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维姆

编辑 | 维姆

出品 | 消费金融频道

据分期乐商城数据显示,春节前一周出行的订单中,分期订单交易额同比增长150%,其中机票订单占比超8成,“分期购票”成为今年春运的流行趋势。从攒钱买票到“先购票后还款”,分期产品加速了人们出行的消费升级。据其数据显示,今年春运,机票分期的订单占比达到82%,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73%,高于火车票112%的增幅。

根据信用飞此前发布的一项报告,在航旅分期这类产品中,90、95后群体占比48%,更重要的是,很多用户选择出行分期并不是出于经济压力,而是一种消费习惯。

乐信起步于2013年成立的分期乐商城,目前已与苹果、宝洁、飞利浦、OPPO、vivo、美的等众多知名品牌建立了官方合作,成为众多品牌销售量仅次于京东、天猫的第三大互联网渠道。乐信旗下包括:品质分期购物平台分期乐商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平台桔子理财以及金融资产开放平台鼎盛资产。

在此前闭幕的“第四届中国消费金融高层论坛”上,乐信的副总裁赵明表达了他认为目前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消费对中国当前经济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拉动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拉动效率式微,受国际环境及贸易摩擦影响,进出口增长乏力,提振内需,成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内需构成中,消费占很大的比例。另外,消费需求也会反向刺激生产,扩大投资从而间接拉动经济增长。”那么如何拉动消费呢?消费金融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推动角色。

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GDP总量突破90万亿元大关,实现了6.6%的增速。而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0%,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2%,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在以房贷为代表的中长期消费贷款增速放缓之际,短期消费贷款呈现快速上涨趋势,居民在教育、文化、医疗、旅游等领域的消费金融需求正不断释放。

乐信副总裁赵明

尽管消费金融需求旺盛如此,但制约其发展的障碍也依然存在,赵明认为,当前阻碍消费或者说是阻碍消费金融发展的一个大的问题,不是消费本身也不是消费金融本身,而是人们消费观念的问题。“很多人一听到消费金融、借贷消费就很害怕,就像当初讲游戏毁了年轻人,后来网上购物出来了,又有人讲说网上购物毁了年轻人。这样的言论有很多,以前还讲过电视、手机毁了年轻人,其实年轻人并没有那么容易被毁掉。”

外界最关心的其中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短期贷款增长过快,担心年轻人消费负债过高。赵明分析,2017年末,住户部门杠杆率(债务余额/GDP)为49%,低于国际平均水平(62.1%)。但要特别注意,住户部门债务余额中,房贷占据50%以上,车贷及其他经营性贷款占比超20%,扣除房贷、车贷这些后,居民在实际消费中使用的杠杆率(短期消费贷/GDP,即消费金融杠杆率)只有7.59%,而美国的消费金融杠杆率则达到13.9%。也就是说,目前年轻人的消费杠杆率并没有外界说的那么高。

另外,虽然2017年来中国短贷规模增速高于中长期贷款增速,但仔细研究后发现,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短期消费贷违规流入楼市,变相造成激增的假象,很多经济学家对此已达成共识,国家也确实从2018年开始整顿首付贷,时间点是吻合的。所以赵明认为,目前不必因为短期贷款增长过快而担忧年轻人过度举债消费问题。

不少人担心年轻人借贷还因为觉得年轻人心智不成熟,行为不理性。赵明认为,并不是这样。他解释说,消费金融背后的理论支撑有很多,最有名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永久收入假说”,意思是说,一个人的消费决策取决于他的长期持久性的收入,而非暂时性收入,在不违反全生命周期内“量入为出”原则的情况下,适度的借钱花是有利于个人成长的,是一种“经济理性”行为。

陈志武教授详细解释过这个问题,他认为,人的一生中,最缺钱的时候就是年轻时,但这时候人力资本投资的必要性最高(读书上学、积累经验等),消费欲望也最强,最需要花钱;而年老之后,虽然积累了一辈子财富,收入也最高,但是消费需要最低,消费能力和欲望都下降了,花钱的边际效用当然也递减。消费金融就是帮助人们调节“今天的需求”和“明天的收入”之间的矛盾,让年轻人用未来的收入成就今天的自己。

根据麦可思公司发布的《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 大学本科生毕业半年到三年,月收入涨幅可达到84%,高职高专学生涨幅为78%,农民工为22%。远远高于过去三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的年均名义增长率,这说明,中国当前年轻人尤其是有学历的年轻人收入增长潜力非常高,他们完全有能力预支未来潜在收入提前进行消费。

赵明认为,年轻人借钱消费只要不违反“量入为出”原则即可,事实上,绝大多数用户都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本届论坛发布的《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中提到的一项用户调研证实了这一观点。在被问到选择贷款消费而非攒钱消费的原因时,71.77% 的客户认为是因为他们即使手头有钱,也希望保持一定的活钱(流动性)在手上,不愿意一次全部投入,月光族占比仅10%。花呗、白条及分期乐这样头部平台的坏账率基本上保持在1.5%以内,也从结果上印证了用户分期行为的理性。

“大家知道,日本经济失去的二十年,实际上还是因为其老龄化的到来,所以人们愿意消费,肯借钱消费是件好事。超前消费被很多人误解,在他看来是未来很多消费金融公司都要面对的一个挑战。”赵明说。

由于乐信第三季度的财报表现亮眼,于是公司上调了下一季度的业绩预期。此前乐信发布公告称,得益于消费场景、金融科技能力以及多元化资金渠道优势,四季度业绩将好于此前预期。为此,乐信将四季度促成借款规模预期从170-190亿人民币,上调至190-200亿,环比三季度上涨39%-46%。

乐信CEO肖文杰表示,目前乐信平台上来自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已占到促成借款金额的70%以上。“在市场和监管环境变化中,乐信整体业务始终保持着合规稳健增长。”乐信CFO曾岩说,“鉴于这种增长势头不变,我们上调四季度促成借款金额的预期至190-200亿。”

据公开资料,乐信2018年第3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第3季度,乐信促成借款额137亿元,营收17亿元,实现毛利6.23亿元,非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息税前利润4.05亿元,同比增长121%,净利润3.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3%。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乐信金融科技第3季度收入达到4.05亿元,增长404%。

在讲话的尾声赵明总结了乐信的几个优势。

第一个是场景优势,乐信是电商分期的开创者,比白条和花呗都要早很多。其次公司在金融方面的合作伙伴的数量,应该是金融科技公司里边是最多的,这些资金要占到公司资金来源的70%。

最后他讲到乐信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第三季度乐信研发投入达到9360万,比去年同期的6710万增长39.6%,占乐信运营支出的三分之一以上。同时他认为现在许多行业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实际上是在用昨天的方法来解决明天的问题,才出现的问题,所以乐信在金融科技方面还是会不遗余力的投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