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報道了河北蔚縣讀者反映的當地農資忽悠團瘋狂騙農民購買假冒僞劣肥料的內容後,引起廣大農民、農資商朋友的共鳴。今天,又有東北的讀者朋友給提供了當地農資忽悠團的騙局。

注意,東北農資忽悠團騙術升級,高科技、政府補貼、優惠活動等手段都用上了。下面咱們一起來看看具體的情況。

據該讀者反映,自從元旦到現在,隨着東北地區農資銷售日漸升溫,農資忽悠團又開始在當地農村活躍起來,他們利用多種手段,銷售假冒僞劣肥料,坑農害農,同時還嚴重擾亂了當地的農資銷售市場。

據該讀者反映,當地的農資忽悠團與個別不法經銷商相互勾結,這些極少數的農資商僱傭一些南方的忽悠團,在東北走村串戶進行忽悠營銷。雖然以前央視以及一些地方的媒體也報道了這方面的消息,但是這種現象並沒有絕跡,仍然屢見不鮮,而且大有越來越猖狂之勢,因爲他們採用的是走村屯的流動銷售模式,基本脫離了政府執法部門的監管。

那麼農資忽悠團是怎麼得手的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農村種地呈現老齡化,一般都是70—50後的人員在種地,這個羣體的農民年齡偏大,知識面狹窄,還有一些是文盲。由於年齡偏大,他們獲取的農技知識少,得到的各類信息也比較少,農資忽悠團容易對這些農民洗腦。

二是當地農民在農閒時節,打麻將、賭博等行爲較多,沒有靠廣播、電視及網絡獲取新聞信息的習慣,對當前的農資騙術知之甚少。

三是還有些農民喜歡貪圖小便宜等,農資忽悠團會用贈送禮品、請喫飯、扶貧優惠等策略吸引農民上當,還會用一些煽情的語言來拉攏人心,迷惑農民。

四是現場做實驗讓農民感到很新奇,把產品包裝成高科技產品。他們用聚丙烯酰胺或者聚丙烯酸鈉這些大分子化學品做實驗,把少量的聚丙烯酰胺放到玻璃杯中放上水,然後水凝固了,他們說肥料裏面就含有這種保水劑,能起到抗旱保水的作用。玻璃杯裏面放點三分之一的土,然後放白色粉末到杯子裏,倒入水后土壤就會慢慢的膨脹,而且土會溢出杯子的外面,忽悠團的專家會說:“我們的化肥裏面含有鬆土精,用了我們的肥料土壤不會板結,不用大量的使用化肥,多用我們的肥料就會高產。”其實他們賣的就是低端的很便宜的有機肥,而且他們冒充好的生物菌肥來騙農民。

五是利用農民對農業專家的信任,一些農資忽悠團冒充農業部門或農科院的專家,而且還製做假證件和胸牌來欺騙農民,說產品是農業部或者是農科院下鄉推薦或者銷售的,還有的打着政府補貼的口號忽悠農民,其實農業部和農科院的專家是不可能走村串戶去銷售產品的。

其實,農資忽悠團的手法也不外乎就是聽課、喫飯、送禮品;吹噓自己的肥料是新品、好用、價格低。對於活躍在農村的肥料忽悠團來說,這些套路總能奏效,每年都會有許多農民上當受騙,這不是說忽悠團的手段有多高明,而是我們的農民朋友太容易被“洗腦”。

年年上一當,噹噹不一樣。這樣的悲劇何時不再重演?除了靠有關部門加大打擊力度之外,我們的農民朋友也要增強防範意識,提高自身的防騙能力。常言說得好:喫一塹,長一智。這虧咱們也喫得不少了,這當咱們真不能年年上了。電視臺的這個報道,大家有必要再多看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