用來優化自拍美顏效果(抖音現在的自拍美顏效果在當今視頻軟件中依舊數一數二)。

互聯網時代下如何抓住“流量”這根救命稻草?

當代短視頻APP(快手、抖音、火山小視頻、逗拍、美拍、梨視頻等等)

“一定要正能量,千萬別引起社會不良風氣!”張一鳴在建立之初跟抖音審覈人員說了這麼一句話。要知道,快手可在這個問題上絆了不少跟頭,喫過不少中央發的“整改令”。

互聯網時代下如何抓住“流量”這根救命稻草?

“在抖音打廣告的,有一點廣告跡象的視頻,給它降權,不給它重點推薦。”張一鳴接着說。以用戶觀看體驗爲核心的抖音,堅持以“內容質量產出”爲核心,張一鳴可不想讓抖音的未來變成快手那般“給榜一大哥點點關注!”收一堆徒弟的運營模式。因此你很難在抖音上看到創作者在打廣告,當然抖音自己打的廣告也不可避免。

有了錯誤先行的典範,抖音下載量及用戶量追平快手,甚至在2018年斬獲蘋果APP下載量榜首。

互聯網時代下如何抓住“流量”這根救命稻草?

數據來源:Aensor Tower

再後來就是張一鳴和馬化騰的口水大戰,稱“微視模仿抖音”,騰訊陣營再度扶持微視,並且收購梨視頻,以對抗頭條軍團。衆資本加碼短視頻的舉措也能夠看出,短視頻或許可以成爲未來5G時代最賺錢的模式。

03 想挖掘更多潛在用戶 就要有完全不同的策略

兩年左右的時間,在巨頭們瓜分流量的同時,趣頭條、毒APP在自己所涉及的垂直領域收穫了多達數億的用戶量。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毒APP網站管理者的說法令人斟酌:這些新秀APP所謂的新用戶,其實是微信用戶與天貓、京東所擁有的的較爲成熟的網購人羣之間的差額——追求潮流,喜歡攀比的心理是很多年輕人內心存在的思想,隱藏着很多尚待激活的潮牌購買慾。

互聯網時代下如何抓住“流量”這根救命稻草?

APP在“王思聰”的微博推廣下流量暴漲

APP就是抓住年輕人這一點,大量推出一般買不到的、或者很難在官網搶購到的潮牌服飾,哪怕是加價賣給消費者,對於年輕一代人依舊是可以接受的。東西比原價貴,但是能夠讓你買到所謂的“限量款”,並且擁有“貴”的炫耀屬性,並且毒APP主打專業鑑別機制,因此能夠在短時間內跟京東、天貓這種已經擁有用戶購買習慣的電商搶佔市場。

互聯網時代下如何抓住“流量”這根救命稻草?

APP主打的真品鑑定機制及防僞扣

在舉一個例子,主打低價市場的拼多多,儘管接二連三的被爆料出水貨衆多,但不可否認,它在推廣初期的策略爲它贏得了可觀的流量。“團購免費領紙巾”、“團購5折優惠”這種團購的模式在移動端來回分享的購物應用,是最有效果刺激消費者主動在好友羣裏傳播,藉助人與人之間感情層面的關係進而發酵。包括很多火車票、衣物等商品也開始主打“好友砍價”的運營模式。

互聯網時代下如何抓住“流量”這根救命稻草?

一時興起的拼多多幫砍軍團

這種交易看起來只有在搶社交屬性的平臺上纔可以實現,但對中國市場而言,目前移動互聯網上社交粘性最高的產品僅微信一家獨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你也可以將這類應用歸納於寄生在微信生態圈的新物種。

互聯網時代下如何抓住“流量”這根救命稻草?

新物種們摸索的就是全新的藍海市場,說白了就是兩個字“創新”,有句話說得好,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得眼睛,機會亦是如此。真正的主題並非傳統意義上的互聯網主流人羣,年輕,對新事物趨之若鶩的網民,正式衆多創業公司的流量紅利。看似飽和的電商企業數量,只要擁有創新的商業模式及新思維的洞察能力,就能夠在當代京東、天貓縱橫江湖的時代殺出一條生存之道。

04 互聯網仍然存在更多機遇

這個隱藏在互聯網當中寄託龐大人口基數的流量市場,它永遠存在着,但並不會輕易的被發現,同時,它所留存的用戶也缺少主動溝通的訴求。對於想要在流量時代分得一杯羹的人而言,最難得挑戰在於,要激活這個市場,挖掘更多的潛在用戶,需要與主流互聯網企業打法完全不同的策略戰。褪去5G時代的蠻力,當今的互聯網仍然是存在更多可能性的用武之地。

還是那句話,唯有抓住創新的商業模式及新思維,才能在流量時代存活,我們享受互聯網帶給我們的樂趣,同時也在思考,如何利用它去形成自己的IP。說你呢!屏幕前看手機的朋友,互聯網仍然存在更多機遇,快去挖掘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