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久前,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謝信從遙遠的西藏拉薩市堆龍德慶區古榮鄉嘎衝村和羊達鄉穿越千山萬水寄至海淀區委、區政府和海淀區審計局,感謝海淀區委、區政府和區審計局,爲他們選派了情繫藏鄉,真心爲民的援藏好乾部鄔斌鋒。鄔斌鋒要去援藏的地方在堆龍德慶區,在他的腦海裏,西藏非常遙遠,雪域高原、藍天白雲是她的代名詞,而對“堆龍德慶”更是沒有概念。

不久前,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謝信從遙遠的西藏拉薩市堆龍德慶區古榮鄉嘎衝村和羊達鄉穿越千山萬水寄至海淀區委、區政府和海淀區審計局,感謝海淀區委、區政府和區審計局,爲他們選派了情繫藏鄉,真心爲民的援藏好乾部鄔斌鋒。

作爲海淀區審計局年輕的副局長,2016年鄔斌鋒主動請纓援藏,3年來他承託着海淀區委、區政府和海淀人民賦予的重任,帶着感情援藏,帶着溫度援藏,把藏族同胞當成自己的親人,把雪域高原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爲藏鄉做了一件又一件實事、好事,被藏鄉百姓親切的稱爲我們的北京“親戚”。

荒蕪工業園“蝶變”聚寶盆

一封來信,跨越3000公里!感謝來自海淀的“親戚”!


堆龍德慶區工業園區(圖片來源新華社)

鄔斌鋒是目前仍在西藏對口掛職的3名海淀援藏幹部之一。

2016年4月,鄔斌鋒得知海淀區將組織第八批幹部援藏後,主動報名。4月底,組織部正式通知鄔斌鋒“安排你去西藏援藏三年”。1小時候後鄔斌鋒回覆“家人都安排好了。”

鄔斌鋒要去援藏的地方在堆龍德慶區,在他的腦海裏,西藏非常遙遠,雪域高原、藍天白雲是她的代名詞,而對“堆龍德慶”更是沒有概念。通過百度查詢,他得知堆龍德慶區地處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帶,東臨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是青藏公路、京藏鐵路進入拉薩的西大門。沿堆龍河,丘陵起伏,羣山連綿,念青唐古拉山的兩條支脈,逶迤於區境南北。最高海拔5500米,最低海拔3640米,相對高差約1860米。

2016年7月19日,鄔斌鋒揹着簡單的行囊踏上了援藏之路。進藏後,他任堆龍德慶區副區長,分管工業園區和安全生產。

一封來信,跨越3000公里!感謝來自海淀的“親戚”!

堆龍德慶區工業園區(王芳攝)

7月初的堆龍,綠意盎然,然而堆龍河邊的工業園區卻一片荒蕪,這個早在2008年初就設立的工業園區,因區域規劃不明、入駐臺階低等原因,殭屍企業佔到入駐企業的一半以上。作爲分管工業園區的副區長,如何讓這片荒草遍地的工業園區重新煥發生機成了擺在鄔斌鋒面前的第一道題。

鄔斌鋒不顧剛剛進藏身體缺氧帶來的頭痛欲裂、呼吸困難等不適,帶人深入工業園區實地踏勘、走訪,鞋坑兒裏灌滿了黃沙,高強的紫外線在他臉上留下大片“高原紅”,幾天的光景一直在大城市生活的鄔斌鋒就儼然成了一條藏族漢子。

“化工品廠和食品廠挨着,好多閒置土地。”回想起第一次來到工業園區調研的景象,鄔斌鋒說到。堆龍德慶區工業園區位於堆龍德慶區以西9公里處的羊達鄉境內,距拉薩市中心20公里,緊鄰青藏鐵路貨運站,109國道橫貫東西,是拉薩至格爾木黃金經濟脈線上的必經之路。同時,依託堆龍德慶區的水資源、青稞、藏雞、犛牛等農畜產品豐富優勢,園區打造農畜產品深加工產業優勢十分明顯。

按照海淀高科技園區的思路,園區建設規劃先行。而堆龍德慶區工業園區先是產業自行聚集,然後才規劃了工業園區,在瞭解這一情況後,鄔斌鋒帶頭修訂園區管理辦法和園區產業規劃,其中明確提出殭屍企業合作、閒置土地嫁接等思路。

一封來信,跨越3000公里!感謝來自海淀的“親戚”!

園區入駐企業西藏藏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芳攝)

“這裏原來是一家陶瓷廠,現在已經成爲西藏藏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 園區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於經營不善,陶瓷產早已經停產,瞭解到這一情況後,鄔斌鋒帶隊主動協調對接,將工廠廠房租賃給西藏藏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爲西藏自治區第一家從事裝配建築工業化體系研發和產業化應用的綜合型規模企業,目前,這家公司已經在高海拔的惡劣環境下承建了許多大型項目。

一封來信,跨越3000公里!感謝來自海淀的“親戚”!


鄔斌鋒調研大學生創業項目——媽永辣椒廠

在鄔斌鋒的努力下,荒草遍地的堆龍德慶區工業園區又逐漸散發出勃勃生機。倉儲物流、新型建築建材業、藏醫藥產業……截止目前,正式入駐企業54家,國內大型的電商倉儲也進入園區。2016年底,京東物流園入駐工業園區並在東嘎鎮設立了實體店,成爲京東進入西藏市場的後方基地;2018年5月,蘇寧易購也選擇堆龍工業園區作爲倉儲基地。2016年,工業園區共完成工業總產值7.98億元,2017年12.75億元,當年堆龍德慶區工業園區順利升級爲拉薩市級工業園區,堆龍德慶區成爲西藏唯一縣區入圍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

數字表現的是成績,也是辛苦,遙遠的距離、繁忙的工作使鄔斌鋒無法孝敬自己的長輩,無暇照顧自己的家庭,即使在家人遠道而來看他,正逢當時環保督查期間工作加班加點,他也只能在十幾天後家人要離開時一起喫了頓中午飯。

貧困藏鄉來了北京“親戚”

一封來信,跨越3000公里!感謝來自海淀的“親戚”!


鄔斌鋒來到其加家裏,詢問生活狀況

“現在一天純收入能有500塊,家裏的房子翻新了,手裏也有了存款!”堆龍德慶區羊達鄉通嘎村村民其加和妻子央金笑着告訴記者。

今年44歲的央金一家原來是通嘎村的貧困戶。2016年,央金的丈夫其加生了一場大病,妻子央金從日喀則遠嫁過來,既沒有農田,又要照顧其加和兩個上學的孩子,無法外出打工,一家人憑着低保艱難度日。

“真的很心疼,家裏沒有什麼像樣的家居,只有幾間民房。”說起第一次去走訪的情況,鄔斌鋒眼眶微紅。

2016年10月,剛剛進藏時間不長的鄔斌鋒來通嘎村調研以後就和央金一家結成了“親戚”。他了解到其加和妻子央金有參加過廚師培訓的經歷,鄔斌鋒建議其加一家通過開茶館創業致富增收,通過協調聯繫村委會後,由村委會爲其加一家提供低租金店面創業開茶館,茶館開張之後,鄔斌鋒也時不時到茶館查看經營情況,並細心詢問是否存在需要幫忙和解決的問題。

實惠便宜的藏面和熱情的服務態度給其加一家的茶館建立了良好的口碑,茶館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家裏的生活水平也有明顯的提高。爲了幫助身邊的貧困戶脫貧致富,其加和妻子商量後,特地在村內聘用2名貧困羣衆到茶館幫忙,每人每月2000元。目前其加一家穩定年收入達到15萬元,遠遠超過了精準脫貧線並於2017年自願退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其加獲得拉薩市頒發的“脫貧攻堅奮進獎”。

鄔斌鋒在通嘎村的另一位“親戚”是40多歲的尼瑪卓瑪,她和丈夫經營着4畝地,由於家裏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顧無法外出打工,家裏收入來源單一導致生活貧困,結對幫扶以後,尼瑪卓瑪和丈夫在工業園區裏做起了保潔和保安,兩個人加起來月收入能有近5000塊錢,日子寬裕了許多。

一封來信,跨越3000公里!感謝來自海淀的“親戚”!


鄔斌鋒調研東嘎鎮南嘎村光伏項目

一家一戶的扶貧救急救不了窮,要讓堆龍德慶區的鄉親們都拔掉窮根,還要靠好項目“造血”。北京“親戚”鄔斌鋒通過走訪貧困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每月有1900元的租金,我還在工地上開挖掘機,一個月穩定收入有1-2萬,這日子不知道比以前好多少倍!感謝‘金太陽’工程!”。東嘎鎮南嘎村村民旺堆說的“金太陽”就是“太陽能光伏項目”,自從村子裏落地光伏項目,40多歲的旺堆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樣四處找活兒,"在家門口就有穩定的收入,別提多高興了!"

“多虧了鄔區長引導這個項目在我們村子裏落地!”南嘎村村主任旦增尼瑪指着村裏的“金太陽”工程激動得對記者說。“這裏是我們村最貧瘠的一片土地,種莊稼只能靠喝天水,後來產量持續下跌,產出沒有投入多便荒廢了”。

由於南嘎村土地分散且貧瘠,旦增尼瑪和小夥伴17歲便四處打工,近年來看到家鄉的巨大變化,這纔想着回家來發展。

回到家裏來能幹點什麼呢?正在四處打探的時候,工作送到了家門口。2017年4月西藏沛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前來堆龍德慶區的農村裏選址建設光伏項目,經過近一年的實地調研,初步選定了南嘎村嘎東溝北面的荒地作爲建設地,“這兒屬於太陽能資源最豐富帶!”沛德公司總經理侯亞德告訴記者。

地方選好了,難題隨着也來了,由於語言不通,對當地政策不太熟悉,許多村民對於徵地建光伏項目出現異議,項目進展緩慢,這可愁壞了侯亞德 。轉眼到了2018年6月,前來堆龍德慶區援藏近2年的鄔斌鋒此時已經由一開始分管園區建設和安全生產工作,接手整個堆龍德慶區的招商、雙創等工作。企業遇到困難,鄔斌鋒立刻召集鄉鎮、村委會和國土資源、規劃、水利、農牧等職能部門,第一時間深入現場,帶着當地懂藏語、懂政策的工作人員召開協調會,“這個項目挺好!既能帶動咱老百姓脫貧致富,提供就業崗位,也不污染環境,一定要給企業做好全方位的服務,給企業發展的信心,努力把這個項目落實!”幾次協調會後,2018年9月28日,光伏脫貧項目就在嘎東溝開工建設。

不久,這個佔地900畝、總投資3億元的西藏沛德堆龍德慶30兆瓦牧光互補複合併網發電項目將建成併網發電。該項目每年收益將惠及20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南嘎村每年產生約170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持續扶貧25年,將有效保障建檔立卡戶長期穩定增收。

雪域高原有了“創客小鎮”

一封來信,跨越3000公里!感謝來自海淀的“親戚”!


通嘎村村委會門前的“情繫北京 緣來海淀”石刻(王芳攝)

在通嘎村村委會,一塊“情繫北京 緣來海淀”的石刻矗立在門前。這塊石刻,表達了通嘎村十幾名回鄉創業的大學生的心聲。

通嘎村返鄉大學生共有17名,“有的人有創業積極性,但是不知道如何下手”,駐村幹部馬琦雨說。鄔斌鋒來村第二天,就到企業調研座談,同時召開大學生議事會,幫助他們尋找創業機會。

“我們村離縣城五六公里遠,取個快遞很不方便,所以我想做一個快遞超市!”26歲的旦增說。瞭解到旦增有創業願望,鄔斌鋒第一時間聯繫自己的包乾村羊達鄉負責人,對接資源,幫助落地。同時,幫助通嘎村爭取到雙創扶持資金近40萬元,實施通嘎村大學生創業基地建設項目。在鄔斌鋒的奔走倡議下,即使在北京也屬於新生事物的創客小鎮——龍創空間一期給偏遠的藏鄉帶來了現代氣息。

一封來信,跨越3000公里!感謝來自海淀的“親戚”!


龍創空間

在龍創空間一期裏,次仁多吉的供香雲馨品牌藏香擺放在產品展示的顯眼位置。1999年,19歲的次仁多吉從西藏拉薩市第二高級中學畢業後選擇到布達拉宮從事英語導遊職業,在從事導遊工作期間,次仁多吉結識了制香工藝傳承人多吉玉傑,在多吉玉傑的影響下,他漸漸地對制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開始學習製作藏香的方法。

一封來信,跨越3000公里!感謝來自海淀的“親戚”!

龍創空間

2006年,次仁多吉已嫺熟地掌握了制香技藝,於是他辭去了布達拉宮導遊的工作,到四川師範大學進修學習漢語。2015年,在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大背景下,次仁多吉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並在銀行貸款20萬元,成立了“供香雲馨藏香加工農民專業合作社”。

“加上我有4個工人,一開始這個香專供布達拉宮,一年能掙十來萬!” 次仁多吉說,雖然市場上做藏香的有很多,但由於始終保持着獨特、傳統的制香方法,所以製作出的藏香產品頗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2017年10月,鄔斌鋒接手雙創工作,瞭解到次仁多吉是返鄉大學生創業,並且創業項目是傳統的藏香,便主動來到次仁多吉的工廠裏調研並講解優惠政策。

“廠房可以改造成玻璃罩的,人爲製造溫室;加強產品的保護意識,在註冊商標,產品包裝上要注意保護,加強與別人合作擴大規模。”第一次去廠房調研,鄔斌鋒就給次仁多吉提了2條意見。原來由於原材料及工藝的限制,藏香的製作入冬以後無法生產,且由於專供布達拉宮,藏香的銷路也受到了限制。在堆龍德慶區“兩創”辦及鄔斌鋒的幫助下,次仁多吉多次前往內地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經營方式。現在,合作社的規模不斷擴大,已擁有了400平方米的廠房及15名工作人員。合作社的銷售額也有很大提高,去年一年銷售額已達到30萬元。目前堆龍德慶區龍創空間入駐團隊已達24家,去年一年就升級爲拉薩市級衆創空間,並且通過自治區級衆創空間初審評定。

三年援藏路 一生堆龍情

一封來信,跨越3000公里!感謝來自海淀的“親戚”!

企業向鄔斌鋒贈予錦旗

“三年援藏路,一生堆龍情。”這是鄔斌鋒的援藏總結。一個“情”字是鄔斌鋒三年來帶着感情援藏,帶着溫度援藏的真實寫照。

一封來信,跨越3000公里!感謝來自海淀的“親戚”!


鄔斌鋒爲村民置辦的多功能取暖桌(王芳攝)

2019年3月,鄔斌鋒來到古榮鄉嘎衝村進行爲期1個月的包村指導工作。3月1日一早鄔斌鋒就同村書記巴珠和古榮鄉駐村幹部馬琦雨一道,從早上8點開始,馬不停蹄的來到村民家裏、企業施工現場排查安全隱患,一遍又一遍強調工作紀律,剛扒拉完晚飯,村委會工作人員勸他休息一會兒,一想到白天巡查時看到村民的安防點都是彩鋼板搭建的,2平見方的小屋裏只有一把座椅,一個小桌子,一個熱水壺,鄔斌鋒放下的心又揪了起來,“走,去看看!”

3月的嘎衝村還是冬天,尤其到了夜裏,氣溫直逼零下20度。打着手電筒,踏着夜色鄔斌鋒來到第二小組安防卡點,掀開簾子的這一幕驚呆了鄔斌鋒,“呀!你們怎麼都睡在地上!身體能受得了嗎?!”,“沒事兒,我們身體好,不怕冷”值班羣衆頓珠憨厚應答。“這樣不行!凍壞了身體自己受罪,家人心痛。”第二天,在他的幫助下,各維穩卡點都新添了一個取暖桌,不僅值班暖和了,村民帶的飯菜也有地兒熱了。

一封來信,跨越3000公里!感謝來自海淀的“親戚”!


一封來信,跨越3000公里!感謝來自海淀的“親戚”!


鄔斌鋒衝在抗洪搶險一線

一封來信,跨越3000公里!感謝來自海淀的“親戚”!


鄔斌鋒調研工業園區旁的濱河路修補狀況

2017年5月,由於堆龍河突發洪水,工業園區相鄰的濱河路路基沖毀,路燈一個個栽進湍急的河水中,現場十分緊急,當時分管水務的工作人員已鏖戰了好幾天,馬鄉、古榮鄉也有險情,作爲副區長的鄔斌鋒主動“補位”,積極組織護路隊、村裏的老百姓採挖石頭,並調動大車運輸,四五十個人冒着大雨奮戰了一整天。沒有躲的地方,餓了,就躲在大車底下扒拉兩口雨水泡過的米飯,剛剛站腳的地方“啪”的一聲就被衝沒了,鄔斌鋒事後回想起來才感危險,而在當時,什麼都顧不上了。險情得以控制,鄔斌鋒卻落下來因着涼膝蓋疼的毛病,對此他笑一笑說:“來到西藏總要帶點東西回去。”堆龍德慶區也於當年被評爲全國安全生產先進單位。

鑑於鄔斌鋒在援藏工作中的突出表現,他被西藏自治區授予“優秀援藏幹部”、北京援藏指揮部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堆龍德慶區委區政府督查通報表揚一次。

“最艱苦的地方纔能綻放最美麗的雪蓮。回顧三年來的援藏工作,不僅讓我身體和內心經受了人生道路上最艱苦的考驗,也體會到了‘挑戰極限,盡善盡美’的人生感受。”鄔斌鋒說。

王芳/採寫

李罡/指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