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3年11月,在結束通湖大道路基工程後,卓啓江考入宿城區建設局,後來宿城區交通運輸局成立,他成爲其中一員,開始負責農村公路及市、區重點工程建設管理工作,全程參與項目立項、招投標、施工現場管理、計量支付、設計變更、合同管理等工作。1999年8月,上班的第一天,卓啓江就被市公路工程建設處派到市區運河二號橋瀝青橋面項目上從事測量工作。

1999年8月,上班的第一天,卓啓江就被市公路工程建設處派到市區運河二號橋瀝青橋面項目上從事測量工作。

此時,市公路工程建設處剛剛成立不久,運河二號橋瀝青橋面項目是該處獨立承擔的第一個瀝青橋面項目。

“新人”卓啓江到了工程現場,發現真是“兩眼一抹黑”。此前,他在大學老師的帶領下,在一個工程項目上實習了近一年,但那時是負責監理工作,光看不動手。現在,需要動手了,連個帶的人都沒有——因爲人手少,與他搭檔的,也是個新手。

這一天,卓啓江盡忙着“放線”了。

他先用兩個小時,在要鋪的橋面兩側每隔20米砸下一根鋼釺,然後在鋼釺與鋼釺之間拉上鋼絲繩,再把傳感器掛上去——瀝青攤鋪多厚,就由傳感器上的探測棒進行控制。

這是卓啓江第一次“放線”。

“主要是定位難,特別是當時的計算器無法儲存大一點的數字,需要反覆輸入、計算。”

“當時沒有全站儀嗎?”

“沒有,我們單位到2000年纔有了第一套全站儀,很貴的,18萬元一套!”

因爲是第一次,卓啓江計算了老半天,又和搭檔小心翼翼地放了100米長的線。但是,等到瀝青攤鋪機開始工作後,他們發現還是放錯了。

重頭再來!

地上是高溫的瀝青,頭上頂着大太陽。也不知道是烤的還是急的,這一天,卓啓江的衣服就沒幹過。

第一天終於熬過去了。第二天,卓啓江和搭檔又計算了半天,小心地放了150米。此後一個多月,他每天早上6點多鐘就到工地,中午不休,晚上8點半以後才收工,臉都曬黑了,可“放線”的速度也越來越快了。

“到了工程後期,我研究出一套實用的小軟件,計算起來再不用那麼麻煩了。”令卓啓江自豪的是,這套小軟件,現在還被“戰友們”廣泛使用。

2001年9月,建設市區運河三號橋環島時,卓啓江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了,領到了環島路面鋪設的重任。

“以前鋪的路基本上都是直來直往的,環島還是第一次!”卓啓江到了現場發現,整個作業面看着挺大的,但是加上瀝青攤鋪機、拉料機、施工人員,自己連立足的地方都沒有了,站哪兒都覺得有點礙事。

不過,經過之前的鍛鍊,這時候的卓啓江已經心中不慌了,一點一點推進,順利完成了這個項目。

2003年11月,在結束通湖大道路基工程後,卓啓江考入宿城區建設局,後來宿城區交通運輸局成立,他成爲其中一員,開始負責農村公路及市、區重點工程建設管理工作,全程參與項目立項、招投標、施工現場管理、計量支付、設計變更、合同管理等工作。

“從建項目到管項目,能適應嗎?”

“能啊,我還是在一線啊!”

此前在建設一線的工作經歷,讓卓啓江在管理工作中能夠輕鬆應對施工中的“坑”,還能指點施工方工作。

2012年上半年,耿龍路建設,路基要佔用邊上三分之一的河道。上海來的施工方填來填去,路基就是鋪不起來。

作爲甲方代表的卓啓江,每天幾趟跑來監督工程質量、安全、進度,實在忍不住了,找到施工方提出建議。施工方聽了卓啓江的話,調整了石灰和水泥的比例,又延長了養護時間,路基終於鋪起來了。

在管理中,讓卓啓江感到有挑戰性的,是2016年宿城區採用PPP模式建設的4條省道——

121省道宿遷段起自泗洪縣,與淮安段相接,向北跨淮洪新河,經泗洪縣向北止於宿城區龍河鎮,其中宿城段長5.3公里,總投資約1.3億元。

268省道宿遷段起自宿豫區與新沂市交界處的新沂河,向南經宿豫區,跨京杭運河,與徐宿淮鹽鐵路、宿淮鐵路交叉,止於343國道與330省道交叉處。路線全長58.9公里,其中宿城段長約4.7公里,總投資約1.6億元。

324省道宿遷西段(一期)起自通湖大道與宿支路交叉處,經宿城區雙莊、蔡集、王官集,止於宿遷徐州界,全線長22.02公里,總投資約4.4億元。

347省道宿遷段起自121省道與235國道交叉處,向東經市洋河新區至泗陽縣境內,全線長41.63公里,總造價約13億元,其中宿城段長8.89公里,總投資約2.8億元。

卓啓江全程參與了項目前期社會資本方招標,隨後又具體負責項目實施。

“太複雜了。我們以前只和施工方、監理方及地方政府打交道,現在得和五六方打交道,還得與很多單位聯繫,辦很多手續、很多證。”

“老交通”也遇到了新問題。

但是,“老交通”有優勢啊,業務熟,能喫苦。

“目前,項目進展都良好!”卓啓江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