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學習錄·初心與使命 |中國人飯碗要端好,更要喫好

習近平書記高度重視“三農”工作,他做出的一系列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是我們黨“三農”工作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中國鄉村之聲系列特別節目《鄉村學習錄——初心與使命》,帶領大家一起學習習近平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刻領會其中的思想內涵。

第六篇

中國人飯碗要端好,更要喫好

鄉村學習錄·初心與使命 |中國人飯碗要端好,更要喫好

特邀專家:施紅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研究領域爲宏觀經濟形勢、鄉村振興戰略、精準扶貧等

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部區域經濟學教研室主任

01

糧食安全是農業生產當中最重要的事情。習近平書記曾多次提到:“我國有十三億多人口,糧食安全是頭等大事”。對農業、農村、農民來說,“糧食安全”這四個字究竟意味着什麼?

施紅:

農村提供的最主要的產品就是糧食。在平時的消費中,我們總是認爲糧食是我們的口糧,但實際上,對國家來講,糧食也是一種戰略物質。因此,我們說到經濟安全的時候,就一定會涉及到糧食安全。所以,我們必須牢牢樹立確保口糧絕對安全,穀物基本自給的糧食安全觀。

鄉村學習錄·初心與使命 |中國人飯碗要端好,更要喫好

怎樣才能保障糧食安全呢?大家知道,種植糧食是要靠土地的,所以要想保障糧食安全,就必須保障有土地,我們叫“藏糧於地”。除了土地之外,科技對於糧食生產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就叫“藏糧於技”。我們在任何時候,對糧食安全都不能掉以輕心。

鄉村學習錄·初心與使命 |中國人飯碗要端好,更要喫好

02

2016年,習近平書記第一次提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多次提到“食品安全”、“質量興農”等關鍵詞。那麼,農業如何才能實現從數量到質量的飛躍性轉變呢?

施紅: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出,是因爲農產品的供給和需求出現了一些矛盾。從需求端來看,老百姓不僅要喫飽,還希望喫好,消費者對糧食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供給端來看,這些農產品的質量是不是達到了大家的預期目標呢?這是個問題。在這種背景下,國家就提出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鄉村學習錄·初心與使命 |中國人飯碗要端好,更要喫好

現在,我們特別強調農產品質量,但是怎樣從數量變成質量,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糧食價格的市場化。打個比方,以前我們對一些糧食會實行收儲政策。我們確定一個價格,然後收購,農民會覺得,價格是固定的,那我就追求數量,因爲價格固定的情況下,數量越多,賺的錢也會越多;當價格不再固定,而是隨行就市的時候,這樣就會引導農民按照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進行農業生產,使得生產從對數量的追求開始轉向對質量的追求。

03

有一位種糧大戶說,他過去種的都是“市場糧”,現在是“市場糧”和有機大米結合種植,但是有機大米的產量相比較於普通的大米低一些。他問:“我的產量下來了,是不是給國家糧食安全拖後腿了?”如果是您,您會怎麼回答這個問題?

施紅:

大家知道,中央講得非常明確,農業生產要轉向高質量發展,所以這位種糧農民的做法應該是值得鼓勵的,是應該得到肯定的。

鄉村學習錄·初心與使命 |中國人飯碗要端好,更要喫好

不過,綠色有機農產品的質量好,單產就低。那麼,單產低的話,會不會影響到糧食安全呢?對於這個問題,我想我們沒有必要過多的擔心。因爲綠色有機農作物一定是有市場的,這就需要我們具體分析現在的市場,看看有多少人在買有機農產品。

當然,農產品數量和質量需要並重發展,並不是要數量就不要質量,或者要質量就不要數量。即使“市場糧”,它也涉及到糧食的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

鄉村學習錄·初心與使命 |中國人飯碗要端好,更要喫好鄉村學習錄·初心與使命 |中國人飯碗要端好,更要喫好

用思想武裝頭腦,以學習匯聚力量。

中國鄉村之聲系列特別節目《鄉村學習錄——初心與使命》,深刻學習習近平關於"三農"工作重要論述,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鄉村學習錄·初心與使命 |中國人飯碗要端好,更要喫好

編輯記者:韓曉、劉璐、雷雪、李沛

新媒體編輯:韓曉

責任編輯:王慧

鄉村學習錄·初心與使命 |中國人飯碗要端好,更要喫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