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的研學活動真的很棒,如果還有機會,我不但要再帶兒子來參加,還要告訴其他臺灣家長,讓他們也帶孩子過來!”

與諸多其他家長一樣,一提起“兩岸一家親從小心連心”研學體驗營,臺灣家長黃瓊玉便連連稱讚。

一羣臺灣青少年來廈門集美參加這場交流活動,家長們交口稱讚

活動

迎來350名師生和家長

本屆研學體驗營,共迎來了350名兩岸師生和家長,其中有255位青少年及家長來自臺灣,總人數比去年增長60%。

從6月14日至16日,3天2夜的研學體驗營,針對不同年齡,分成助教團、青少年團、高中職體驗團和家長團等4種類型研學營,分別設置了一系列高度定製化的體驗行程與課程。其中,行程上包括了研學總部、嘉庚紀念館、鰲園、集美新城、園博苑和北站臺青基地等12個研學單元;課程上則囊括了彩繪小丑、布袋戲、AI科技、智能編程、航天航空、傳統木偶戲和茶道茶藝等豐富多彩的內容。

一羣臺灣青少年來廈門集美參加這場交流活動,家長們交口稱讚

所有這些行程與課程的設計,都是在集美“全區可研學”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兩岸青少年對“科技共享”“文學共讀”和“民歌共唱”的體驗交流,對集美區“嘉庚文化”“學村文化”和“閩南文化”等文化內涵的體悟。

以文化爲紐帶,以情感記憶爲橋樑,用“多維度研學文化體驗”爲切入點,串聯起兩岸青少年的共同記憶,用在地青少年結合臺灣青少年,兩岸一起前行的方式,創造出屬於各自年齡段的研學記憶——三天行程,兩岸青少年同喫、同住、同行、同樂,所有研學營成員在遊學中學成一片,玩成一片,笑成一片,友誼的溫度不斷攀升!

聲音

臺灣家長對體驗營交口稱讚

參加家庭團的臺灣家長黃瓊玉:我來過廈門很多次,但帶兒子參加研學活動,還是第一次。這次,我自己參加了家庭團,廈門市圖書館集美新館和園博苑給我留下了比較深的印象。集美新館很大,設備比臺灣好很多,尤其是有一種朗讀機,能朗誦推廣古文,我覺得非常好,臺灣就沒有這樣的宣導工具。另外,園博苑不僅面積大,我們在裏面還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景緻。

一羣臺灣青少年來廈門集美參加這場交流活動,家長們交口稱讚

臺灣也有針對學生的夏令營,但設施設備什麼的,都沒這麼好,而且項目比較單一,不像集美這邊,這麼豐富、多元,既能學習,又能看錶演。這次研學活動真的非常棒,回到臺灣,我會向其他家長宣傳,讓他們也帶孩子過來參加。

參加高中職團的郭峮睿家長:我的小孩是這樣告訴我的,這次活動相當不錯,能跟大陸學生一起學習,一起生活,一起跳街舞,很放鬆,很愉快。在這些活動中,大陸學生的表現會比較積極主動,給臺灣學生帶來了積極的影響。明年放假,如果還有這樣的研學活動,他希望我能再帶他來。

助教團的臺灣大學生陳亦珊:我是臺灣科技大學大三的學生,很高興能在集美研學活動中擔任小助教。在活動中,我帶領10個小朋友去馬戲團、閩南傳奇等地方參觀。這是我第一次來廈門,跟小朋友們一樣,不僅見到了臺灣見不到的大型表演,還多了一番歷練,增長了知識,因爲這裏有很多實際項目,讓我們去實踐驗證,而在臺灣大多還停留在書面上。如果還有機會,我不僅自己會再來,還會跟同學、家長分享,讓他們也來參加。

臺灣帶隊老師何健偉:我是金門縣何浦小學的老師,這次帶小學二年級至五年級,也就是7到11歲的孩子,來廈門集美參加研學活動。這是我們第一次參加研學活動。活動中的兩岸孩子一起讀經和一同參加臉部彩繪等活動,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在團體活動的表達上,大陸孩子比較敢於表達,不過在交流中,臺灣孩子的表現也慢慢好起來,而這也是我們所希望的,讓孩子們通過交流,互相促進。

這次研學活動安排得很不錯,很有意義。除了學習,孩子們還去參觀了陳嘉庚紀念館,去感受了集美學村的氛圍。雖然孩子們可能記不住陳嘉庚的名字,但他們能夠記住,在集美有位老爺爺辦了很多學校,對他很是敬佩。

一羣臺灣青少年來廈門集美參加這場交流活動,家長們交口稱讚

對於研學活動,我有兩方面建議:廣度上,可以針對沒有來過的臺灣學生,進一步擴大交流的面向;深度上,有所進階,針對已經來過的學生,開發更進一步的項目,讓感興趣的孩子能夠再次參加,持續增進了解,深化交流。

延伸

從“1+N”到“1+1+N”

在發展閩臺研學方面,集美區率先打造了大陸首個對臺研學旅行基地。閩臺研學總部,集研學產業園區、研學旅行集散中心和主題活動區域等功能於一體;目前已有研學單元29個,涵蓋集美區13個景區、16所高校和科研院;特色課程122個,爲兩岸青少年搭建交流融合、“同喫同住同玩同學”的大平臺。

今年,海峽論壇更是正式發佈了《廈門市關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若干措施》,明確提出:“持續提升廈門(集美)研學基地,吸引更多臺灣青少年來廈開展研學交流,打造大陸最大的對臺研學旅行基地。”

正如臺灣老師何健偉建議的那樣,起步早、走得快的集美區,仍不斷在發展對臺研學的廣度與深度上積極探索,並付諸實踐。

在硬件上擴容,集美區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總建築面積超過4萬平方米,正在加快建設,未來將作爲集美開展閩臺研學的“大營地”。目前的研學總部大樓能同時爲近500名青少年提供研學住宿和課程服務,而該新建營地將可容納約2000人。屆時,集美現有的“1+N(即1個研學總部+N個研學單元)”研學格局,將升級成“1+1+N”(即1個研學總部+1個研學大營地+N個研學單元)的研學新模式。

一羣臺灣青少年來廈門集美參加這場交流活動,家長們交口稱讚

在軟件上升級,把服務做到“最優”。去年,集美就率先出臺大陸首個區級對臺研學優惠政策,“以獎代補”,對開展閩臺研學旅行的兩岸旅行社、研學旅行機構以及院校、基地(景區、景點)等進行獎勵。今年,集美區不僅將進一步升級政策,整合完善研學旅行、實習實訓、創業就業等優惠政策,還將建立研學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統籌協調相關工作,併成立閩臺研學導師培訓認證中心、閩臺研學課程研發中心、閩臺研學單元認定中心等三大中心,深度對接兩岸研學資源。

相信用不了太久,兩岸青少年定能在集美,更加深入地體驗到研學課程的精髓,共同感受中華傳統文化,找尋兩岸同根同源的情感連接,從而促進兩岸青少年的情感融合與心靈契合。

海峽導報記者 李立宇 林靖東/文 集美區供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