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无论是文还是武。特别是要想在大城市立足,更要具备一点赖以生存的本领,或者高于常人的一些学问、一种技能,唐代的白居易就是因为会写诗,而在当时的京城长安得以长居,发展。

唐代的长安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四方辐辏,商贾云集。白居易十六岁的时候,就外出谋生,想到京城去碰碰运气,尽量找机会见见那些当时的学术权威,以便能够得到一些教益。他拿着自己写的诗文先去谒见当时著名诗人顾况,顾况看到他的名字,心里就不以为然,加上白居易这样年轻,就开玩笑地说:“呵呵,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啊!”意思是年纪轻轻,竟然跑到京城里来混日子了,怎么混得下去?但当他披卷读白居易的诗歌,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不禁感叹不已,说:“我认为这种文采焕然的诗早就没有了,现在又从你的诗里看到,真想不到。刚才的话是和你开玩笑的啊,请不必当真。像你这样年纪轻轻,就能够写出这样优秀的作品,不要说在长安居住一年两年,就是一辈子住下去也完全可以!”

这本来是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的一个玩笑,后来演变为成语“居大不易”,常常用来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

令一个前辈佩服,可见白居易这首诗的艺术价值。从此以后,这首诗的颔联流传千古,妇孺皆知。但遗憾的是,人们常常记得前面四句,后面四句就被人忽视了。甚至有一些诗选的集子只选前四句,而把后面四句删去。后面四句不好吗!真正懂诗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须知,这是一首送别诗,诗最后两句,点明了赋此诗的本意。诗人送别友人,他指着眼前无边的春草说:你看那原野上的草长得多么茂盛,像一张巨大的地毯把大地覆盖起来。尽管一年之中也有枯黄的时节,但只要到了春天,它就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任何野火和外力都不能消灭它们,生命力是何等的顽强!

现在,那绿草蔓延扩展,一片翠绿,把古道都占满了;在晴朗的春日照耀下,是那样的生机勃勃,一直蔓延到遥远的荒城。在这样宜人的情境里,你却要走了,向着自己追求的目标前进。而我的那颗多愁善感的心,装着满满的离情,它像眼前的青草一样无边无际,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

您效劳。唐宣宗果断地回答:“汝曹所惜者罗程;朕所惜者高祖、唐宗法。”说完,果断地把罗程送上断头台。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