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古装影视剧层出不穷,这其中又以宫廷剧为主旋律。最出名的就是《延禧宫略》和《如懿传》了,引得观众好评不断。

看完电视剧,很多人就对皇帝的老婆们的称号有了兴趣,贵妃、嫔妃、美人、才人……这些到底都是什么意思呢?后宫等级制度又是怎样规定的呢?来一起看看吧。

汉朝

汉朝的大部分后宫制度都是沿袭前朝秦时之制,但也略有改变,如汉武帝增加容华、婕妤、充依、经娥。汉元帝又增加昭仪,仅次于皇后,级别与丞相相当,爵位与诸侯王相等。

总的来说汉朝的后宫等级除皇后外分为十四等:

其中昭仪、婕妤、经娥、容华、美人、八子、充依、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官、顺常为前十三等,夜者、无涓、保林、共和、良使、娱灵为第十四等。

整个后宫约3000人。

唐朝

皇后为最高级别;

然后是四夫人,分别是贵妃、德妃、贤妃、淑妃;

再往下是九嫔,分别是昭仪、昭媛、昭容、修容、修仪、修媛、充容、充仪、充媛;

再往下二十七世妇,分别是九位婕妤、九位才人、九位美人;

最后是八十一御妻,分别是二十七位御女、二十七位采女、二十七位宝林。

整个后宫人数保守估计上万人。

明朝

明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钦定后宫等级制度,明代后妃的封号按等级依次为:

皇后之下为“九妃”,分别是皇贵妃、贵妃、庄妃、宁妃、贤妃、康妃、淑妃、惠妃、敬妃、顺妃;

再往下是“九嫔”,分别是德嫔、和嫔、贤嫔、庄嫔、僖嫔、丽嫔、惠嫔、康嫔、安嫔;

最后是昭仪、婕妤、选侍、才人、淑女;

整个后宫人数与唐朝相当,万余人。

清朝

直至清康熙时期,经过不断改进,后宫典制才算是逐渐完备起来,妃嫔等级定位十分严明:

设皇后1人、黄贵妃1人、贵妃2人、妃4人、嫔6人;

再往下有贵人、答应、常在三个等级,这三个等级没有人数限制。

最后就是一定数量的宫女以及满族的秀女。

整个后宫人数大约为2000人,相比以往朝代动辄上万人来说,人数较少。

以上朝代都是在古代后宫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看完了以后大家现在对古代后宫制度有了一定了解了吧,那你喜欢的宫廷剧角色在古代中是对应什么等级的呢?欢迎下方评论留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