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品格,看這個博士中國小夥如何帶23個波蘭人飽遊京都

龍安寺前的石階,L君/攝影

提要:始發站24個人都上了同一輛車,車上的座位也就差不多滿了,滿當當一車波蘭人,坐在一輛日本京都公交車上,“槓鈴般的歐洲中年婦女聲音響徹一路”,也算是個奇觀了……

京都有很多美麗的庭園,在京都同樣有一個看似漫不經心、實則心機很深的陷阱問題。這個問題就是,你最喜歡京都哪個庭園

如果你說是金閣寺,那京都人恐怕會面帶微笑、卻從內心笑話你,覺得你就是個傻遊客:金閣寺是將軍炫富的產物,比起這種石組沒有節制地拼命堆砌的庭園,京都人往往喜歡的是寡淡樸素的枯山水。


文:阿布

圖片:L君


這個事情,發生在前不久日本新綠季節,故事的主角,是阿布在京都學日語的朋友L君,以及23個波蘭人。

在沒有包車的情況下,L君帶着這23個波蘭人,飽遊了京都3天。

之所以覺得應該寫寫他們的故事,是因爲後來聽L君複述,挺讓人長經驗的。

L君並不是專業的導遊,卻有自己對旅遊的獨特理解,以及自己的一些路線安排小智慧,那些波蘭人離開時,有些戀戀不捨不是偶然的。它值得分享的理由,在於也可以爲更多人蔘照。

L君的故事

怎麼形容L君呢?他是個精力充沛,相當健談,現在在日本讀語言學校的年輕人。

此前阿布問過他,爲什麼要在英國留學生活近十年,已經有了博士學歷,還要選擇在日本念語言學校?

L君給了一個相當讓人刮目相看的回答,因爲他想在40歲前,再掌握一門語言,也就是所謂的第三語言,因爲30歲之後記憶力開始減退,看到自己已是奔四的年紀,有一種年齡上,擔心自己學習止步的危機感。

這個回答,非常打動人的地方在於,最近這半年,小編通過玩“喫雞”遊戲,接觸到的一些三、四線城市的年輕人,明明還是大好青春韶華,思考的卻是生、養孩子的事情。

兩者反差之大,堪稱對比強烈。

一個人在世間,學習也好、工作也好,最重要的,還是不能有暮氣。這是阿布一直警醒自己的話,聽到L君的回答,頗有些遇見知音之感。

旅行的品格,看這個博士中國小夥如何帶23個波蘭人飽遊京都

L君京都房間牆上貼的勵志語,L君/攝影

明明是在日本學日語,L君怎麼會突然像個地接導遊,帶一個23人的波蘭團呢?

L君的解釋是,因爲他英文還算體面,對歐洲文化和日本文化都有涉獵,熟悉京都,結果一個在歐洲做旅遊的朋友找到了他,希望他能幫忙,帶第一批去日本旅遊、選擇自由行的23個波蘭朋友遊覽京都。

這羣波蘭人的不尋常之處,在於他們屬於對日本相當感興趣的歐洲文化人,不僅相互認識,都是朋友,同時也做了一些有關日本的功課,他們並不願意隨便找個導遊。

兩頭協商之後,最終帶團重任就落到了L君頭上.。

23人波蘭團

再來說說這23個人組成的波蘭團吧。雖然年齡多是中老年,但論及腳力,卻不比年輕人差。

而第一次去日本的不少人,畢竟擺在面前的都是新事物,往往也會想逛更多的地方,行程安排也會有些瘋狂,對這羣波蘭人也不例外。

來看看他們的日本整個行程吧,L君帶他們在京都溜達的3天,僅僅是他們在日本行程的一部分。

這羣波蘭人,事先做功課瞭解到,日本的交通成本很貴,如果包車遊覽會很不划算。於是就另生一計,買7日期的JR Pass,即7天之內可以隨便乘坐JR的火車和慢速的新幹線列車。


旅行的品格,看這個博士中國小夥如何帶23個波蘭人飽遊京都

JR Pass

看到了吧,人家來日本旅遊,就是抱着使勁佔JR通票的便宜去的,火車那是準備拼了老命使勁坐的,這點他們開始就盤算得很清楚。

結果,就是超長距離的旅遊跨度。

他們先從歐洲飛抵太平洋一側的東京,小轉後去了鎌倉,接着,這羣人出現在了300多公里外的高山,這天晚上繼續向西又抵達金澤,這就相當於跨過中部日本,到了西面的日本海一側。


旅行的品格,看這個博士中國小夥如何帶23個波蘭人飽遊京都

波蘭團從東京到金澤,阿布/截圖

這樣的行程還不夠過癮。這羣波蘭人後來的行程,L君也覺得拼得太過——他們竟然從金澤坐火車南下,先是到了京都,接着次日繼續往西奔馳300多公里,去了廣島和宮島,並且還在中途的兵庫縣姬路城逗留了一陣。

旅行的品格,看這個博士中國小夥如何帶23個波蘭人飽遊京都

波蘭團從金澤到京都,阿布/截圖


旅行的品格,看這個博士中國小夥如何帶23個波蘭人飽遊京都

波蘭團從京都到廣島且當天往返,阿布/截圖

更強悍的是,他們竟然當天往返,僅僅在火車上的折騰時間,就七八個小時。L君後來問他們,爲什麼要這樣來走,他們回答得也雲淡風輕:

“反正我們也是走不動,就當是在火車上休息了吧。”

這羣波蘭人從廣島返程回到京都,已經是週四晚間,從週五開始,接下來的三天,L君帶他們遊覽的時刻到了。

人多有辦法

具體這三天的行程,L君說,第一天在奈良,第二、三天在京都。

因爲是第一次去日本,大家還是想着能儘量多去幾個著名打卡地方,就像去北京,長城人多,不去會後悔,去了還是後悔,但還是要去,這羣波蘭人的心態也是這樣,更重要的是,他們不是一兩個人,而是23個人。

對L君而言,如何避開人流,同時又能帶着他們到可能多的網紅打卡地,以讓旅行體驗更好,就是一個很現實的挑戰。

L君多才多藝。奈良一天,他自己手繪了一張奈良公園遊覽路線圖,並用英文標註清楚,再拿到彩印店複印了24份,一人一張,按照他事先規劃過的路線遊覽,儘量避開人流高峯路線,走多數人不會走的小徑,這條線路很好地解決了人多的問題,即下圖。


旅行的品格,看這個博士中國小夥如何帶23個波蘭人飽遊京都

L君手繪的奈良公園遊覽圖,L君/攝影

除了線路,L君說,對於一個23人團來說,需要解決的另一個問題是喫飯,不僅公園內喫飯地較少,即便能喫飯的地方,也多是小店,坐不下20多個人,而到飯館喫飯,也會耽誤更多時間。

他們的辦法,就是事先在近鐵奈良站買了便當。中午從奈良公園爬山到二月堂,那裏有一個免費休息區,有免費的飲用水提供,一羣人就在那兒有說有笑的體驗了一下修二會朝聖客的感覺。

即便如此喫飯,時間問題仍是困擾。

L君說,波蘭人有coffee break的習慣,上午10點和下午3點,每個人一定都是要喝咖啡,並且不是美國人隨便點一杯美式咖啡就了事,而是相當講究地一人一個口味,結果,找到咖啡店,僅僅點咖啡就會耗很多時間,23個人加起來半個小時就過去了。

另外一個耗時的事情是廁所,尤其是喝完咖啡1個小時之後。尤其是在京都,對於人數衆多的團遊,最好不要想在金閣寺出口內側的廁所解決,因爲太小,二十多個人只有排隊,又會消耗掉不少時間。

從金閣寺出來,不遠處就有個大的廁所,在那兒解決比較好。之前L君探路的時候沒有專門留意每個廁所的問題,導致上廁所變成了計劃中的最不確定因素。

此外,L君也不忘提醒,對於一個很多人的團來說,不要小看那些小額收費的日本寺廟庭園,一天門票加總看下來,開支亦不是個小數目。比起湧進一些收費但遊人如織的定番景點,其實找點免費但人少的去處看看,感受也相當不錯。

旅行的品格,看這個博士中國小夥如何帶23個波蘭人飽遊京都

L君的第一天行程單,阿布/製圖


京都三天心得

這也就說到了第二天在京都的事情。

第二天的京都遊覽路線,仍是網紅打卡景點,比如清水寺、金閣寺、東大寺、龍安寺等等,晚上還要去花見小路看藝伎表演。

對於清水寺這種著名景點,也可以說是京都遊人最多的地方,L君破解人多的辦法,那就是趕在早上9點主參道商店街之前過去。雖然波蘭人晚上喜歡喝酒,早晨起不來,但他這次用心良苦地堅決要求:

“最遲早上8點必須出發!”

就是這樣,他們稍微避開了點清水寺的團客地獄。

一衆人趁着晨光,閒適地游完,L君還不忘找個合適的地點,讓這羣波蘭人回望,看看9點後去清水寺熙熙攘攘的人流。然後帶着大家在人流中穿梭,尋一個隱祕僻靜的小徑喝杯咖啡。

茶歇之後,一行人再沿着產寧坂、二年坂、石坪小路和寧寧之道抵達圓山公園,然後在祇園商店街午餐。

旅行的品格,看這個博士中國小夥如何帶23個波蘭人飽遊京都

L君的第二天行程單,阿布/製圖

京都遊客很多,公交車準點率也不高,一輛公交車能一下子容納24個人,同樣也是難事。但前面已說,他們是不包車,第二天去京都其他地方,又得靠公交車,那怎麼辦?

繼續設計路線。比如回走一兩站路,在上客較少的車站,或者始發站上車,L君就是這麼幹的。

始發站24個人都上了同一輛車,車上的座位也就差不多滿了,滿當當一車波蘭人,坐在一輛日本京都公交車上,“槓鈴般的中年婦女聲音響徹一路”,也算是個奇觀了。

說到藝伎表演,這羣波蘭人比較難對付的地方,就在於有自己的文化審美,京都第二天晚上去看藝伎表演,評價並不高,覺得有些敷衍遊客的味道,但L君感覺倒是很不錯,當然,這背後是有原因的。

L君沒進場去看,而是在周圍溜達直到表演快結束才返回門口。

翻看手機等待散場時,突聽木屐的聲音由遠及近,抬起頭來,一位妝容華麗的舞伎正巧擦肩而過,50釐米外兩人對視了半秒,他得以一窺對方妝容的精緻細節。一個關西青澀少女的驚鴻一瞥,不禁令他怦然心動。


旅行的品格,看這個博士中國小夥如何帶23個波蘭人飽遊京都

L君的第三天行程單,阿布/製圖

第三天在京都全部藉助地鐵出行,所以壓力略小。

當天非常順利地逛了伏見稻荷大社,午餐去京都站附近的永旺夢樂城讓大家各尋其好,滿足不同人沒喫夠拉麪、烏冬、壽司或章魚燒的要求,下午去二條城,然後大家坐JR返回東京,L君的任務也就完成了。

旅行的品格,看這個博士中國小夥如何帶23個波蘭人飽遊京都

伏見稻荷大社一景,L君/攝影


KEYWORDS

在二條城休息區的涼亭下(京都車站太嘈雜不適合做道別),L同學拿出了23張印有不同京都風景的明信片——那是他此前在京都閒逛連續收集的藏品,再在每張明信片上,用鋼筆式日本毛筆寫上臨別贈言,再一人一張留作紀念。

波蘭友人與他真誠地道別,有人掏出名片告訴L君,以後去波蘭一定要聯繫他們,可以直接住在他們家裏。

看來,L君帶他們遊覽京都的體驗相當不錯。

但你千萬不要以爲,這種體驗,單純靠規劃路線,或者知道幾條人少的小路就可以實現。L君贏得大家好感,更大的祕密,還是在於他對大衆景點與衆不同的解說,背後則與他做的很多功課密不可分。

比如前面曬的那張L君的地圖,如果你細看的話,除了全部翻譯成英文的地名標註,下面還有一個“KEYWORDS”。


旅行的品格,看這個博士中國小夥如何帶23個波蘭人飽遊京都

KEYWORDS,L君/攝影

KEYWORDS裏不僅有千利休、源賴朝等這種歷史人物,同樣還有破風、鳥居這種和建築有關、偏專業的詞彙。不多不少一共12個KEYWORDS,這就是這天L君的解說核心。

用中文來講源賴朝、千利休等這些人的故事,似乎不費精力,但要是再翻譯成英文來講呢?單是這些故事所涉及的其他生僻人物,英文名字的翻譯,就是個問題,L君說,他之前花了相當長時間才準備充分。

講了人物故事,爲什麼還有“破風”這種建築專業詞彙?

L君和那些導遊講解最大的不同,那就是他不是像很多導遊那樣,到了一個建築地方,就開始說這個建築用了多少木頭、燒燬了幾次等非常小的細節,L君想過,這些東西,遊客其實既沒有興趣,也不會記住那些枯燥無味的數字。至於談一些傳說中比如“老虎過河”那樣的無腦段子,對L君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L君怎麼來說呢?


旅行的品格,看這個博士中國小夥如何帶23個波蘭人飽遊京都

奈良大佛殿,黃圈內即爲唐破風,L君/攝影

比如“破風”,每天的景點裏都會反覆碰見,L君也就講了三天,並讓他們用手遮住日本建築的破風試試。大家發現這樣一遮之後,眼前的日式建築似乎變得和中式建築別無二致了。這樣,他們也就明白了日式建築和中式建築的一個關鍵區別——破風,也就記住了這個詞。

相比於第一天,L君還要給他們講解破風的分類,到了第三天,這羣波蘭人已經可以分辨出唐破風、千鳥破風等的細微差異了。

讓客人記住旅行

讓客人記住旅行的關鍵詞,這便是L君的能耐。

又比如京都清水寺,L君給客人說,它之所以在日本分量很重,在於他在觀音信仰裏的重要地位。

清水寺不僅在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裏舉足輕重,在洛陽三十三所裏,清水寺一家竟然就佔了5個。

而佛教中觀音信仰的位置,也就好像基督教中聖母瑪利亞的位置那樣,在宗教所依託的祈禱中,它追求的是救苦救難於現世,而非另一個世界裏,超脫於塵世的佛。

如果客人感興趣,比如波蘭是一個天主教國家,L君也會延伸到日本禪宗和西方新教改革之間的異同等等,通過比較,用客人熟悉的文化知識來幫助他們理解日本。

一下子,客人們也就明白且記住了,就像阿布聽L君這樣複述,也是平生第一遭。


旅行的品格,看這個博士中國小夥如何帶23個波蘭人飽遊京都

京都妙心寺退藏院觀音像,L君/攝影

類似於解釋清水寺那樣,尋找東方與西方文化的類似與連接點,也是L君解說的另一個特色。

又比如在奈良看到的一些雕像之所以頭部很大,這與視覺角度有關,即你在雕像前仰視時,頭部就變小了,看這種雕像結構最勻稱,遠觀平視,自然就覺得頭大。

這種表現手法,文藝復興時期的米開朗基羅製作大衛雕像時也用到過。這次波蘭團裏每個人都去過弗洛倫薩,用大家一定有印象的例子做比較,印象就會非常深刻。


旅行的品格,看這個博士中國小夥如何帶23個波蘭人飽遊京都

奈良東大寺南大門的金剛力士像,L君/攝影

在京都遊覽,不免要談起日本的“戰國三傑”——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那如何讓波蘭遊客快速地對他們有個清晰印象呢?

L君覺得最快的方法是“杜鵑不鳴”的故事。

一隻叫聲很美妙的杜鵑鳥,突然有一天不叫了,面對這個問題,日本“戰國三傑”有着不同的態度。

信長說,杜鵑不鳴則殺之,這是信長的用人態度,無情卻最有效率,但未必能長久,雖然結束了戰國時代,但卻被部下反叛隕命於本能寺;

秀吉說,杜鵑不鳴則誘之鳴,逗逗你,總有方法讓你叫,這也看出秀吉是一個會縱橫外交、有很多心思的人,結果秀吉統一了日本;

家康則說,杜鵑不鳴則待之鳴,那就是順應規律和有足夠的歷史耐心,結果,家康比前兩者都活得久,並開創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個幕府時代。

L君給客人講解說,京都有很多美麗的庭園,在京都同樣有一個看似漫不經心、實則心機很深的陷阱問題。

這個問題就是,你最喜歡京都哪個庭園?


旅行的品格,看這個博士中國小夥如何帶23個波蘭人飽遊京都

京都人不喜歡將軍炫富的金閣寺,L君/攝影


旅行的品格,看這個博士中國小夥如何帶23個波蘭人飽遊京都

京都龍安寺寡淡樸素的枯山水,L君/攝影

如果你說是金閣寺,那京都人恐怕會面帶微笑、卻從內心笑話你,覺得你就是個傻遊客:金閣寺是將軍炫富的產物,比起這種石組沒有節制地拼命堆砌的庭園,京都人往往喜歡的是寡淡樸素的枯山水。

不過,京都人也並非都那麼含蓄文雅,拼命把自家的庭園往千利休、小堀遠洲的名頭上靠的寺院多着呢,這亦是京都人的小虛榮。

喧鬧、愛喫冰激凌、愛喝酒

L君在京都逛寺廟的途中,向這羣波蘭人問了這樣一個問題,爲什麼你們偏愛龍安寺?龍安寺的遊客中,亞洲人面孔並不多,基本也多是歐洲人,是不是因爲上世紀70年代,英國伊麗莎白女王來訪過的緣故?

對方否認了這種流行的說法。

對方說,這是因爲他們喜歡枯山水,歐洲沒有,但龍安寺有,對西方人來說,它是個很新穎的東西。而他們能夠查閱有關枯山水的資料,莫不是從龍安寺瞭解到的,接觸不到更多京都其他地方枯山水的信息。

可見一個地方想要被遠方的人記得,文字記錄和傳播還是蠻重要的,一不小心,大家記得的就只有龍安寺的石庭,而京都無數不輸龍安寺石庭的枯山水也就這樣被遺忘了。

L君說,這羣波蘭人不僅喜歡咖啡,同時,你別看都已經是中老年人,但他們都特別喜歡日本的冰激凌,而且喫得很開心;他們還特別愛喫日本的拉麪,經常是午餐第一選擇;此外,波蘭人特別喜歡喝酒,喝完酒之後,那種“白日放歌須縱酒”的風格就變得更爲明顯。

不僅在京都公交車上,“槓鈴般的中年婦女聲音響徹一路”,讓L君印象更深刻的是,遊覽京都的第二天晚上,大家到花見小路看完藝伎表演,L君帶着他們去了一家2個小時內,隨便喝酒的鳥燒。

“場面非常恐怖,日本店員都被嚇住了。日本人喝啤酒、白葡萄酒是要加冰塊或者蘇打水的,而他們是葡萄酒、威士忌直接喝,一飲而盡,每個人都特別能喝,連續喝了兩個小時,聊天到盡興,拍着桌子大笑,還好,我們訂的是個大包間,不至於影響更多的人”。L君說。

喫完鳥燒,這羣興致依然非常高的波蘭人,一路笑罵地穿過無人的錦市場和空曠的京都街道,回到酒店覺得還不夠盡興,一些人於是又跑到便利店買酒繼續喝。

L君說,波蘭人的性格,和蘇格蘭人有點像,比較豪放。甚至有時候他們自己都覺得很不好意思,但也沒辦法,他們說:“自由散漫是我們的天性”。

最後,阿布問L君,波蘭人和中國人在對待日本文化和旅遊上,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L君說,可能最大的區別,在於對待日本文化的心態。

“中國離日本太近了,導致能不帶偏見、以平常心來看待日本的中國人是少數。相當比例的中國人在到日本之前已經持一種先入爲主的觀念,即日本這些東西都是我們老祖宗玩剩下的,很多人是爲找文化優越感而來。”,L君說,“這羣波蘭人以及歐洲人歷史和日本沒有多少交集,因此更容易以虛心、平等的姿態來看待日本。”

L君舉例日本的茶道和佛教,這些波蘭人是帶着認識和學習這個國家文化的態度來的。當然,與遠方的朋友相處總是比與家門前的鄰居相處容易多了。

很顯然,L君的臨時導遊風格,是很對這羣波蘭人胃口的。

整趟京都行程結束,L君說,能感覺到大家最後表情裏的那種喜悅,我覺得帶這個團是值得的。

旅行的品格,看這個博士中國小夥如何帶23個波蘭人飽遊京都

一期一會,用明信片告別波蘭團,L君/攝影

“在異鄉的土地上生活,大多數人都需要感受到別人的善意才能堅持下去。這種善意哪怕來自一面之緣的旅行者,對我來說也是無比珍貴的。”L君說。

歡迎點擊“瞭解更多”,發現我們更多精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