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醫大師禤國維教授弟子,全國首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國家中醫藥領軍人才“岐黃學者”,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國家級人才培養對象,廣東省中醫院嶺南補土學術流派學術帶頭人,銀屑病臨牀與基礎研究創新團隊負責人。小夥子一看,說大夫我找您看病不容易啊,您就給我開了這七包“茶葉”,能行嗎。

話說補土 | 透汗除煩的“小豆子”,效力雖輕不可小瞧!話說補土 | 透汗除煩的“小豆子”,效力雖輕不可小瞧!

脾胃好,百病少;好脾胃,食療養。自然的產物是最適合脾胃的“補品”,草木蟲魚,瓜果菜蔬,無分貴賤,皆可成爲有益於脾胃的“本草”。善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活學活用,當自己的“調養師”。

醫學指導: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廣東省中醫院嶺南補土學術流派學術帶頭人 盧傳堅 教授

話說補土 | 透汗除煩的“小豆子”,效力雖輕不可小瞧!話說補土 | 透汗除煩的“小豆子”,效力雖輕不可小瞧!

有一位中醫教授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他年輕時跟着一位有名的老中醫抄方,這位老中醫話不多,開的方藥味也很少,但療效好。有一次,來了個得了哮喘的小夥子,這個人原本非常健康,有一年夏天他走了很遠的路,又熱又累又渴,就對着水籠頭喝了一肚子涼水,由此便得了喘病。老中醫考慮了很久,就開了兩味藥——焦山梔15g,淡豆豉15g,包起來就像一小包茶葉那麼輕。小夥子一看,說大夫我找您看病不容易啊,您就給我開了這七包“茶葉”,能行嗎?老先生說:“試試吧!”小夥子無可奈何走了,下一次再來時老先生還是開了這兩味藥,從此便沒見小夥子回來複診。

話說補土 | 透汗除煩的“小豆子”,效力雖輕不可小瞧!

一年以後,跟診的中醫教授偶然遇上了這人,發現他的病已經好了,小夥子告訴醫生,那個“茶葉”似的藥方一開始喫似乎沒效,然而堅持一段時間後胸悶煩躁都消失了,喘也好了。小夥子還把這個方子當成治哮喘的祕方介紹給其他人,但其他人喫了卻沒效。於是醫生便向老中醫請教這個案例,老中醫解釋道,這個病人說他當時又熱又渴,又喝了大量涼水,把熱邪鬱在胸中了,鬱熱擾心就會煩,鬱熱擾肺就會喘,所以表面上是治哮喘,其實是除去心胸中的鬱熱,但得病的時間已經比較久了,因此要喫上一段時間才能見效。這個小夥子是特殊情況,和其他人的哮喘不一樣,所以其他人喫了自然沒效。

本草功效

話說補土 | 透汗除煩的“小豆子”,效力雖輕不可小瞧!

在這個案例中,老中醫用的其中一味藥許多人都聽過,它就是廚房中常見的豆豉。淡豆豉,是大豆的成熟種子經蒸罨加工發酵製成的炮製品,《中藥學》記載其性辛,味苦,因炮製加工不同,可微寒或微溫。一般來說,用青蒿和桑葉爲輔料加工的豆豉,性偏涼,能夠疏散表熱,可以治療風熱咽痛;用麻黃和蘇葉爲輔料加工的豆豉,性就偏溫,能夠疏散表寒,可以治療風寒感冒頭痛。以往的人有點小着涼時,如果廚房裏剛好有蔥白和豆豉,便會做上一碗湯,喝完後出點汗病便好了。這個方子記載在《肘後方》中,主要針對外感風寒、無汗且沒有化熱的情形下使用,主要就是發汗解表的作用,如果出現喉嚨紅腫疼痛、痰黃粘、口乾苦、煩躁、大便乾等情形就不能服用了。

細解本草

簡單來說,豆豉其實便是發酵後的黑豆,黑豆原本個頭又大又重,“重者趨下”,治療的方向以下行爲主,在經過發酵後,豆子變得輕而疏鬆,而且氣味也變得濃郁了,便有一定的上行發表之性。黑豆色黑入腎,“腎主水”,因此它本身即有一定的利溼功效,而經過發酵的豆豉依舊善於和“水”打交道,只是這種功能變成了“發汗”。尤其是汗出不暢而鬱在胸中的情況,豆豉頗爲合適。如開篇案例中的那個小夥子,他喝下的涼水如果都能化爲汗而外出,便不會鬱於胸中而得病,因此醫生才用上豆豉,幫他把原本就應該出透的汗再發一遍。平素烹調魚類菜餚時,因生於水中的魚多偏溼偏腥,廚師也喜歡加入豆豉,喫完後很開胃,這同樣是取了豆豉透發水溼的特性。

話說補土 | 透汗除煩的“小豆子”,效力雖輕不可小瞧!

活用本草

食用方面,淡豆豉也是很好的食材,豆豉以選色澤黑褐、油潤光亮、散籽成顆、香氣濃郁、味鮮回甜、無黴爛者爲佳。淡豆豉在火鍋中具有增香、增鹹、增鮮的作用。在烹製火鍋時,應先用料酒將豆豉稀釋後再與其他原料炒制。豆豉在保管時應注意防黴、防污染,使用後應置於冰箱中保鮮。

淡豆豉炒佛手瓜

話說補土 | 透汗除煩的“小豆子”,效力雖輕不可小瞧!

材料:淡豆豉50g,佛手瓜400g,紅辣椒1個,芝麻油、花生油、清湯、食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佛手瓜切成長4釐米、寬2釐米的塊,用鹽醃約10分鐘,入沸水鍋中略燙,撈出,控幹水分。淡豆豉洗淨,瀝乾水分;紅辣椒去蒂和子,切碎。花生油入鍋中,中火燒熱,放入紅辣椒、淡豆豉,炒出香味後,下入佛手瓜瓜塊,略煸炒,淋入清湯,待炒至湯汁將干時加入精鹽、味精,淋上芝麻油炒勻即可裝盤。

本品不拘泥何種體質而均可服用,對於易咽痛口苦等人羣,可減少辣椒用量。

豆豉茄子

話說補土 | 透汗除煩的“小豆子”,效力雖輕不可小瞧!

材料:茄子兩個,豆豉20g,番茄兩個,青瓜半個,自發粉一碗,冰水一碗,糖、懷鹽各半茶匙,油一茶匙。

做法:茄子切三分厚,洗淨浸水,撈起滴乾水分,用鹽醃一會。將脆醬材料攪拌成糊狀備用。青瓜和番茄切片圍放碟邊。每塊茄子篇先沾上少許生粉,加入豆豉,然後浸下脆醬取出,放下滾油中,炸至金黃色上碟便成。

本品不拘泥何種體質而均可服用。

點擊“閱讀原文

瀏覽補土論壇,還可獲取更多資訊哦~

話說補土 | 透汗除煩的“小豆子”,效力雖輕不可小瞧!

專家介紹

話說補土 | 透汗除煩的“小豆子”,效力雖輕不可小瞧!

盧 傳 堅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醫大師禤國維教授弟子,全國首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國家中醫藥領軍人才“岐黃學者”,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國家級人才培養對象,廣東省中醫院嶺南補土學術流派學術帶頭人,銀屑病臨牀與基礎研究創新團隊負責人。現任廣東省中醫院、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牀醫學院副院長。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免疫學分會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藥免疫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銀屑病專委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皮膚性病分會銀屑病學組副組長,廣東省中醫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標準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標準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組織生物樣本庫分會中醫藥學組組長等職務。

主持並完成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多項;主編出版專著20部(英文專著6部);以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SCI收錄60多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和軟件著作權共9項,國家中藥新藥臨牀批件1項,中藥新藥研發成功轉讓2項,獲省部級教學、科研成果獎共12項。曾榮獲“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首屆傑出女中醫師"、“中國女醫師協會五洲女子科技獎”、“南粵巾幗創新十傑”、“廣東省三八紅旗手標兵”等稱號。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嶺南補土流派

編輯:查冠琳 責編:宋莉萍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話說補土 | 透汗除煩的“小豆子”,效力雖輕不可小瞧!話說補土 | 透汗除煩的“小豆子”,效力雖輕不可小瞧!

點下方在看

更好看

話說補土 | 透汗除煩的“小豆子”,效力雖輕不可小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