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过后,P2P行业市场信心与监管现状正在发生转变,但依然有部分投资者对P2P存有误解,避之不及,甚至给所有P2P平台打上“庞氏骗局”的标签。

对此,真融宝董事长吴雅楠在最新一期的《真话楠说》中,为投资者解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庞氏骗局,P2P为何与庞氏骗局扯上联系,用真凭实据为合格的P2P正名。

真融宝吴雅楠:P2P在国内发展的这些年,有些平台把初心丢了

(真融宝董事长吴雅楠)

什么是庞氏骗局?

说起庞氏骗局,吴雅楠从日本找到了鼻祖——永野一男。

永野一男出身贫寒,只有高中学历,曾入狱两年,最擅长坑蒙拐骗。出狱后,开设了一家名叫“丰田商事”的公司,但跟丰田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为了利用老百姓对于丰田的信任感。

当时,很多老百姓手中都持有黄金,永野一男就提出保管他们的黄金,并给出一张凭证,还会返回10-15%的黄金条利息收入。

然后通过大量的电话初步触达对金融知识不懂,容易被“忽悠”的老年人,并提供各种福利。在他的洗脑式营销之下,丰田商事在5年中就开设了60家店铺,在全国有超过7500名员工,客户超过3万人,吸纳的资金高达2000亿日元。

但这个模式根本无法持续下去,吸纳的资金用于支付利息、维系公司运营、个人挥霍,只能依靠新钱来还老钱,最终,在经历了大规模赎回之后,丰田商事无力支付用户的本金,警方介入了调查。而永野一男因为欺骗了投资者的钱,最后落得被砍13刀身亡的下场。

这就是典型的庞氏骗局。

吴雅楠在《真话楠说》中总结道,庞氏骗局的原理是使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从而获得更多的投资,类似于传销,把人一层一层的骗进去,不断割韭菜,最后以卷钱跑路或者无法偿还收场。唐小僧、联璧金融等四大高返利平台就是P2P中的庞氏骗局。

过去的P2P行业中有庞氏骗局,但合格的P2P绝不是庞氏骗局

吴雅楠指出,P2P从2007年首次在国内出现,到现在已经发展了十一年。尤其在2012年到2015年,P2P经历了野蛮扩张期,在这个阶段,监管几乎空白,行业快速升温,很多平台把初心丢了,走上了庞氏骗局之路,大量风险积累。

吴雅楠打趣举例:那个时候的P2P行业,就像是以240km/h速度狂奔在高速公路的轿车,资本、热钱和投机分子纷纷注入,而2017年监管的“一刀切”加上大环境的去杠杆,让掩藏的非法集资、自融、金融诈骗、庞氏骗局全部暴露,P2P行业爆发了第三次雷潮。

但这未必是坏事,既然这个行业有不良平台在浑水摸鱼,监管的加入只会让这些平台更早被淘汰,去伪存真,只有这样,真正合规的平台才可以迎来一个更健康、明朗的发展环境。

对于投资人担心的庞氏骗局,资金链压力和挤兑风险,吴雅楠坦言,真正合格的P2P不存在庞氏骗局,也不会发生资金链压力和挤兑风险。

这是因为,合格的P2P平台作为信息中介,核心在于为借贷双方直接借贷提供信息服务,当借款人提出借款申请时,P2P平台利用自身的大数据风控能力,筛选出资质及信用较好的借款人,并将借款信息发布在投资平台上,供投资人决策。

额度及期限由投资人自主选定,借款合同双方直接为借款人及投资人。当投资人手中债权期限未到期需要退出时,需找到下一个愿意接受手上债权的投资人,才能退出。如果短期无法转让债权,则需继续持有。

真融宝吴雅楠:P2P在国内发展的这些年,有些平台把初心丢了

(真融宝信息中介示意图)

整个过程中,P2P平台只负责审核借款人资质、信息披露、撮合交易、协助投资人追索违约债权,并且收取部分服务费,完全不会产生资金链压力和挤兑风险。

对于监管之后的P2P行业,吴雅楠表示很有信心,真融宝度过了雷潮,将会继续坚守初心,做好信息中介的服务。同时也呼吁投资者正视这个行业,看到那些合规经营的平台,不要给整个行业都贴上“庞氏骗局”的标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