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1日一条消息上了微博热搜榜单。“台湾行政院长苏贞昌昨晚在FB宣布,政院将通过同婚专法,送立法院审议,并向强调同性恋是天生的、不会传染,更不可能因教导、治疗而改变。”该视频发布13小时,已66万次观看,逾1万8000次分享,留言数更破3600则,其中不乏多位名人留言。评论或好或坏,但更多的是民众对于台湾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肯定。随后据台湾“中央社”2月21日报道,台当局“行政院”会当天通过“司法院释字第748号解释施行法”草案,规定岛内年满18岁的同性伴侣可成立同性婚姻关系,专法自5月24日起实施。这就意味着在台湾同性婚姻合法且有效。

婚姻随着历史的更迭俨然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原来的以女人为主的母系社会、一男人为主的一夫多妻制到后来的一夫一妻制,不乏体现着精神文明的进步。在物质生活富裕,国家体制逐渐健全的发展中,民众在逐渐期待思想的自由。这也从侧面验证了社会环境的美好性、充足性。

台湾同性婚姻专法法案通过了,名称叫《司法院释字第748号解释施行法》,避开了敏感字眼,用了和所有其他法案无差别的中性名称。表达一种尊重的态度。看到这个想起李银河老师,从十年前开始,她曾每年都坚持在两会期间提交“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提案,但都没有成功。十年前的采访里记者问她:您觉得在中国真有那么一天可以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么?如果有个距离期限的话,您觉得这个期限是多长的时间?李银河:我觉得中国总有一天可以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但是究竟这个期限有多长就很难说。到目前来说也算有了一点改变吧,可以看做是进步的力量了。

在某些方面,我们应该思索:一个合理的社会应当是其中每一个成员都受到最小的压抑的社会,是其中每一个人都最大限度地获得快乐和自我实现的社会。我们的社会主义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国家也在以最积极的面貌迎接着新事物的不断冲击,正是有了不断的探索与解放,才有了追求新格局、新环境的勇气和意义。

同性婚姻合法,前路漫漫,面对不同形势,我们不应一味地要求国家给予我们什么,反倒应该看清形势,尊重差异,然后再拥抱自由。(陈姝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