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張耳愣了,此時陳餘做了《史記》中最搞笑的事:他去上廁所了,把印綬留在桌上。陳餘的理由則是:我去了也救不了趙國,白白犧牲罷了,不如保存實力,幹掉秦國,爲張耳和趙國報仇。

《史記》列傳70篇,多有合傳,其中先是朋友,繼而爲死敵,最後命運殊途的,只有一對:張耳和陳餘。當然,導致他們決裂的因素也是史上最滑稽的—上廁所忘帶東西。

他們本是刎頸之交,其中一人上廁所忘帶一件東西,出來後二人反目

​他們都是經歷戰國與秦末的人物。張耳當過信陵君的門客,資歷老些,與陳餘算得刎頸之交,生死不避。張耳年紀長些,陳餘將他當作父親侍奉。秦國滅魏,他們就去當城門看守,日常工作就是對面而立。某次陳餘得罪了小吏,被打後想發怒,張耳踩了他的腳,止住了他,事後還教訓他:怎麼沉不住氣呢?從中可以看出,張耳比較能忍,說話也更有分量。

後來陳勝、吳廣起義,他們跟隨起事,分別當了復辟趙國的將與相。倘若到此爲止,像是兩個好友患難與共的復國故事吧?然而磨難來了。秦國章邯大軍前來,張耳的人馬被圍在鉅鹿。秦國合軍數十萬,諸侯只敢看熱鬧。陳餘自知兵少,不敢去救。張耳大怒,派人前去責備陳餘:咱是什麼交情,你竟不救我?

陳餘還是沒動窩,只給了5000人,當然被秦國大軍吞沒了。此後項羽橫空出世,大破秦軍,解了鉅鹿之圍。本是喜事,但張耳和陳餘之間硝煙四起。張耳上來就責怪陳餘,陳餘說:我派了5000人去,結果沒出來。

他們本是刎頸之交,其中一人上廁所忘帶一件東西,出來後二人反目

​張耳不信,接着罵,陳餘就生氣了,做了《史記》中第二搞笑的事:我把印綬都拍在這兒,你要不信就拿去,這將軍我不當了!

張耳愣了,此時陳餘做了《史記》中最搞笑的事:他去上廁所了,把印綬留在桌上。張耳看着印綬發呆,他身邊的人可不笨,說:“這是蒼天給您的,您若不拿,會遭天譴的!”

陳餘上廁所回來,發現變天了:張耳拿了印綬,把他的人馬都接管了。陳餘氣死了:剛纔賭氣時,你不拿,我上趟廁所的工夫就變了?從此他們反目,走向不同的道路。幾年後,張耳跟了劉邦,成了大漢的開國功臣;陳餘則成全了韓信背水一戰的傳奇,完蛋了。

上趟廁所能出這樣的大事,也是命數使然。張耳和陳餘誰對誰錯?張耳覺得,他們是好朋友,陳餘理當冒死相救。陳餘的理由則是:我去了也救不了趙國,白白犧牲罷了,不如保存實力,幹掉秦國,爲張耳和趙國報仇。

他們本是刎頸之交,其中一人上廁所忘帶一件東西,出來後二人反目

​誓同生死說來容易,但當真面對生死抉擇時,事態發展就失控了,權力的誘惑是很大的。不是他們多麼不講情義,只是恰好被命運安排了變態的考驗。

所以,上廁所時記得別把機要文件落下—不是每個人都能經得住誘惑。永遠不要用誘惑去試探情誼,企圖扒開他人不道德的一面,因爲這本身就不道德。相信並接受人性中自私的一面,並對此保持寬容,這是現代文明社會必備的心理素質。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張佳瑋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