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袁隆平,袁老他是工程院院士,那麼爲什麼袁隆平作出瞭如此重大的貢獻,卻評不上中國科學院的院士呢?

其實我們要先說,中國科學院的院士要怎麼才能評出來,中國科學院的院士他的成果必須是開創性的,雜交水稻的開創性是外國人幹完的,而袁隆平老爺子是解決了工程學問題,所以他評個工程院院士是非常正常的,那麼袁隆平老爺子又解決了什麼呢?他解決了這樣一個問題,爲什麼外國人一代一代的研究下來理論成果那麼多。但是卻沒有能夠真正的完成雜交水稻的增產,到底哪裏錯了?

其實原因就是全亞洲乃至全世界所栽培的水稻品種,全是來自中國古文明的一個共同的祖先,實際上全部都是近親,而不是遠親,所以你雜交半天也沒有很顯著性的雜交優勢,要產生足夠的顯著性的變化,必須要有足夠大的雜交優勢,所以袁隆平老爺子跑到了邊疆地區,去找真正的遠親野生稻來進行雜交。

袁隆平老爺子就是靠着這個思路,外加自己的學生李必湖在海南找到了野生的野生稻,之後才完成了一系列雜交水稻的成果,同時這一切的成果都是以這一株水稻來作爲基礎的。他們的創意是個偉大的想法,但是袁隆平老爺子是解決了工程問題,他當選工程院院士是非常正常的。

除此之外,袁隆平老爺子在中國科學院院士的這個標準上是真的達不到,工程院和科學院兩個的標準不一樣,科學院是編科學,工程院是偏技術,工程院有亂七八糟的院士。而整體來講科學院院士水平更好,但具體到個人的話就不好說了。

還有一點,那就是我剛纔說過袁隆平老爺子技術貢獻很大,但是在技術方面是貢獻大沒用,按照科學院的選拔標準他就是不夠格,很多擁有很大貢獻的醫學方面的院士。因爲他們貢獻的是技術,所以就是工程學院的院士,而不是科學院院士。有很多厲害的人,他也不需要這個名頭。

而且雜交水稻也不是袁隆平老爺子一個人乾的,還有很多厲害的科研人員。這些人的貢獻又未必比袁隆平小,大家一提到雜交水稻,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袁隆平老爺子。但是袁隆平老爺子的貢獻真的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大,並不是他一個人就把所有的技術問題全部解決掉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