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自金庸大師去世以後,真正地標誌着當今武俠世界的沒落。我小時候是看金庸四大家長大的。但現在中學生又有多少人金庸或者現在流行的武俠小說,而現在的武俠影視更是寥寥無幾。這不能說是“悲哀”。只能說這個時代已經不適合武俠的時代了。那武俠影視和文學作品又是如何興起的呢?

在當今時代,武俠小說和武俠影視爲何風光不在

在1928年仲夏,上海電影院,正在上演一部電影《火燒紅蓮寺》正上映。誰都沒有想到這步片一下子就活了,這部電影有了當時最先進的特效,簡直就是當時的《泰坦尼克號》當時的觀衆第一次看到了飛天劍仙,江湖門派的刀光劍影,電影在最爲最時尚上海引爆後,隨即南京、天津、廣州一律熱映,“投資商”見有利可圖,《火燒紅蓮寺》系列電影一共連拍18集,是中國第一部連續劇電影。就此產生了第一個武俠片高潮。而英國的007系列電影在1962年纔有的第一部,這也說明電影這個“洋物件”中國並不落後。

在當今時代,武俠小說和武俠影視爲何風光不在


《火燒紅蓮寺》脫胎於平江不肖生的武俠小說《江湖奇俠傳》,這部小說被認爲是中國第一部現在正宗武俠小說。作者完全是迫於生計寫武俠小說。寫這個比較不登大雅之堂,這部小說連載數版,又被拍成電影。平江不肖生自然發了大財,此公頗爲愛國,在日本侵華“一·二八”侵上海,平江不肖生返回湖南,在湖南開武術所。練習武功保家衛國,而且送兒子上前線(當飛行員)抗戰爆發後,其子考入空軍學校,成爲一個正式的飛行員。

在當今時代,武俠小說和武俠影視爲何風光不在


民國時期一共是武俠小說五大家,除了平江不肖生。還包括還珠樓主、宮白羽、鄭證因、朱貞木和王度廬。這裏面的宮白羽與魯迅私家不錯,代表作就是《十二金錢鏢》。單田芳說過這部書。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爲宮白羽的水平和能力是最高的一個。宮白羽當年曾受魯迅不少提攜指點,後來由於生計艱難,開始寫《十二金錢鏢》。終於功成名就,王度廬的代表作就是臥虎藏龍傳,後來被李安改爲電影,成就的大明星章子怡。朱貞木的代表作是《虎嘯龍吟》《七殺碑》。此人有一個鐵粉,自稱是朱貞木座下弟子,對了,那個人叫古龍。還珠樓主更是一代大家,代表作是《蜀山劍俠傳》。這部小說也被拍成電影。鄭證因是五大家最低調一個,代表作是鷹爪王。

在當今時代,武俠小說和武俠影視爲何風光不在

50年代,武俠小說的舞臺轉移道理香港,在1954年1月17日,吳式太極傳人吳公儀、白鶴派掌門陳剋夫,在澳門公開比武,打了1分鐘、兩回合的“巔峯之戰”。就此全面引發香港武俠熱。而三天以後,香港《新晚報》開始正式連載一個一個叫陳文統的人(梁羽生)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故事緊張異常,引人入勝。第二年,《書劍恩仇錄》開始連載,作者叫查良鏞、這部小說更是洛陽紙貴而廣受追捧。這個叫查良鏞人把鏞字拆開,改名叫金庸

在當今時代,武俠小說和武俠影視爲何風光不在


香港有金庸和梁羽生,而臺灣則有古龍和其中司馬翎、臥龍生、諸葛青雲,是臺灣武俠四大家,而司馬翎更是被金庸當“恩師”看。在1960年,古龍寫了第一部武俠小說《蒼穹神劍》。驚豔天下,出道最晚的古龍成爲臺灣四大家之首。公認臺灣無敵。金庸十分傾慕古龍才華,在自己封筆以後,把《明報》武俠連載的專欄給了古龍接筆。此後,古龍的《陸小鳳傳奇》,在《明報》連載,古龍成爲公認的第二代武林盟主。

在當今時代,武俠小說和武俠影視爲何風光不在


武俠小說熱也延伸到了影視,在1965年開始,邵氏老闆邵逸夫,開始投資武俠片,當代武俠片導演鼻祖張徹執導了第一步部現代意義武俠電影《獨臂刀》。在1971年胡金銓執導的成名作《俠女》。從那時起,武俠電影電視劇迎來了他的黃金時代,金庸和古龍的書大概都被拍濫了。但現在卻已經是徹底逝去了,這是時代的標誌。






相關文章