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國中醫藥報官方號

陶漢華 山東中醫藥大學教授。

組成:金銀花50克,麥冬50克,桔梗30克,青果50克,玄蔘50克,生甘草10克。

功效:清熱益陰,利咽生津。

主治:慢性咽炎、慢性扁桃體炎、咽喉潰瘍等病。證見咽痛、咽癢、咽乾、語音喑啞,少痰發黏或幹,咽喉黏膜充血,證屬陰虛熱毒者。

名醫名方《清熱益陰利咽湯》

用法:代茶飲。

方解:此方酸、甘、辛、苦、鹹五味兼備,性以寒、涼、甘、平爲主,入肺、胃、脾、腎經。此方飲服之時初覺味淡而芳香,繼覺味酸,久則感其味苦,這與方中藥味溶解先後有關,亦是陶漢華用藥心思獨到之處。金銀花味甘而寒,入肺胃,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爲君藥;青果一味,既有生津清熱之功,又兼利咽解毒,配合甘草有酸甘化陰之功,爲臣藥;麥冬、玄蔘養液生津,養肺、胃、腎之陰,滋水以涵金、培土以濡金。《傷寒論》論言:“少陰病,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瘥,與桔梗湯。”桔梗、生甘草爲治療咽痛要藥,桔梗味辛,宣肺開咽,爲臣藥;生甘草甘而益氣,調和諸藥,有佐使之功。全方專病專藥與辨證用藥相結合,共奏清熱益陰,利咽生津之功。

茶飲者,以頻服、久服爲特點,其藥味必以清淡平薄爲主,不可雜藥亂投,使患者難以下嚥。此方對於具體藥量無特殊要求。服用以頻飲,入咽潤喉爲宜。茶飲之用意在緩圖,若遇急症、重症則力所不及,必以湯液爲先,茶飲助益。

加減應用:兼外感表證者,加薄荷、桑葉、菊花,疏解透散;咽癢,加木蝴蝶,以頻飲潤咽爲要;痰多,加橘紅、浙貝母,必以口味舒適爲先;咳嗽,加紫菀、款冬花、旋覆花等降氣藥;自覺味道不適者,可酌加冰糖少許。

▍聲明:

○ 本文涉及方藥請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雷濤醫師微信號:342218535,歡迎投稿交流嘮嗑,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