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出新格局“創”出新活力 深圳三大國有文化集團不斷深化改革“改”出新格局“創”出新活力 深圳三大國有文化集團不斷深化改革

1月,深圳兩會“圳能量”持續傳播到全國;

2月,深圳特區報“讀特”客戶端“無人花店”報道的全網點擊量突破1億次;

3月,全國兩會上生動講好“深圳故事”;

4月,深圳廣電集團“四大中心”掛牌;

5月,第十五屆文博會結出豐碩成果;

6月,“學習強國”APP中深圳“好聲音”日益嘹亮;

7月,深圳迎來首屆書展

……

“改”出新格局“創”出新活力 深圳三大國有文化集團不斷深化改革

不斷精彩綻放的一幕幕,與深圳報業、廣電、出版三大國有文化集團息息相關,與持續推進的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創新緊密相連。

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三大國有文化集團的改革發展,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王偉中,市長陳如桂多次表示,大力支持三大集團做優做強做大,希望三大集團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不斷深化改革,努力打造新時代深圳文化傳媒品牌。

互聯網時代,國有文化集團的發展既充滿機遇,也面臨挑戰,以改革化解難題、促進發展,是一條必須要走的突圍之路。

“不改沒有出路,改了沒有退路,遲改沒有新路”,深圳三大國有文化集團在市委宣傳部的領導下,認真落實《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緊緊圍繞深化改革總體方案,持續以改革補短板,以創新謀發展,加快創新發展、轉型發展、融合發展,“改”出新格局,“創”出新活力,改革發展不斷推進。

身輕體健,向前的道路越走越寬

“堅持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切實增強改革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只有針對存在問題,實實在在努力改革,身輕體健,向前的道路纔會越走越寬!”

今年5月,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小甘在調研報業、廣電兩大集團時語重心長地說出了這段話。這段話,既是對兩大集團現有改革成果的鼓勵,也飽含着殷切期許。

深化改革,需要義無反顧、勇往直前,需要“壯士斷腕”的魄力和勇氣。

深圳報業、廣電集團將改革利刃向內,對存在的“機構龐雜、人員臃腫”問題下手,實施“瘦身計劃”,紮實推進改革舉措落地——

報業集團完成總部人事改革目標,領導班子職數從17名減至11名,減幅達35%;集團本部由25個部門精簡爲15個,減少40%;中層幹部職數由72人減少到43人,減少40.3%;對長期虧損、扭虧無望的企業堅決“關停並轉”,8家“殭屍企業”已完成註銷,4家進入收尾階段。下屬企業妥善推進富餘人員分流,共分流減員400多人。完善全面預算管理和目標考覈管理,管理效能進一步提升。

廣電集團推進組建衛視中心、融合媒體中心、廣播中心和專業頻道運營中心等“四大中心”,做強數字電視、文化金融、產業園區、會展影視等“四大運營板塊”,從經營、人力、技術、管理等多方面優化體制機制,取得初步成效。集團領導班子成員由13人覈減至9人,減幅31%;職能部門覈減編制43個,縮減8%;集團人員至目前爲止比改革前縮減700多人;關停並轉4家經營不善的下屬公司。

身輕體健,前行之路正越走越寬。

以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爲例,報業集團在採編系統推出名編輯、名記者、名評論員“三名工程”,廣電集團在五個電視頻道試點推行幹部帶任務上崗工作,已初見成效,有力調動了業務骨幹的工作積極性和幹事創業熱情。

身輕體健,前行之步履有力鏗鏘。

報業集團着力構建“一主報融媒體多平臺”發展新格局,《深圳特區報》《深圳商報》《深圳晚報》《晶報》和深圳新聞網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新聞報道穩中出新,融媒體爆款頻出,屢獲大獎。廣電集團做強品牌欄目,《深視新聞》《直播港澳臺》《軍情直播間》《關鍵洞察力》等影響力不斷提升,深圳衛視全天收視排名保持在全國前十行列。

融合發展,“相加”邁向“相融”

“2019開年筆談”系列報道回答“深圳之問”、《飛閱大灣區》5G全媒體直播全景展示大灣區建設場景、“無人花店”報道得到中央媒體官微的頭條推送、《戲精女護士》第二季一經推出火遍全網……近期,一批“百萬+”“千萬+”融媒體產品不斷湧現,在網絡平臺唱響深圳主流聲音。

受衆在哪裏,觀衆在哪裏,宣傳報道的觸角就在哪裏。

經過平臺、人員、產品和流程等方面的融合,深圳的傳媒主力軍通過各種方式加速投入到互聯網這個輿論的主陣地、主戰場,用一批優秀的新媒體作品搶佔輿論場,在網絡空間全方位營造深圳改革創新、開放自信的良好形象。

面對新媒體形態和傳播技術的更新迭代,深圳媒體不斷深化改革,不再是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簡單相加,而是“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的全媒體深度融合:打通“報網端微屏”的移動媒體建設;“一次採集、多媒體呈現、多渠道發佈”的採編流程再造;5G等新技術助力新傳播格局構建……

從“你就是你 我就是我”到“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到“你就是我 我就是你”,如今,隨着媒體融合的不斷深化,深圳全媒體傳播格局初步形成。

深圳報業集團形成了以深圳特區報、深圳新聞網、讀特、讀創領銜,“紙媒+網站+客戶端+官微+自媒體+代運營”全覆蓋的融媒體矩陣,用戶量持續增長。截至目前,集團全媒體用戶數(含粉絲數)達1.1億。

深圳廣電集團建成全媒體新聞指揮中心,改版升級新媒體平臺“壹深圳”客戶端,積極推進“CUTV廣電雲”、IPTV、OTT等業務發展。深圳衛視全國入網率99.1%,覆蓋國內11.6億人口。

深圳出版集團在“閱讀永恆,載體創新”理念的指引下,推動深圳全民閱讀逐漸形成“互聯網+”熱潮,“全民閱讀APP”吸引近120萬讀者加入“全民閱讀計劃”,“掌上書城APP”實現四大書城閱讀文化資源的線上整合,培育數字閱讀新風尚。深圳連續三年獲得“全國十大數字閱讀城市”稱號,在去年的“全國十大數字閱讀城市”評選中排名第一。

迎難而上,多元經營打造新增長點

改革,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三大集團不斷挖掘資源優勢,通過大力發展“文化+”、“互聯網+”等新型業態,推動集團所屬企業與深圳其他龍頭企業優勢互補,創新業務增長模式,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良性循環。

強筋骨,通脈絡,增活力,開新局。

不久前,深圳報業集團與華爲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大數據中心、媒體混合雲、融合媒體平臺建設、5G+人工智能創新、虛擬現實等多方面開展合作。此外,深圳報業集團與深圳地鐵集團成功組建報業控股的地鐵傳媒合資公司,平面廣告資源約佔深圳軌道交通總線網的80%。深圳廣電集團與深圳巴士集團合資組建了公交電視網絡傳媒公司,推出“智慧大屏”公交電視服務。廣電集團天威公司全面推進全市有線電視網絡高清化改造和“普及高清電視服務”惠民工程,不斷創新增值業務。

“文化+金融”效應初顯,有力拓展了三大文化集團新的經濟增長點。報業集團深圳新聞網在新三板掛牌上市,成爲廣東省第一家依託傳統報業集團、整合數字媒體業務登陸新三板的新媒體公司。報業集團一本投資公司成立以來,發揮集團資本運作平臺作用,已成功投資5個項目,累計投資3.07億元。廣電集團前海天和基金完成投資項目8個,累計投資額2.25億元,並獲得財政部5000萬元出資。三大集團積極參與發起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截止目前已獲得分紅收入近5億元。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

隨着資源配置的優化、盈利模式的更新、運營機制的轉換,三大集團的改革路徑不斷明晰。

深圳出版集團初步完成公司化改革,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制定了新的公司章程,加快推進“一區一書城、一街道一書吧”和異地書城,龍崗書城、開封書城正式開業,龍華書城即將啓幕,合肥、哈爾濱書城項目積極推進,市內外已建成運營40多家書吧。深圳書城龍崗城於2018年7月開業後,深圳書城模式更實現了從“文化創意書城”到“智能化書城”的又一次升級。

多措並舉,扶持“加法”簡政“減法”

強本固基,才能行穩致遠。

爲推動做大做強國有文化集團,市財政從2015年起給予報業、廣電集團專項資金資助,並持續加大力度,明確資金主要用於支持兩大集團深化改革、輿論陣地建設、媒體融合發展等重點領域。支持出版集團“一區一書城、一街道一書吧”等準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由市財政給予新建大型書城總投資50%的資金補助,並給予公共服務型書吧建設運營補貼。

如果說,資金扶持是“做加法”,那麼,“簡政放權”就是“做減法”。

深圳進一步優化國有文化資產監管體制,擴大國有文化集團的經營自主權。市委宣傳部會同市國資委對市屬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1+7”文件進行修訂,推動形成了較爲完善的國有文化資產科學化、規範化管理體制機制。國有文化集團需報資產監管部門審批的投資項目比改革前減少90%以上,決策效率明顯提高。“深化國有文化集團改革”獲評2017年度深圳市全面深化改革優秀重點項目,相關做法入選中宣部《典型經驗選編》。

一“加”一“減”,有效激發了國有文化集團的內在能量,疊加效應如“乘法”釋放出深層活力。

改革動力澎湃,創新引領發展。

改革創新,是三大國有文化集團發展源源不竭的動力。

初心凝聚力量,使命催人奮進。

面向未來,三大國有文化集團在深化改革中必須有更大的決心、魄力和動作,必須始終葆有改革的精神、創新的思路、振奮的姿態、實幹的步履,開拓進取,勵精圖治,爲創新發展贏得更廣闊天地,唱響更爲嘹亮的深圳好聲音,描繪更爲美好的發展新篇章。

“改”出新格局“創”出新活力 深圳三大國有文化集團不斷深化改革“改”出新格局“創”出新活力 深圳三大國有文化集團不斷深化改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