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美食終於在紀錄片裏有了“整集”的身份,結果人比美食更動人?武漢美食終於在紀錄片裏有了“整集”的身份,結果人比美食更動人?武漢美食終於在紀錄片裏有了“整集”的身份,結果人比美食更動人?武漢美食終於在紀錄片裏有了“整集”的身份,結果人比美食更動人?武漢美食終於在紀錄片裏有了“整集”的身份,結果人比美食更動人?武漢美食終於在紀錄片裏有了“整集”的身份,結果人比美食更動人?武漢美食終於在紀錄片裏有了“整集”的身份,結果人比美食更動人?

楚天都市報7月9日訊(記者張聰)在《人生一串》完美“繞過”武漢的燒烤,《早餐中國》只給了熱乾麪一個鏡頭的諸多怨念之後,今晚21點,騰訊視頻推出的紀錄片《宵夜江湖》終於給了武漢整整一集的畫面。

但,這並不太像觀衆想象中的“美食紀錄片”——長達30分鐘的單集故事裏呈現的武漢宵夜,可能遠沒有《風味人間》裏紀錄的燒雞爪勾人,讓許多人看了難忘的,相反是人的故事。

“宵夜只是一個切口,人和人情其實才是我想呈現的主旨。”8日,在獨家對話楚天都市報記者時,《宵夜江湖》總導演杜興坦言。

4個女人構建武漢宵夜江湖?宵夜其次,人是主角

一部紀錄片要拍“宵夜”,錯過武漢只能說明它不專業——武漢人顯然有這個自信。而《宵夜江湖》裏,本地網友熟悉的霍元甲燒烤、田師傅香辣蝦蟹、燕子煨湯館一次出鏡,就連光谷立交橋下那個半夜出攤、買串靠搶、堅決不肯透露姓名的婆婆燒烤,也引發了網友“追蹤”的興趣。翻翻微博,你就能看到有人發出靈魂追問,“婆婆燒烤真那麼好喫?求具體地址!”

燒烤的煙火氣,香辣蟹的熱騰騰,一碗藕湯的暖意……但這些,並不是《宵夜江湖》的所有。

衝着武漢美食終於以單集的姿態出現在紀錄片裏,而選擇在第一時間點開這一期的人們會發現,原來來雙揚和李寶莉從來就不僅僅只是池莉、方方小說中的角色,武漢女人,似乎特別擅長把人生況味甚至傷痛隱藏在嬉笑怒罵裏。

4個女人構成了《宵夜江湖》武漢篇的主故事:靠着擺燒烤攤養大三個孩子,至理名言是“喫苦的錢就來得快一點,你三個孩子不喫苦”的“婆婆”;丈夫去世18年,兒子也並不太到燒烤攤上來幫忙,愛在燒烤攤“打罵”顧客但明顯是把一腔孤獨寄託在這件事上的“水貨老孃”艾鳳華;靠着香辣蟹帶出了渣家路一條街的火爆,敢在競爭者砸店面時“把命拼了”,“就是死也要死在漢口”的黃義珍;用耐心“慢慢煨”出一罐好藕湯的燕子……在這些主角身上,你能看到熟悉的“武漢女人”的樣子。

霸蠻潑辣背後是勇敢和堅韌,總導演:我覺得她們很治癒

“我們這次走了8個城市,但很意外的,在武漢,拍完素材我們回去一看,動人的人物,都是女人。”杜興反覆提到這不是“刻意”的尋找,“連我自己都覺得很神奇,很有意思。”

霸蠻、潑辣、江湖義氣,武漢女人這些個性特徵的背後幾乎都是勇敢和堅韌。《宵夜江湖》在瀋陽、重慶篇中也有女性人物,但那些氣質,杜興說跟武漢女人完全不一樣,他提到雖然自己很早以前就看過池莉和方方的小說,在《生活秀》與《萬箭穿心》裏“認識”了來雙揚和李寶莉,“但我拍這一集並不是受到池莉或方方的啓發,而是在拍攝中,更深刻地理解了這兩部小說想要表現的東西。”

讓杜興本人最難忘的人物,也是本片中打動了很多網友的、“把燒烤當成事業”的艾鳳華。艾鳳華是孤獨的,而霍元甲燒烤所在的徐州新村,在杜興眼中有一種“空間和時間摺疊的感覺”,“這種空間裏的艾鳳華其實有點像村口的王大媽,她可能嘴巴特別厲害,但實際上她內心懷着極大的善意,她想要去關心別人,也希望別人能夠關心她。”

主題是人,而不是美食。在採訪中,杜興直面網友的疑問,表示美食的確只是自己切入主題表達的一個窗口,“宵夜只是一個載體,我想要拍攝的其實是城市中各種各樣的人,尤其是他們在晚間的生活狀態。”他說,自己希望通過這部紀錄片,傳達出城市的性格,以及夜色下的人和人情。

《宵夜江湖》武漢篇的拍攝是去年8、9月份才宣告啓動,因此它錯過了很多網友念念不忘的小龍蝦。而記者瞭解到,這四位最終入鏡的人物和她們製造的宵夜,是導演組從20多個素材中最終選出來的。

杜興說,他曾經也在想,是不是把武漢女人拍得太“兇”了?“但紀錄片其實就是這樣,我們在用真實的拍攝呈現真實的人。”而他提到,這些女人個性中的無所畏懼和那些質樸的生活哲學,不止一次打動和震撼到他,“我覺得她們很‘治癒’,治癒不是天天喂糖、打一個粉紅色的濾鏡,治癒是這羣人在面對“苦”時,自然而然做出的選擇和反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