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布魯斯·韋恩在師從拉斯·艾爾·古爾(連姆·尼森飾),及其暗影聯盟手下的訓練鏡頭,肯定是《蝙蝠俠:俠影之謎》中讓人最爲印象深刻的場景之一。《蝙蝠俠》(1989)。

《蝙蝠俠》真人電影的20個高光瞬間

時光網特稿80年前的今天,這個世界第一次認識到了漫畫中的蝙蝠俠。

然而我們首次真正意義上,在大銀幕上見到這位哥譚市首富的真人版,是在30年前——1989年,鬼才導演蒂姆·波頓推出了由邁克爾·基頓主演的《蝙蝠俠》,影片的成功滋生了3部續集:《蝙蝠俠歸來》(1992),方·基默主演的《永遠的蝙蝠俠》(1995),以及喬治·克魯尼版《蝙蝠俠與羅賓》(1997),後兩部的導演換成了喬·舒馬赫。由於《蝙蝠俠與羅賓》太爛,華納直接砍掉了後續的續集計劃。

2005年,華納以克里斯托弗·諾蘭導演的《蝙蝠俠:俠影之謎》,重啓了DC漫畫中這一人氣角色的電影版,克里斯蒂安·貝爾主演的這版蝙蝠俠/布魯斯·韋恩,也是許多中國觀衆最初接觸、也最熱愛的版本之一。影片續集《蝙蝠俠:黑暗騎士》(2012)與《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2012),更是在電影史的不同層面上打破了各種紀錄。

《蝙蝠俠》真人電影的20個高光瞬間

真人電影版中的5任蝙蝠俠

諾蘭的三部曲後,下一部蝙蝠俠真人電影,就是DCEU中扎克·施奈德的《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了,本·阿弗萊克版蝙蝠俠不拍單兵,直接上集結篇。在《自殺小隊》中客串露了一面之後,蝙蝠俠下一次、也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出現,則是在2017年的《正義聯盟》中。大本就此卸任後,今年5月華納敲定,新任蝙蝠俠的衣鉢,交給了曾經的“暮光男”、如今的實力派年輕男演員羅伯特·帕丁森。

30年間、5任演員、9部《蝙蝠俠》真人電影過後,在你心中留下最深印象的,都有哪些這位“披風斗士”的高光場景?時光網總結了這些真人版《蝙蝠俠》電影中(《自殺小隊》就不算進來了),蝙蝠俠/布魯斯·韋恩這一角色的20個最精彩時刻。

《蝙蝠俠》(1989)

1.“I’m Batman.”

《蝙蝠俠》真人電影的20個高光瞬間

蒂姆·波頓的《蝙蝠俠》,是第一次對於這個角色的現代化演繹,與此前1966年亞當·威斯特主演的電視劇版本感覺大相徑庭。也因此,本片需要將這個角色以一種既引人注目又充滿神祕的方式展現。邁克爾·基頓所飾演的蝙蝠俠飛過哥譚建築天際線時,給街上兩個完全沒有防備的混混來了當頭棒喝。

身披斗篷、穿着戰服蝙蝠俠這一幕的攝影、配樂和質感,足以讓小流氓們嚇傻,這一切都是爲了基頓完美地說出那句經典(雖然有點兒俗)的臺詞:“我是蝙蝠俠。”(I'm Batman.)

這個蝙蝠俠的聲線無人超越。

2.蝙蝠洞初現

《蝙蝠俠》真人電影的20個高光瞬間

這是無聲勝有聲的一幕,一切都顯得那麼神祕而吸引人,蝙蝠俠黑暗的凝視代表了一切。金·貝辛格飾演的維琪·瓦爾被蝙蝠俠從小丑手中救出後,經歷了世上最詭異的一次蝙蝠車之旅。經過一片迷霧環繞的死亡樹森林,穿梭一條狹窄的黑暗通道後,她終於來到了無底地洞的邊上。

蝙蝠俠帶維琪在這片空洞聖殿中來了一場環遊,整個蝙蝠洞塗滿了黑色,裝飾了一牆牆的蝙蝠,波頓對於藝術設計的執着,成就了他在影片中最樸實無華的場景之一:蝙蝠洞冰冷的邊界,將祕密和懸疑都融進了折磨人的獸穴。在此,凶兆與宏偉完美結合。

3.蝙蝠燈亮起

《蝙蝠俠》真人電影的20個高光瞬間

這是本片的最後一幕,順理成章地將許多渴望成爲超級英雄的青少年變成了蝙蝠俠迷,比之前任何一個場景都要多。小丑被打敗了,金髮美人被救出,哥譚也恢復了平靜;剩下要做的,就是將這位城市英雄的個人標誌投放到天空中了。

沿着哥譚一座陰影籠罩的大樓一路上升至頂端後,攝像機最終停在了站在樓頂的蝙蝠俠身上,他正在享受着蝙蝠燈在夜空中亮起的感覺。丹尼·艾夫曼激昂的片尾曲,以一波激動人心的凱旋結束了本片。

《蝙蝠俠歸來》(1992)

4.企鵝人的紅三角馬戲團

《蝙蝠俠》真人電影的20個高光瞬間

蒂姆·波頓的《蝙蝠俠歸來》開頭,在企鵝人(丹尼·德維託飾)的紅三角馬戲團毀掉聖誕樹亮燈儀式後,蝙蝠俠駕着蝙蝠車趕去救援。這一幕中展現出來的純粹“樂趣”非常波頓化,沒有在之後的電影中再出現,不管是諾蘭的《黑暗騎士》三部曲,還是現在的DCEU作品。

馬戲團的色彩和視覺上的絢爛,也是其它版本《蝙蝠俠》電影中出現最少的。就連波頓理想中的哥譚市建築,也看上去很有趣味而獨特,風格選擇富有前瞻性。芝加哥和底特律那種近年來的地點顯然更“真實”,但那些太過單調,失去了漫畫中流行了幾十年的另類哥譚特質。

5.貓女的溼……舔

《蝙蝠俠》真人電影的20個高光瞬間

在前衛和極其黑暗的《蝙蝠俠歸來》中,米歇爾·菲佛所飾的貓女說話押着韻,一身乳膠衣和大皮鞭非常SM,還用舌頭親人,差點搶了基頓所飾演蝙蝠俠的風頭。盛裝出鏡的貓女給了蝙蝠俠一個迴旋踢,踹暈他的同時,又假裝示弱,當蝙蝠俠還擊時她大喊:“你怎麼能這樣?我是女人!”

他倆的打鬥是波頓兩部曲中最讓人難忘的鏡頭之一,貓女和蝙蝠俠極具挑逗的對話也是有意思的看點。貓女在樓頂跨坐在他身上,迷惑蝙蝠俠的同時,也將他的話鋒引到了槲寄生上,“如果喫了你就死定了,”他堅稱。貓女更進一步:“如果認真的話,一個吻也會致命。”隨後,她開始舔蝙蝠俠下半部分的臉(或者說他面具以外的臉)。這是蝙蝠俠真人電影歷史上,最具情色意味的一幕。

《永遠的蝙蝠俠》(1995)

6.追逐雙面人

《蝙蝠俠》真人電影的20個高光瞬間

喬·舒馬赫對黑暗騎士的表現,可能並不算蝙蝠俠電影中最好的鏡頭,他的《永遠的蝙蝠俠》雖然敘事上有短板,節奏也很混亂,但給出了幾處非常真實的構圖。特別是當蝙蝠俠追擊瘋了的雙面人時,拉倒了一棟大樓,張開翅膀破壞其着陸。在他螺旋鏡頭的自由落體過程中,我們欣賞到了一個非常精彩的特效鏡頭。

在一些敷衍的煙火後,我們迎來了第二個驚歎點:蝙蝠俠從一片煙火中慢慢浮現,還帶着慢動作的光輝。這部電影,特別是這個鏡頭,強調了蝙蝠俠不死的力量,也讓暴怒的雙面人(在想要炸飛他前)大喊道:“你怎麼就不能去死?!”

《蝙蝠俠與羅賓》(1997)

7.布魯斯與阿福掃墓

《蝙蝠俠》真人電影的20個高光瞬間

在喬·舒馬赫爛到沒必要看的《蝙蝠俠和羅賓》電影中,少數幾個可以忍受的鏡頭,就包括喬治·克魯尼飾演的布魯斯,和邁克爾·高夫飾演的阿福之間平靜的這段對話。他們討論了布魯斯父母的去世,以及這個早期創傷是如何影響他人格塑造的,布魯斯還回憶起了小時候被阿福帶着去掃墓的場景。

高夫低調的表演,給烏瑪·瑟曼和阿諾·施瓦辛格尬到不敢相信他們真的演過好電影的表演,添了一些令人欣慰的緩衝,阿福確實是這部電影中最好一部分了(我好不容易纔從這個片兒裏挑出來這麼一個場景)。

《蝙蝠俠:俠影之謎》(2005)

8.布魯斯師從拉斯·艾爾·古爾

《蝙蝠俠》真人電影的20個高光瞬間

布魯斯·韋恩在師從拉斯·艾爾·古爾(連姆·尼森飾),及其暗影聯盟手下的訓練鏡頭,肯定是《蝙蝠俠:俠影之謎》中讓人最爲印象深刻的場景之一。這一幕探尋了蝙蝠俠的瘋狂,這是其它電影系列所沒有做到的。最後爲了能進入暗影聯盟的領導層,布魯斯必須殺掉附近山村裏的一個小偷。

他拒絕這樣做,這展現了他的美德(和本·阿弗萊克版蝙蝠俠理念不同),也將他推向了與拉斯強大副手Animus Vox(渡邊謙飾)的戰鬥。這場打鬥編排得很好,也有其獨特之處,但最出彩的地方就是聯盟燃燒殆盡,拉斯生死未卜。異鄉場景在任何蝙蝠俠電影中都是首創,密集的動作戲也足以使《蝙蝠俠:俠影之謎》成爲難以忘懷的經典。

9.試駕蝙蝠車

《蝙蝠俠》真人電影的20個高光瞬間

《蝙蝠俠:俠影之謎》的衆多優點之一,就是電影可以時不時穿插一些不同的幽默、動作、劇情和經典的蝙蝠肖像元素,結合起來創造了經典的蝙蝠俠故事。剛剛回歸的布魯斯·韋恩(克里斯蒂安·貝爾飾)又一次造訪盧修斯·福克斯(摩根·弗里曼飾),想拿更多資源補充其永遠在添新物的蝙蝠武器庫。

在說到那種可以讓布魯斯製造滑翔斗篷的“智能布料”時(這也解釋了爲什麼他沒有超能力還能“飛”),這位百萬富翁看到了躺在角落裏,一個長得像水箱一樣的車。接下來的鏡頭中,韋恩和福克斯在巨大的測試房中開着‘Tumbler’(蝙蝠俠戰車的名字)簡單地轉了下,這給了蝙蝠俠起源一個合理的解釋,也爲接下來的一個關鍵動作場面做了鋪墊。

10.“Swear to me!”

《蝙蝠俠》真人電影的20個高光瞬間

《蝙蝠俠:俠影之謎》中,也出了不少蝙蝠俠真人電影歷史上最棒的金句。最讓人忘不了的是一個大雨傾盆的場景,法爾科內家族手下的一個小嘍囉Flass,被大頭朝下倒掛在了十層樓的高度。這個健碩的小賊迎來了最可怕的噩夢:一個暴怒的蝙蝠俠。Flass交代了祕密運毒的罪行,向蝙蝠俠保證:“我向上帝發誓!”貝爾一拍都沒落,說出了那句現在非常經典的蝙蝠俠怒吼:“向我發誓!”(Swear to me!)

不管你如何辯論哪版蝙蝠俠聲線更好,這個瞬間都是貝爾在《黑暗騎士》三部曲中最好的鏡頭之一。這不僅展現了哥譚市對於犯罪打擊最薄弱的地方,還讓我們感受到了蝙蝠俠的憤怒,以及他爲達目的所使出的威脅功力。

《蝙蝠俠:黑暗騎士》(2012)

11.抓捕劉先生

《蝙蝠俠》真人電影的20個高光瞬間

爲了抓捕懦弱的劉先生(黃經漢飾),布魯斯·韋恩動用了全部資源。他先讓管家阿福(邁克爾·凱恩飾)去海外,跟俄羅斯芭蕾舞娘在大遊艇上同框,隨後需要盧修斯·福克斯設計一場從香港高樓上逃脫的奢侈戲碼,還讓他跟自己一起去香港,爲蝙蝠俠最終帶走劉先生留下機會。結果讓人非常難忘,布魯斯極具效率地提前踩點,福克斯穿透了劉先生的安保。

蝙蝠俠從一個更高的優勢點瞄準了那座摩天大樓,從上面及時引爆了裝置,隨後繞着大樓飛行,破窗滾進大樓,並打倒了所有安保人員。在劉先生被一堆軍用飛機拽走前,他看到的最後一個東西就是引燃的粘土炸彈。這也是蝙蝠俠這位世上最偉大的偵探,最具代表性的一刻。

12.蝙蝠摩托車橫空出世

《蝙蝠俠》真人電影的20個高光瞬間

“蝙蝠車”炸了,“蝙蝠摩托”橫空出世。在《黑暗騎士》中,一個最刺激的場面就是蝙蝠俠從他的自殺式“坦克”中出現,一座史上最致命的摩托車也隨之登場,超酷!摩托車配有抓鉤和榴彈發射器,簡直把蝙蝠車比得一無是處。蝙蝠俠當時被罪惡的憤怒包圍,向數不清的停放車輛射擊,清出了一條通道直奔小丑。騎過了巷道、街邊和蜿蜒的購物區,他展現出自己想要抓住死敵的無畏。

當他真正到達時,舞臺已經被設定好了:小丑在一條空曠的街道上佔了一輛拖車。蝙蝠俠使用蝙蝠摩托作爲工具,把有十八輪的拖車翻了個個兒,當他俠從廢墟中端着自動步槍爬出來後,小丑對着他說:“來啊,我想讓你撞我,我想讓你這麼幹。”蝙蝠俠加速衝向小丑,直到最後一瞬間才剎車。這是他的正義感戰勝自己憤怒的時刻,並讓他留下了小丑的命。

13.審訊小丑

《蝙蝠俠》真人電影的20個高光瞬間

希斯·萊傑在《蝙蝠俠:黑暗騎士》中所飾的小丑炸醫院的場景,也許是揭開他人格面紗的關鍵;他與黑幫老大們的爭執,可能對於其人物塑造也不可或缺。但其實還有第三個場景,不僅將上述兩個關鍵點結合起來,還在過程中變成了解開《黑暗騎士》主題核心的鑰匙。

小丑被逮捕,演出了“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經典戲碼,即使有義警蝙蝠俠扭轉乾坤。這場戲真正無敵的地方在於,無論身處何種境地,不管是被銬牢還是自由、被唾罵或是被打倒,小丑都完全掌控着一切。蝙蝠俠身材上的優勢並沒有讓他退卻,他既沒害怕也沒無病呻吟,這使得蝙蝠俠不得不放棄自己習慣的方式,而按照小丑的規矩來。這是非常精彩的敘事反轉,也是塑造反派的絕佳方式。

如果這是篇“小丑”這一角色高光時刻的稿子,我大概還可以再寫二十條。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2012)

14.布魯斯面對狗仔隊

《蝙蝠俠》真人電影的20個高光瞬間

這個場景非常不起眼,但被我捕捉到了。從哥譚街頭消失的不僅僅是蝙蝠俠,布魯斯·韋恩這幾年來也沒怎麼參加party。所以這個曾因睡到俄羅斯芭蕾舞團首席舞娘而上過頭條的男人,在香檳盛宴上回歸時,吸引一些狗仔的關注是理所應當的。但如同本片很多別的反轉一樣,這裏的反轉十分可愛。

狗仔們舉起相機對準布魯斯,但在他們拍照時,他把手伸進口袋,握住了一個便攜蝙蝠俠EMP裝置,瞬間就讓狗仔的數碼相機失靈了。

他們應該跟諾蘭取取經,用膠片拍他就好了嘛。

14.對打貝恩(被貝恩虐)

《蝙蝠俠》真人電影的20個高光瞬間

在任何電影中,英雄與反派間的打鬥總是少不了誇張的攝影和配樂,而主角慢慢佔據主導地位,勝利在望。但《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中卻不盡然;當蝙蝠俠最終與貝恩(湯姆·哈迪飾)面對面,那場戲顛覆了每一個人設想,讓人不安起來。

配樂的缺席、貝爾不知疲倦但嚇人的表演,還有滲透戲服的雨水都很有感覺,但當然,貝恩純粹的身形主導是這場戲的精髓。在他打破蝙蝠俠本應無法毀掉的面具後,觀衆們已經深感憂慮;在他打斷布魯斯的脊骨後,觀衆簡直無法呼吸了。

15.從洞中逃出生天

《蝙蝠俠》真人電影的20個高光瞬間

布魯斯·韋恩設法從絕望中逃脫,並帶着這種絕望,成爲了崛起的超級黑暗騎士,這一點倒是不讓人驚訝。但優秀的是,這個場景很大程度上讓布魯斯人性化,並給了他人性的弱點。很像標準超英電影的是,布魯斯在前幾部電影中被其心魔折磨。而不像超英電影的地方在於,他對於自由的渴望被描繪成了一場旅行,而非一個循環。

他並沒有與影響發揮的心魔鬥爭,而是在與看得見摸得着的阻礙抗爭。當布魯斯終於決定嘗試不用繩子爬牆時,那個鏡頭除了自由再無其他。每一步都充滿魔咒,上面是希望的光芒。布魯斯天真的回憶恰到好處,展示了他父親爬下來救他的場景——這爲影片蒙上了一絲懷舊。

蝙蝠俠回來了。

《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2016)

17.布魯斯解救韋恩企業員工

《蝙蝠俠》真人電影的20個高光瞬間

《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借鑑了一些《回到未來2》的東西,就是新角色和新場景其實出現在了前作的世界中,只是觀衆沒看到。同爲DCEU的《超人:鋼鐵之軀》中有一段高潮打鬥戲——當佐德第一次知道如何用他的熱感視力後,他幾乎將一棟大樓撕成了兩半,而這其實是在韋恩企業總部大樓中發生的。

通過這種方式,即使沒出現在《鋼鐵之軀》電影中,觀衆們也知道了布魯斯·韋恩在這個世界中的存在。但當然,真正的戲劇高潮,是布魯斯試圖從大樓廢墟中拯救自己的多名員工。電影不僅展示了,布魯斯·韋恩並不需要戰服就能成爲英雄,還給大都市之戰賦予了人性化的一面,這是在神仙打架的《鋼鐵之軀》中完全缺失的。

18.倉庫之戰

《蝙蝠俠》真人電影的20個高光瞬間

在《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前,蝙蝠俠沒有在任何一部真人電影中,蓄意殺人致死。即使在此前,蝙蝠俠的行爲間接導致了許多死傷,但這次《正義黎明》徹底跨過了那條線。在扎克·施奈德口碑傳奇性兩極分化的電影中,粉絲最終看到了弗蘭克·米勒夢想中的那種蝙蝠俠,這種人是會讓阿卡姆瘋人院爲之歡呼的。

在本·阿弗萊克版蝙蝠俠的騎士噩夢中,他是個擰斷人脖子的暴漢,在他救下瑪莎·肯特的倉庫中,蝙蝠俠恣意打鬥。以砸開人頭骨的力量猛扔箱子、向敵人扔鋒利的蝙蝠鏢,這是開了大招的黑暗騎士。拋開了諾蘭電影的種種障眼法後,這部電影塑造了一個僱傭兵的形象,在敵人倒下後還要拆下他們的胳膊和腿。愛說啥說啥吧,但倉庫那場戲是我們看過最暴力的蝙蝠俠鏡頭了。

《正義聯盟》(2017)

19.初遇閃電俠

《蝙蝠俠》真人電影的20個高光瞬間

埃茲拉·米勒飾演的閃電俠無疑是電影的亮點之一,他的第一場戲,就是布魯斯·韋恩根本還沒怎麼生活,就“說服”他加入了正義聯盟,這也給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做了鋪墊。

這場戲的幽默之處在於:將神經過敏、古怪的巴里·艾倫,和堅忍而粗暴的布魯斯·韋恩並置;巴里知道布魯斯來找自己的原因後,由緊張變爲又緊張又興奮;在海王拒絕後,巴里非常迅速並愉悅地接受了蝙蝠俠邀約。這將一切對電影的預想推翻,效果也很不錯。

20.英雄公園之戰

《蝙蝠俠》真人電影的20個高光瞬間

和對抗共同的敵人相比,現在的超級英雄特別喜歡互毆,在《正義聯盟》的英雄公園之戰中,剛剛復活、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的超人,單槍匹馬單挑了正義聯盟。這段大戲其實剪得有點兒奇怪,還有莫名其妙的“告訴我——你是否會流血?”那句臺詞,但是打戲的動作和藝術性還是頂級的。

這場戲中,蝙蝠俠的出彩之處在於,他沒有使用一身蠻力只會打架,當然了,他也打不過。作爲正聯中最瞭解超人的英雄,蝙蝠俠懂得運用智慧,找來真正可以制衡超人,讓超人迴歸克拉克·肯特的“大槍”——克拉克的女朋友路易斯·萊恩。女朋友來了,心一軟,這個架就不用打下去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