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那个时候的中国内忧外患,看似强大的清政府无法抵御外国列强的大肆侵略,又是割地又是赔款,令人非常痛心。但是清王朝曾经却有一个可以和欧洲强国德国合作的机会,德国会向清政府提供先进的军事技术,武器以及帮忙训练近代化军队,有德国的大力支援,清朝的实力上升一个大台阶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但可惜的是,腐朽落后的清政府却没有抓住这个变强的机会。

这件事还得从李鸿章说起。我们都知道李鸿章是晚清“四大中兴重臣”之一,他在晚清诸多大臣中来说是对外交是比较在行的,被称为晚清外交第一人。这和他的早年经历有关,李鸿章曾被曾国藩派往上海与各国使者打交道,一来二去,西方各国也渐渐熟知李鸿章此人。在西方享有较高声望,外国人称赞他为“东方俾斯麦”。

多年的外交经历,使李鸿章对德国最有好感,可以说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德粉”。他非常希望能与德国合作,并向他们学习先进的治国治军之道。

有一次,机会来了。

《十九世纪中国与德国》书中记载,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清王朝与德国曾经有过一次惊人的外交狂想:德国总理俾斯麦有意同清政府建立合作方针,方针大致内容为清德建立军事同盟,共同针对俄国,规定两国中任意一国与俄国开战,另外一国必须出兵共同夹击俄国。为此,德国还答应帮助清政府建近代化军队,提供先进武器,以便日后同俄国开战。

这次清德合作,对于中国来说可以说是百利无一害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最直接的便是能得到德国的军事支持,这个就不多说了。

其次,这次的合作两国实际上是地位平等的同盟关系,清政府有去争取一定利益的话语权。

最后,德国与清王朝成为合作伙伴,说白了就是德国的“小弟”,德国为使清政府能一直保持足够精力来对俄国形成威胁,必然会在其他列强想对清政府动心思时伸出援手。至少能为清政府争取到一个较长时间的且稳定的发展时间,不至于像后来一样刚刚起步没多久又被打垮。

那为什么德国会与当时羸弱不堪的清政府合作呢?答案很简单

地理位置,中俄两国自古以来就有大片领土相接壤。如果发生战争,清德两国可共同出兵对俄国形成夹击之势。

另外一个必须说的就是,清末时期的中国也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不堪,地大物博并不只是说说而已。我们不妨来举例对比一下,清末多年来战败赔款总数不过10来个亿两白银,和珅一人贪污数量就已经价值多达50亿两白银。那时的中国,生产能力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庞大的程度。

再者,还可以对比一下清王朝与印度这两个亚洲大国,同同是在外国列强侵略下,印度王朝就直接沦为了英国殖民地了,但清政府哪怕是苟延残喘还是苟了近100年,最多也只是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最后还是给国内革命军给推翻的。

清政府一直在人们记忆力里都是非常的不堪,但也只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太过软弱而造成的。虽然丢了面子,但实质上当时的中国还是有着非常强的能量与潜力。这也是德国为什么愿意与清政府合作的重要原因。

但非常可惜的是,1894年,世界瞩目的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这可以说是关乎亚洲霸权归属的一场战争。最终,本信心满满的清政府却战败。因此,德国决定终止与清政府的合作计划,原因是德国方面认为清王朝根本无法实现对俄国的威胁,与清政府结成军事同盟,甚至还会成为累赘。

总结起来,还是因为清政府实在太不争气,长期以来骄傲自满,不思进取,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与时代的差距太大了。最终,德国放弃清政府而选择与日本合作,清王朝彻底失去了一个绝佳的变强的机会,着实可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