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實,主要原因是,這個時候的關東軍已經不是當年的關東軍了,日本人從關東軍抽走到太平洋戰場和日本本土的都是精銳,剩下的是二線部隊,1945年5月,納粹德國投降後,日本爲防守蘇聯可能進行的進攻,再次擴充關東軍兵力:將在滿洲的25萬退伍的日本軍人重新徵召,勉強維持了人數。而且,蘇軍的進攻具有很強的突然性,日本當然也防着蘇聯,“關東軍”其實一直都在觀察着橫貫西伯利亞的鐵路交通情況和以及遠東蘇軍的活動,並做好了對蘇聯實施拖延戰術的準備,根據日軍觀察,所有跡象都表明蘇聯在8月底前還未完成進攻準備,至於進攻會在何時或何地出現,他們對情況並不瞭解。

1905年,日本付出巨大代價擊敗了老牌列強俄國,奪取了遼東半島南部關東州(意指在山海關以東,前爲俄國管轄)的租借權和南滿鐵路經營權。爲了保護自己的利益,日本人成立了一支“滿鐵守備隊”,還留了一個師團。

之後隨着時局變化,日本加大了對東北的侵略深度並擴大侵略規模,1919年,日本在關東州設立了關東都督府,下設民政部和陸軍部,滿鐵守備隊和駐留師團歸屬關東都督指揮;同年,在關東都督府陸軍部的基礎上,在旅順口設關東軍司令部,原關東都督府的陸軍部獨立了,於是,一支中國人可能很耳熟的部隊誕生了,這便是“關東軍”!

1945年蘇日戰爭,日本關東軍70萬大軍爲何不堪一擊?

關東州

最初的時候,關東軍只有數千人,然而“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了東北全境,“九一八事變”當晚,關東軍司令部緊急連夜由旅順遷往瀋陽。1932年,關東軍扶植了清廢帝溥儀,建立了僞滿洲國。

東北土地富庶,經濟發達,是日本非常重要的一塊殖民地,留幾千人肯定是不夠的,所以關東軍屢次擴大規模。1942年10月,日本將關東軍司令部升格爲關東軍總司令部,增設兩個方面軍司令部和裝甲軍、關東防衛軍司令部以及第2航空軍司令部,關東軍的兵力達到頂峯,有一百二十萬之衆!關東軍配備有大量戰鬥力強的甲種師團(番號不大於20),戰鬥力十分強大,號稱“皇軍之花”。

1945年蘇日戰爭,日本關東軍70萬大軍爲何不堪一擊?

關東軍司令部,後遷往僞滿首都“新京”(長春)

從1943年開始,隨着太平洋戰事發展,關東軍主力逐漸被抽調至太平洋戰線。1945年1月,日軍大本營再次抽調關東軍13個師團赴太平洋戰場。4月,美軍佔領沖繩(琉球羣島)並開始空襲日本本土;日軍爲集中兵力進行本土決戰,又從關東軍抽調7個師團和所儲備的近1/3戰略物資回日本本土備戰。

但即便是如此,到1945年的時候,關東軍兵力仍然達到24個師團,約70萬人。

1945年8月8日,蘇聯發動“八月風暴”軍事行動,150萬蘇軍同時自北、東、西3方向對中國東北發動進攻,蘇日戰爭爆發。

1945年蘇日戰爭,日本關東軍70萬大軍爲何不堪一擊?

是不是覺得一場大戰在所難免呢?畢竟關東軍還有70萬大軍呢,加上其傀儡政權僞滿還有一些部隊。

然而,事實上卻令人大跌眼鏡!此戰關東軍的表現是一塌糊塗,蘇聯打了10天,關東軍損失約67.7萬人,其中8.3萬人被擊斃,59.4萬人投降,而蘇軍僅傷亡3.2萬人。

8月19日中午,蘇軍阿爾捷緬科上校率5名軍官、6名士兵組成的軍使團,在9架戰鬥機護航下到達長春機場與日軍進行談判。迫於壓力,山田乙三向蘇軍代表交出了象徵指揮權的軍刀,宣佈自己和部屬成爲蘇軍俘虜。

1945年蘇日戰爭,日本關東軍70萬大軍爲何不堪一擊?

蘇軍攻破哈爾濱

這些俘虜幾乎全被蘇聯人送到西伯利亞當苦力去了,反正蘇聯在二戰中損失了大量的人口,正缺勞動力呢。

那關東軍這仗是怎麼打的?不是“皇軍之花”嗎?戰鬥力怎麼這麼弱!

其實,主要原因是,這個時候的關東軍已經不是當年的關東軍了,日本人從關東軍抽走到太平洋戰場和日本本土的都是精銳,剩下的是二線部隊,1945年5月,納粹德國投降後,日本爲防守蘇聯可能進行的進攻,再次擴充關東軍兵力:將在滿洲的25萬退伍的日本軍人重新徵召,勉強維持了人數。

1945年蘇日戰爭,日本關東軍70萬大軍爲何不堪一擊?

但是!這只是一種表面膨脹,關東軍武器裝備嚴重不足,甚至只能抽調僞滿州國僞軍的一些爛槍補充新編關東軍部隊,這支部隊很多新兵是老人和孩子,軍事素質低落。而他們面對的蘇聯人卻不是喫素的,蘇軍很多參戰部隊都是參加過蘇德戰爭的,他們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經驗豐富, 人數也達到日軍的兩倍,這仗怎麼打!

所以這一仗呈現的結果是:蘇軍以高度機械化的絕對優勢,迅速壓制了事實上已成一支“缺乏機動力及經驗的輕步兵反遊擊部隊”的關東軍。

那工事呢?要知道日本人經營東北這麼多年,修了不少工事(基本上是強迫中國勞工修理了,之後卻將中國人全部殺害),這些工事後來基本沒用。日本人錯誤地認爲,任何來自西面的攻擊要麼是將沿前往海拉爾的舊鐵路,要麼從蒙古東面進入索倫。但蘇軍實際的主攻路線是由西面經過在索倫南部被認爲不可逾越的大興安嶺範圍及進入東北中部。而當時日本已經很缺乏機動部隊,要塞防線是死的,人是活的,蘇軍通過穿插迂迴,將這些要塞羣逐一分割攻克,使這些要塞最終成爲埋葬侵華日軍的“墳墓”,日本人修的要塞反而成了阻礙。

1945年蘇日戰爭,日本關東軍70萬大軍爲何不堪一擊?

日本俘虜被送去西伯利亞挖土豆去了

而且,蘇軍的進攻具有很強的突然性,日本當然也防着蘇聯,“關東軍”其實一直都在觀察着橫貫西伯利亞的鐵路交通情況和以及遠東蘇軍的活動,並做好了對蘇聯實施拖延戰術的準備,根據日軍觀察,所有跡象都表明蘇聯在8月底前還未完成進攻準備,至於進攻會在何時或何地出現,他們對情況並不瞭解。

而蘇軍八月初就打過來了…

於是,當蘇聯150萬大軍攻進來的時候(蘇聯在1945年8月8日午夜前1小時宣戰),日本人是懵逼的。

接下來,就是兵敗如山倒。

作者:雲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