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洲科學院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公佈,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張金龍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外籍)。消息傳來,這位從吳江汾湖走出去的名人火爆了朋友圈。


驕傲!這位蘇州汾湖人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張金龍1964年4月出生於蘇州吳江汾湖,在吳江完成了義務教育及高中階段的學習。記者從吳江中學瞭解到,張金龍於1978年9月至1981年7月就讀於吳江中學,在2012年吳江中學百年校慶時編寫的《江中百傑》中也可以看到張金龍的身影。

張金龍1985年畢業於華東理工大學感光材料專業,1993年在華東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專業取得博士學位,同年加入華東理工大學精細化工研究所;1996至2000年,張金龍在日本大阪府立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JSPS),長期從事高效光催化材料的設計和製備及在環境和能源領域中的應用研究。

多年來,張金龍在光催化領域取得了系統性的創新成就,累計發表SCI論文400餘篇,被引用20000餘次,H因子爲72,並連續入選Elsevier公佈的2014—2018年度中國高被引學者名單,入選2018年度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學家”,榮獲2017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11年度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11年度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諸多獎項。由於其突出的學術貢獻,張金龍還獲得了2001年度上海市第七屆“曙光學者”、2012年度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2012年度上海市“領軍人才”、江蘇省“雙創人才”、蘇州“姑蘇人才”等稱號,併入選2004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資助計劃,201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與此同時,張金龍也擔任着《影像科學與光化學》等國內外著名學術期刊的副主編和國際編委。

在獲悉張金龍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的喜訊後,記者致電張金龍,向他表示祝賀。讓人驚訝的是,張金龍說着一口流利的吳江話,他告訴記者,自己從吳江中學畢業後,去過上海、無錫、日本等地工作,但自己的家人、朋友都生活在吳江,因此,他常常回到吳江與他們團聚。

“近年來吳江的發展太快了,當地政府對技術、人才的引進高度重視,這給吳江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大環境,最近又迎來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我非常看好吳江未來的發展。”說起家鄉吳江,張金龍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目前,張金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針對光催化研究中所存在的2個關鍵的科學問題,對二氧化鈦等傳統的半導體材料進行一系列的改性,包括雜質元素摻雜改性、多相半導體複合改性、孔道結構功能化改性等,重新設計了半導體的能帶結構,實現了光催化材料對可見光吸收強度的調控,促進了光催化量子產率的提高。這些研究工作,都將爲建設綠水青山的美麗中國貢獻智慧。

光催化材料可以被應用在環境污染的處理,如污水處理,廢氣處理,也可以應用在新能源領域,如光催化分解水制氫,因爲氫氣是一種清潔能源,還可以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減少地球溫室氣體的排放。

張金龍告訴記者,近年來,自己陸續與康力電梯、聚康新材料等家鄉的企業開展合作,期待着能夠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轉化爲產品,爲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聞鏈接:

歐洲科學院是歐盟的“國家科學院”和法定科學顧問,由英國皇家學會等多個代表歐洲國家最高學術水平的國家科學院於1988年共同發起成立,總部位於英國倫敦。作爲國際上學術領域最廣泛、學術地位最高、影響最大的科學組織之一,歐洲科學院的院士包括自然科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領域的國際著名學者,主要在歐洲各國的院士中遴選,是一項崇高的國際學術榮譽,這次當選的中國籍院士有9人。今年10月,張金龍將參加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召開的年度院士大會暨新院士慶典儀式並作演講。

來源:吳江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