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事實並非如此,在海馬汽車給出的回應中明確寫到,造成虧損的主要因素是經營不善,產能利用率不足造成製造成本增加,以及產品銷量大幅下滑所帶來的利潤影響。或許是因爲形勢所迫,股票被“ST”,連年虧損也讓海馬的資金鍊受到嚴重影響,讓人覺得海馬8S成了海馬汽車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只有當潮水退去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

近幾年的中國車市,可謂是將雷軍和巴菲特的這兩句名言印證的淋漓盡致。在SUV市場異軍突起的時候,甭管是誰,技術如何,只要你能造車,套個SUV車殼就能上市撈金。各路轎車底盤的SUV,麪包車底盤的SUV在市場上大行其道,一衆車企在風口上肆意翱翔。待風平浪靜之後,消費者逐漸學會理性購車,一衆“裸泳”者纔想到找塊“遮羞布”掩一掩。

銷量腰斬,股票差點退市,水深火熱中的海馬汽車


快被遺忘的海馬汽車,以這種方式重回賽場恐怕不妥吧?


銷量下滑,股票下跌,已是近兩年大部分車企的常態。再加上經濟形勢影響、中美貿易摩擦、法規愈加嚴苛等等因素,讓很多車企的輝煌銷量一去不返。尤其是二線自主品牌,在市場中不斷被邊緣化,銷量瘋狂下跌,儼然一副退潮之後被埋在沙灘裏的“鹹魚”樣。海馬汽車就是這樣一個典型,曾經憑藉福美來家喻戶曉的海馬汽車,如今卻近乎被人遺忘。

而前不久海馬汽車獲得業界的關注卻是一則負面新聞,“海馬汽車收到深交所關注函 要求說明2018年第四季度大幅虧損原因。”


快被遺忘的海馬汽車,以這種方式重回賽場恐怕不妥吧?


看到這則消息,人們的第一反應或許是“做空”、“股權套現”等字眼。但事實並非如此,在海馬汽車給出的回應中明確寫到,造成虧損的主要因素是經營不善,產能利用率不足造成製造成本增加,以及產品銷量大幅下滑所帶來的利潤影響。

的確,從數據上也能看出海馬汽車的問題有多嚴重,2018年,海馬汽車銷量爲6.76萬輛,同比大降51.88%,2019上半年,海馬汽車累計銷售14,425輛,同比跌幅高達65.2%。僅去年一年,銷量就被攔腰斬斷,今年上半年更是“膝蓋”以上全部“沒收”,股票也被深交所掛上了“ST(有退市風險)”標誌。這一系列的負面消息以及悲慘數據似乎都在昭示着海馬汽車已走上了窮途末路,或許海馬汽車只能像曾經的夏利、力帆一樣黯然退出車市。

“救火隊員”加重磅新車,不認命的海馬能否翻身?

然而值得慶幸的是,海馬汽車似乎並不認命。在企業狼藉一片之時再次請出了景柱這位“救火隊員”。翻開海馬汽車的“履歷”,景柱這位曾一手把海馬汽車拉扯大的集團董事長確實是“救火隊員”的最佳人選。且上任沒多久就做出了大動作,攜手京東正式上市海馬8S。


快被遺忘的海馬汽車,以這種方式重回賽場恐怕不妥吧?


全新上市的海馬8S定位爲一款緊湊型SUV,搭載和德國FEV共同研發的1.6T發動機。最大馬力195匹,最大扭矩293N·m,在10萬區間的SUV車型裏絕對稱得上動力十足,正好迎合了官方“7.8s破百”的宣傳語。各類配置給的也很齊全,沒什麼硬傷,7.99~12.59萬的定價區間也算良心,總的來說算是一款很有競爭力的緊湊級SUV。

新車本無槽點,但上市方式卻姿勢難看


快被遺忘的海馬汽車,以這種方式重回賽場恐怕不妥吧?


但恕我直言,海馬8S新車上市這步起手,似乎走臭了。看看這張PPT。雖說通過產品比對體現產品實力,早已是很多廠家新車上市時的慣用套路。但一般情況下,所有廠家都會用“某同級車型產品”、“行業平均水準”等字眼來替代競品車型。一方面能體現了產品優勢,另一方面也給予了行業和對手足夠的尊重。唯獨海馬8S,在上市發佈會上指名道姓的PK哈弗H6,還大大方方地拿出了一張性能“完爆”哈弗H6的柱型對比圖。這種做法,在整個行業裏都屬極其罕見。

就拿這張對比圖來說,圖表主要顯示的內容都是動力參數部分的“紙上談兵”,典型的“以己之長攻人之短”,不具備兩款產品綜合產品力的整體參考價值。況且,哈弗H6自上市以來,長年霸佔SUV市場的銷售冠軍,能與其一較高下的車型寥寥無幾,早已形成良好的產品口碑。而海馬8S的公然“宣戰”,不僅顯得很沒風度,搞不好還會搬石頭砸腳,爲整個品牌帶來負面。想想吧,以海馬目前的品牌力、渠道體系等等劣勢,海馬8S能否成爲黑馬本就存疑,到時候網友們拿着這張圖笑它“曾經吹過的牛B”,是不是很狼狽?


快被遺忘的海馬汽車,以這種方式重回賽場恐怕不妥吧?


對於這一行爲,我們勿需過度解讀,但海馬汽車的另一步棋,走得更加讓人費解——“與京東攜手開啓互聯網直賣模式”。汽車電商,如果放到四五年前還算個新鮮詞,興許有不少消費者願意嚐個鮮。但現在說出來這四個字,只會讓人覺得心煩意亂。走在大街上各種“天貓汽車”、“京東汽車”、“蘇寧汽車”的廣告牌,回家進電梯是“一成首付彈個車”、“超低月供毛豆新車”,上網刷會兒劇還有“車享網不花冤枉錢”的廣告彈窗。購車門戶層出不窮,賣法也是五花八門,但從未見到哪個車企通過電商平臺購車而大獲成功的,給品牌貼上這樣的標籤,未必是件好事兒。

或許是因爲形勢所迫,股票被“ST”,連年虧損也讓海馬的資金鍊受到嚴重影響,讓人覺得海馬8S成了海馬汽車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但急則疲,慌則亂,海馬汽車似乎也被嚴峻形勢給擾亂了。穩住腳步,靜心發展,看清形勢,謀而後動,才能打破如今的僵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