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color: #f85959。1982年至1985年,青海都蘭縣熱水吐蕃貴族墓羣出土了相當驚人的文物,其中僅絲織品一項就達350餘片,130餘種,絕大多數爲中原輸入品,計有錦、綾、羅、絹、紗,以及代表唐朝紡織技術最高水平的緙絲,幾乎囊括了唐代所有絲綢品種,令人歎爲觀止。

  • 實拍文物·讓美流傳

大唐絲綢與吐蕃貴族

說起絲綢,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它不僅是古代中國的代表性特產,更開啓了東西方之間大規模的商貿交流。

公元7世紀初,大唐與吐蕃王朝的關係日益密切,雙方通過政治上的聯姻,使團的相互往來,唐蕃古道隨之構築,從而呈現出“金玉綺繡,問遺往來,道路相望,歡好不絕”的景象。

松贊干布時期,由於其“襲紈綺,漸慕華風”,絲綢很快受到吐蕃貴族的青睞,這一點從唐閻立本所畫《步輦圖》中祿東讚的服飾也可看出;赤德祖贊時期,吐蕃平民百姓間也普及了質地良好的唐朝絲綢。

青海出土千年前吐蕃貴族最愛的大唐織錦,色澤如新,保存完好

《步輦圖》·來源網絡

《新唐書·吐蕃傳》中也記載唐朝向吐蕃賜錦繒數萬,《唐會典》還提到川蜀織造的“蕃客錦袍”,說明唐朝還有專門給吐蕃製造絲織品的廠商。

都蘭出土中原絲織品

1982年至1985年,青海都蘭縣熱水吐蕃貴族墓羣出土了相當驚人的文物,其中僅絲織品一項就達350餘片,130餘種,絕大多數爲中原輸入品,計有錦、綾、羅、絹、紗,以及代表唐朝紡織技術最高水平的緙絲,幾乎囊括了唐代所有絲綢品種,令人歎爲觀止。這是吐蕃貴族廣泛穿戴絲織品的具體物證。

都蘭熱水墓羣出土的絲織品中,以錦最爲豐富,顏師古曾經下過一個定義說“織彩爲文曰錦”,到今天依然是鑑定漢唐織錦的主要標準。

這件唐代紅地中窠對馬紋錦的圖案,爲兩個完整的連珠紋橢圓形團窠(就是現在所稱的團花,因是圓形或橢圓形近似於窠而定名),團窠內爲對馬圖案。馬站立於蓮瓣狀花臺之上,兩兩相對。

青海出土千年前吐蕃貴族最愛的大唐織錦,色澤如新,保存完好

紅地中窠對馬紋錦·四庫全叔拍攝

馬鬃與翼翅呈條帶狀。頸後有兩條結狀飄帶,翼翅如卷草般向上彎曲。團窠之間以八瓣小團花爲中心,形成四方連續的團窠圖案,團窠外佈置對稱的十字花,四向伸出花蕾。四方連續的團窠圖案仍保留了中亞的傳統式樣,並發展爲新的雙向連接團窠紋樣。

青海出土千年前吐蕃貴族最愛的大唐織錦,色澤如新,保存完好

紅地中窠對馬紋錦·四庫全叔拍攝

唐代黃地對馬飲水紋錦,以紅、黑兩種色調織出圖案,兩匹對稱的驛馬正在低頭飲水,翼捲曲,頸、腹、臀有黑色斑紋。

青海出土千年前吐蕃貴族最愛的大唐織錦,色澤如新,保存完好

黃地對馬飲水紋錦·四庫全叔拍攝

馬鬃剪花的做法在中亞及北方草原文化馬的造型中都能見到。馬佩綬帶源自波斯皇室的帔帛。馬膝、尾部進行了繫結處理。飲水馬錦在吐魯番出土的6世紀文書中有專門的記載。

青海出土千年前吐蕃貴族最愛的大唐織錦,色澤如新,保存完好

黃地對馬飲水紋錦·四庫全叔拍攝

唐代紅地鷹嘴帶翅雙獸錦,以深、淺黃及淡綠分區換色,顯示主要花紋,在主區內爲對獸圖案。

青海出土千年前吐蕃貴族最愛的大唐織錦,色澤如新,保存完好

紅地鷹嘴帶翅雙獸錦·四庫全叔拍

團窠環內由阿拉伯文和十字小花組成。圈內的對獸獅身、鷹嘴、帶翅,回首相望,栩栩如生。

青海出土千年前吐蕃貴族最愛的大唐織錦,色澤如新,保存完好

紅地鷹嘴帶翅雙獸錦·四庫全叔拍

唐代紅地中窠花瓣含綬鳥錦,以紅色爲地,間以黃、藍兩色。圖案爲基本完整的花瓣橢圓形團窠,團窠內爲一隻含綬鳥。

青海出土千年前吐蕃貴族最愛的大唐織錦,色澤如新,保存完好

紅地中窠花瓣含綬鳥錦·四庫全叔拍

含綬鳥站立於連珠紋方臺之上,翼翅如卷草般向上彎曲。頸、翅、尾裝飾有聯珠條帶。

青海出土千年前吐蕃貴族最愛的大唐織錦,色澤如新,保存完好

紅地中窠花瓣含綬鳥錦·四庫全叔拍

翅和尾用黃、藍雙色條帶表示。鳥腹部有黃、藍兩色魚鱗狀裝飾,口銜連珠紋項鍊狀物,下垂三串綴珠,頸後有兩條平行的結狀飄帶。團窠外佈置對稱的十字花,以方形中結四向伸出石榴花花蕾。

青海出土千年前吐蕃貴族最愛的大唐織錦,色澤如新,保存完好

紅地中窠花瓣含綬鳥錦·四庫全叔拍

含綬鳥題材的織錦在青海都蘭地區出土較多,以紅、藍、綠爲主色調。含綬鳥所含連珠紋裝飾的三串綴珠,常見於薩珊波斯金銀器上的人物裝飾,是中亞紋樣向東傳播的典型例證。

青海出土千年前吐蕃貴族最愛的大唐織錦,色澤如新,保存完好

紅地中窠花瓣含綬鳥錦·四庫全叔拍

唐代黃地寶相花刺繡鞍韉,以黃絹爲地,用白、棕、藍、綠等色以鎖繡針法繡成。

青海出土千年前吐蕃貴族最愛的大唐織錦,色澤如新,保存完好

黃地寶相花刺繡鞍韉·四庫全叔攝影

圖案基本元素爲唐代流行的寶相花花瓣,花瓣呈桃形,瓣內有蕾,四瓣形成一朵寶相花,花瓣又相互聯結,顯得極爲華麗。

青海出土千年前吐蕃貴族最愛的大唐織錦,色澤如新,保存完好

黃地寶相花刺繡鞍韉·四庫全叔攝影

唐代紅地寶相花刺繡靴襪,它分襪筒、襪背和襪底三個部分。

青海出土千年前吐蕃貴族最愛的大唐織錦,色澤如新,保存完好

紅地寶相花刺繡靴襪·四庫全叔攝影

襪筒藍地黃花,花紋是當時十分流行的小型寶相花和十樣花紋,交錯排列。

青海出土千年前吐蕃貴族最愛的大唐織錦,色澤如新,保存完好

紅地寶相花刺繡靴襪·四庫全叔攝影

襪背紅地,以鎖繡針法繡小型寶相花紋樣。寶相花作六瓣。花蕾外有六片葉穿插。

青海出土千年前吐蕃貴族最愛的大唐織錦,色澤如新,保存完好

紅地寶相花刺繡靴襪·四庫全叔攝影

襪底以幾何紋爲底,其上以跑針繡出矩形格子紋。三個區域之間的接縫處使用黃線繞環鎖繡。

青海出土千年前吐蕃貴族最愛的大唐織錦,色澤如新,保存完好

紅地寶相花刺繡靴襪·四庫全叔攝影

兩件最重要的絲織品

緙絲又稱克絲、刻絲,是一種通經斷緯的織物,宋代已見其名,但從製造技藝來看,早在唐代已經具備。都蘭出土的藍地十字花緙絲,是目前所知極少的唐代緙絲中特別有價值的一件。

青海出土千年前吐蕃貴族最愛的大唐織錦,色澤如新,保存完好

藍地十字花緙絲·四庫全叔 拍攝

它的緯向寬度爲5.5釐米,尚非通幅,說明它有別於唐代其他的緙絲帶。其風格又與宋代緙絲有較大區別,並不嚴格按照換彩需要進行緙斷,表明了這件緙絲在緙織技術發展史上的地位。

青海出土千年前吐蕃貴族最愛的大唐織錦,色澤如新,保存完好

藍地十字花緙絲·四庫全叔 拍攝

唐代紫地婆羅鉢文字錦殘片,中部爲一行連續桃形圖案,邊緣爲青、黃彩條,排列黃色的小連珠。

青海出土千年前吐蕃貴族最愛的大唐織錦,色澤如新,保存完好

紫地婆羅鉢文字錦殘片·四庫全叔 拍攝

反面紅地上,有波斯薩珊朝所使用的的婆羅鉢文字,德國波斯文專家解讀爲“王中之王,偉大的、光榮的”之意。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唯一一塊被確認的八世紀波斯文字錦。

青海出土千年前吐蕃貴族最愛的大唐織錦,色澤如新,保存完好

紫地婆羅鉢文字錦殘片·四庫全叔 拍攝

藏漢文史書記載,吐蕃在公元660年至866年之間,向波斯等西亞諸國進行了擴張,並且使一些國家臣服。寫成於公元812年或813年的一則阿拉伯史料記載,當時喀布爾沙多次被寫作Malik min mulk al-Tubbat,意爲“吐蕃王中王”,正好與該絲綢上的文字內容不謀而合。

青海出土千年前吐蕃貴族最愛的大唐織錦,色澤如新,保存完好

紫地婆羅鉢文字錦殘片·四庫全叔 拍攝


參考文獻

  1. 《都蘭出土的含綬鳥紋織錦》
  2. 《都蘭古墓與絲綢南路》
  3. 《青海絲綢之路與都蘭大墓》
  4. 展覽說明

注:

  • 第1張圖片來源網絡,其餘照片皆爲作者四庫全叔拍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