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在這場全省性大會上 吉安和贛州爲何成亮點?

7月4日,全省推進非公有制企業維權服務工作優化營商環境現場會在吉安市舉行。作爲一場全省性的大會,此次會議爲何選址吉安?同時,贛州市長曾文明在大會上做了典型發言,由此可見,贛州在推進非公有制企業維權服務工作優化營商環境方面也有可圈可點的表現。那麼,在推進非公有制企業維權服務工作優化營商環境上,吉安和贛州有哪些可以值得學習的經驗和做法?

江西11個設區市市長齊聚一堂參加會議

7月4日,全省推進非公有制企業維權服務工作優化營商環境現場會在吉安召開,包括江西11個設區市市長在內的100多位代表參會。

江西正處於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非公經濟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數據顯示,2017年底,江西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佔全省GDP比重近60%,成爲支撐江西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因此,優化營商環境、壯大非公經濟成爲這次大會的重要主題。

政策是發展的導向,更是發展的支撐,江西省委、省政府一直高位推動非公經濟發展。在此之前,爲促進全省非公有制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江西相繼出臺《關於大力促進非公有制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意見》《關於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意見》等一系列打破壁壘的政策措施,促進非公有制企業快速發展。

2018年5月17日,江西省非公有制企業維權服務中心正式成立運行。隨後,鷹潭、九江、景德鎮等地相繼成立了非公有制企業維權服務中心或是出臺了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這些舉措既保護了非公有制企業合法權益,又暢通了政企溝通渠道,使得全省非公有制企業營商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極大推動了江西省經濟發展。

這次大會,除了選址在吉安,大會代表們在會議期間還考察了吉安推進非公有制企業維權服務工作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項目。同時,贛州市長曾文明也在大會上就主題做了典型發言、闡述贛州相關舉措。這讓吉安和贛州成爲了此次大會的亮點。

吉安率先成立非公企業維權服務中心助發展

推進非公有制企業維權服務,優化營商環境,這是江西各地一直都在做的一件事。此次會議之所以選在吉安,正是因爲吉安在推進非公有制企業維權服務優化營商環境上有值得借鑑的經驗和做法。

會前,與會代表便先後來到泰和縣高新區商會及檢察聯繫點、合力泰公司,井岡山經開區非公有制企業維權服務平臺,吉安市木林森光電有限公司,市非公有制企業維權服務中心、吉州區行政審批局等地考察,感受吉安助推民營企業發展的滿滿誠意。

泰和縣探索推出定責包辦零死角、定點幫扶零距離、定向對接零縫隙、定標服務零障礙“四定四零”工作法,井岡山經開區實行“一窗式”政務服務模式,吉州區行政審批局打造了“一個電話服務到、一枚公章審批完”改革品牌……一項項政策“落地開花”,展現的正是吉安幫助民營企業發展的巨大魄力。

“想不到,吉安非公有制企業的數量與質量都已悄然趕超,走在了前列。”省委統戰部工商經濟處劉江濤說。目前,吉安非公經濟GDP佔比達59.6%,貢獻了90%的稅收,有力促進了全市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數字的背後,是吉安誠意造就的吉安環境。2018年底,吉安整合原企業投訴中心與服務中心,率先在全省成立市非公企業維權服務中心,着力打通企業維權“最後一公里”。中心成立6個月就已受理非公企業、商協會維權訴求27件。

可以說,吉安在推動非公有制企業維權服務優化營商環境上,一直是走在前列的。不久前,吉安還和廈門大學簽訂開展營商環境第三方評估的框架合作協議,在江西省內首次引入專業化團隊,採用世界銀行標準,對全市營商環境系統把脈、全面會診。而類似的對標提升行動,正在江西各地鋪開。

栽好梧桐樹,才能引得鳳凰來。吉安用政策給非公企業做後盾,而民營企業亦用實際行動和真金白銀爲吉安的營商環境點贊。

在井岡山經開區,有近三分之一的企業通過以商招商實現落戶。僅藍晶光學就向園區推薦了5個項目,其中投資20億元的火樂科技、分別投資10億元的中山光大光學和中山泰維電子都已簽約。此外,已在井岡山經開區紮根的紅板電子、滿坤電子、聲瑞電子等一批優質企業亦紛紛增資擴建。

“學習兄弟設區市的好經驗、好做法,持續推進‘五型’政府建設,做好非公企業維權服務工作,努力打造‘四最’營商環境,推動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爲描繪好新時代江西改革發展新畫卷作出積極貢獻。”吉安市長王少玄在大會上向非公企業、向全體與會代表做出了此番莊嚴承諾。

贛州建立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測評體系服務非公經濟

此次大會上,贛州市長曾文明也作了典型發言。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贛州在強化維權服務優化營商環境、促進非公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方面也可謂亮點頗多。

和吉安一樣,贛州也把服務非公經濟放在突出位置。2018年以來,贛州市着力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經濟人士健康發展,推動出臺了多項創新政策,服務非公有制企業。

爲打造政策最優、成本最低、服務最好、辦事最快的“四最”營商環境,贛州建立了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測評體系,每年對非公(民營)經濟發展營商環境進行2次評價;設立市非公有制企業維權服務中心,訴求人可通過“12345”政府服務熱線或“967788”維權專線電話、“967788”電子郵箱、市維權服務APP平臺、來信來訪等渠道向市維權中心提交維權訴求;制定鼓勵外埠商會建設發展推進“贛商迴歸、贛纔回歸”表彰獎勵辦法。每年表彰12個自身建設蓬勃發展、引導贛商贛纔回歸成績突出的外埠商會。三大舉措,條條定位在爲民營經濟創造最優質的營商環境。

曾文明在會上提出,贛州堅定支持非公企業發展,切實加強非公企業維權服務,通過強化組織保障,確保企業維權服務有人抓、有人管;提升服務水平,確保非公企業訴求快受理、快落實;優化營商環境,確保非公企業發展更省心、更安心;全力打造“四最”營商環境,有力促進了非公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無論是曾文明的這四句表態,還是贛州已推行的三大舉措,無不透露着贛州堅定支持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爲民營經濟保駕護航的決心。

付出必有收穫。2019年1~5月,贛州民間投資仍增長了15.5%,高於全省6.9個百分點。目前,贛州民營企業已超11萬家,非公經濟貢獻了全市GDP的六成、稅收的七成。用曾文明的話說,非公經濟頂起了贛州經濟的“大半邊天”。如此看來,贛州與非公企業也堪稱相得益彰、共同促進。

“贛州將進一步提高維權服務水平,全力支持非公經濟發展壯大,加快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爲描繪好新時代江西改革發展新畫卷貢獻贛州力量。”曾文明擲地有聲,爲非公經濟在贛州發展打氣助威。(記者杜宇蔚、陳雪紅,實習生肖霞/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